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淑航分享

  每一次的测验,对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目:

  第一部分:

  1、常识填空。(2分)

  ⑴《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 。

  ⑵《满井游记》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

  ⑶《登泰山记》作者 是 (朝代)散文家。

  ⑷《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分别是 和 。

  2、原文填写。(4分)

  ⑴ ,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⑵短短蒲茸齐似剪, 。

  ⑶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⑷游人虽未盛, , , ,亦时时有。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⑴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 )

  ⑵局促一室之内(局促: )

  ⑶自京师乘风雪(乘: )

  ⑷余拏一小舟(拏: )

  ⑸好在莲花解意,婉娈可人,不论你走到哪一面,都可以让你尽情观赏的。(婉娈: )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了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5.1936年10月19日,我国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讲的一句是这样的:“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 (将前文划线词语改变语序填写)。” (2分)

  第二部分: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分)

  7.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3分)

  8.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2分)

  9、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3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11.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2、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1)并穷( )绮丽,以( )饰舆服 (2)世罕其比( )

  (3)尝( )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

  13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_____(2分)

  14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5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3分)

  16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17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款款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___________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8.解释加粗的词。(2分)

  既止复作

  以声致人

  19.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没办法动手 B.没机会动手

  C.来不及动手 D.想不到动手

  20.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字用法相同的另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虚词是( )(3分)

  A.乃 B.而

  C.以 D.辄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一句。(3分)

  23.与文中画曲线句子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3分)

  24.最符合文章寓意的一项是( )(3分)

  A.人虽聪明,但欲要成功,必须专一,如不专一,必致失败。

  B.人虽聪明,但有时也会被假象所迷惑。

  C.人虽聪明,但要警惕诡计多端的坏人。

  D.人虽聪明,但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第三部分:写作(30分)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提示:欣赏有两个含义:一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品位其中的趣味;一是认为好,喜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欣赏人世间一切之情真意切、美德善行,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欣赏别人,可以让我们发现人世的美好,人生的美丽;欣赏自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自信,充满希望……用欣赏的眼光看自然与世情,看别人与自己,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大自然和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竟是那么多。让我们掬一捧高山顶上的雪水,擦亮自己迷茫的眼睛,永不含一丝尘杂的目光,欣赏大自然,欣赏生活,欣赏身边的人和事,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答案:

  1.⑴柳宗元⑵袁宏道 明 ⑶姚鼐 清⑷张岱 苏轼

  2.⑴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⑵平平沙石净于筛 ⑶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⑷泉而茗者 而歌者 红妆而蹇者

  3.⑴未曾,不曾 ⑵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⑶冒着 ⑷牵引 ⑸娇美

  4. D5.战而不屈6.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8.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9、D

  10.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11.D

  12、 ①都用尽,用来

  ②曾经把,左右

  ③比得上

  13 ①击珊瑚②展珊瑚

  14枝柯扶疏,铺垫

  15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16傲慢,又胸有成竹

  17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18.已经 招引

  19.C

  20.穴 君

  21.A

  22.没有死却装死,以装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23.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24.A

    3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