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朝燕分享

  认真做好每份历史试题是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小编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

  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4.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

  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

  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D.实现国家工业化

  5.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6.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

  C.重视消费品生产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7.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①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 ②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③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漫画《我不能相信我的眼睛》中的文字是“共产主义的天堂”,图中走在送葬队伍前列的人物是

  A.普列汉诺夫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0.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不符合苏联实际 B.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C.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想 D.改革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阻力很大

  1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

  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C.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1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3.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14.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5.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16.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17.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大力发展农业,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

  C.贯彻工业复兴法,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大兴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18.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19.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

  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21.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有

  ①扩大政府开支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政府直接采购 ④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 B.扩大社会消费

  C.稳定社会秩序 D.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5.表2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19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