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参考(2)
地理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40分)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20°W B.0°,30°W C.30°N,30°E D.90°N,20°E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相隔30°,由此可判定,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30°W,0°;依据题意.
故选:B.
2.A点位于B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依据题意.
故选:A.
3.若今天是1月30日,此时关于图中A,B,C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昼夜等长 B.C地昼夜平分
C.A地与B地相差10小时 D.B地昼短夜长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解: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相反.1月30日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由此可知:A地昼短夜长,故A错误;C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故B正确;A地与B地经度相隔30°,每15°为1时区,相邻两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A地与B地相差2小时.故C错误;B地昼长夜短,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B.
2.读图,回答4﹣7题.
1.若此时乙村的气温是20℃,则甲村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7℃ B.3℃ C.23℃ D.33℃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甲村的海拔约为100米,乙村的海拔约为600米,则乙村比甲村高出500米左右.根据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乙村的气温=20℃+÷100×0.6℃=23℃.
故选:C.
2.图中等高距单位为米,则①地与③地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①的海拔为800米,③地海拔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300米=500米.根据题意.
故选:D.
3.几条等高线在A处汇在一起,表明A处是( )
A.平地 B.沟谷 C.陡崖 D.山脊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处是几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表明A处是陡崖.根据题意.
故选:C.
4.测得A,B间的图上距离是2.6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 )
A.23km B.1.3km C.13km D.2.3km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解: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A、B间的图上距离是2.6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2.6×50000=130000厘米=1.3千米.依据题意.
故选:B.
3.日本是一个( )
A.经济落后的国家 B.封闭保守的国家
C.资源贫乏的国家 D.资源丰富的国家
【考点】日本的资源和经济.
【分析】日本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品,再销往世界各地.
【解答】解: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该国家以加工贸易型经济为主,日本的矿产资源缺乏.
故选:C.
4.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造成这两地气候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
故选:A.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均匀分布
C.内陆多、沿海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考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解答】解: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故选:D.
6.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 B.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
C.全年水量都很丰富 D.初春或初冬都有凌汛
【考点】主要河流的分布.
【分析】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x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解答】解:黄河、长江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水量丰富,航运发达,而黄河却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航运并不发达;黄河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黄河初春有凌汛;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7.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B.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 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
【考点】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故选:A.
8.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
A.寒潮、地震、滑坡 B.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C.地震、滑坡、泥石流 D.滑坡、台风、泥石流
【考点】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
【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解: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属于气象灾害,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属于环境问题.
故选:C.
9.我国南方“红土地”的形成原因为( )
A.干热的气候 B.湿热的环境 C.低平的地形 D.崎岖的高原
【考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分析】南方地区湿热环境下的土壤多为红土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其土壤酸性较强,适宜种植茶树等.
【解答】解:南方地区湿热环境下的土壤多为红土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0.长江三角洲有( )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C.全国最大的盆地 D.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考点】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答】解: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故A正确;
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位于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故C错误;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故D错误.
故选:A.
11.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在(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江苏省 D.上海市
【考点】我国主要旅游景点.
【分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有著名的旅游景点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解答】解:浙江省的杭州西湖位于上海市以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该景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在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行政区是( )
A.台湾和香港 B.香港和澳门 C.澳门和珠海 D.香港和深圳
【考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分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其中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解: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故选:B.
13.吐鲁番葡萄特别甜是由于( )
A.内陆盆地,地形闭塞 B.沙漠地区,土壤肥沃
C.高山冰雪,水源充足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x疆维吾尔自治区.
【分析】x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声中外.
【解答】解:因为在x疆沙漠绿洲里,白天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骤然降温,昼夜温差大,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迅速散失,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减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使瓜果的质量大为提高.
故选:D.
14.西北地区是我国( )
A.重要的粮食产区 B.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重要的水能蕴藏区 D.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考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分析】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解答】解: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适合牧草的生长.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西气东输的源头在(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x藏自治区 D.x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项目的实施,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x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解答】解:“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x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故选:D.
二、非选择题60分
16.填空
(1)我(广元市)现在考试的地方在 四川 省 广元 市 青川 县(区).
(2) 滑坡 、 泥石流 和崩塌是四川山地、丘陵地区破坏力极强的多发性地质灾害.
【考点】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
【分析】广元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解答】解:(1)我(广元市)现在考试的地方在位于四川省广元青川县
(2)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是四川山地、丘陵地区破坏力极强的多发性地质灾害.
故答案为:
(1)四川;广元;青川;(2)滑坡、泥石流.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 东南海上的明珠 ”.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 台湾 海峡与 福建 省相望.
(3)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 澎湖 列岛、 钓鱼 岛等许多小岛.
(4)台湾岛分布着 热 带和 亚热 带两种季风气候类型.
(5)台湾形成了“进口﹣ 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 出口 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祖国大陆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考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
【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台湾岛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
(3)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台湾岛分布着热带和亚热带两种季风气候类型.
(5)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出口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为主,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使得台湾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台湾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故答案为:(1)东南海上的明珠;(2)台湾;福建;(3)澎湖;钓鱼;(4)热;亚热;(5)加工;出口;祖国大陆.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将景观图的代号(A,B,C)与地理位置代号(甲、乙、丙)分别合理地搭配起来.
A→ 丙 ,B→ 乙 ,C→ 甲 .
(2)说出甲、乙、丙所示的我国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
(3)图中山脉 ① (番号)是 大兴安岭 (名称),它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山脉 ② (番号)是 秦岭 (名称),它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上.
(4)③在 四川 盆地,④在 青藏 高原.
(5)黄河为什么要自西向东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分析】读图可得,①是大兴安岭,②是秦岭,③是四川盆地,④是青藏高原.
【解答】解:(1)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其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我国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3)图中山脉①是大兴安岭,它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山脉②是秦岭,它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上.
(4)③是四川盆地,④在是青藏高原.
(5)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故答案为:(1)丙;乙;甲;(2)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3)①;大兴安岭;②;秦岭;(4)四川;青藏;(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参加班级组织的春游活动回家后,在日记中写道:“我站在山顶发现:甲处有一条小河,在地图上没有画出来;乙处的山坡适合开垦梯田,农民伯伯可以在那里种植水稻.
请根据图判断出小明日记中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正确: 甲处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判断理由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
错误: 乙处是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 ,判断理由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
故答案为:甲处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乙处是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看了“地理中考试题”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