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政治复习要点(2)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公司的类型:除国有独资公司外,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劳动和就业:
(1)就业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
(2)劳动者的主要权益: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
(2)种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3、股票
(1)股票的含义
(2)股东的基本权利: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股票投资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4、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债券的种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债券的特点:见《学案与练习》
5、保险
(1)商业保险的含义
(2)商业保险的功能: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使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为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保证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看书)
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3、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管理
4、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2)如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5、处理好社会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并重:
①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6、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
(2)利润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印象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和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例: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5、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意义:(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偷税、漏税、欠税、抗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1)计划和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PA:看不见的手:市场
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
(2)市场秩序
诚实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落、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局限性:
自发性(追求经济利益,污染、造假等)、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辅)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现阶段: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本世纪头20年目标: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更民主权利、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经济建设新要求:(看书)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社保、收入分配、消除绝对贫困)
④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⑤小康社会的建设同实现现代化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先富带后富)
2、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是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架马车)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
(5)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东北重振、中部崛起、东北率先)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影响: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影响:
(具体看书)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者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家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更加不平衡。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风险全球化)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一是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完全正确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对外开放
(1)世界贸易组织:①三大世界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②基本原则:最重要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
注: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两股巨大的力量
5、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对外开放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走出去的含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看过"高一必修一政治复习要点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