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详细介绍(2)

夏萍分享

  高中语文理解句子知识点

  如何理解重要词句是高考阅读常考题。新《课标》对此的表述:“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高考要求:“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能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理解词句的语境意义

  ★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同一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这不同的意义与情感。特级教师章熊说:“离开语境的语意理解,往往都是错误的。”

  【上下文语境】

  示例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之勺》张炜)

  学生答案:今天以不同以前的方式接触歌德,接近伟大的灵魂。

  分析:得0分。答案语言颇多,但就是没有告诉读者“另一种方式”是什么方式。结合语境,上段是写作者通过阅读歌德作品的方式;而这“另一种方式”是指作者来到了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文段意义或情感的语境】一段话往往都有一个中心或表达的主要情感,这个中心或情感对段内语句的内容与情感有约束作用。

  示例2:如何理解“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3分)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王清铭《杏花春雨江南》)

  学生答案:这句词意境美,诗句承载的朦胧浓郁的情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分析:得1分。文章开头道: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作者运用“杏花春雨江南”诗句流传一事,是为了支撑开头这个说法。所以读者之所以获以共鸣,源自诗句意境的优美与诗句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

  答案:诗句展现江南杏花春雨的优美意境,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忠告:对句子语意或作用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去体味与把握,千万不可无视具体语境仅凭过去的或通常的理解去想当然。

  命题角度二:理解词句的修辞功能

  重要句子,往往是概括行的句子,语句往往含蓄。而含蓄的句子,又往往采用修辞手法,语句有谁能生动蕴藉的特点。而能否品味隽永语句,捕捉情感指向与思想内涵,是见语感能力强否的突出体现。

  【注重段落情感指向】应用修辞是为了使文章更能生动地表情达意,段落中的情感态度与思想的表达是修辞使用的最终目的。

  示例3:划线处为什么要“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来描摹古遥天蔽日树?(3分)

  相关语段: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有考生写:“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写出“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景。

  分析:这仅得2分,生动形象是修辞的语言修饰功能,但表情达意的功能没有体现,从文后的情感修饰词“疲惫”“无奈”等可见父子俩神情的焦急、无奈,可见组综合是用无形的网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参考示例】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命题角度三:理解词句的结构作用

  重要语句,往往还在结构上承担了起承转合的作用:1.文首句:①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③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④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⑤总领下文;2.文中句:①前后照应②承上启下(过渡)③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①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②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③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考虑语句的位置与在文章的地位】思考两点:(1)表达什么意义(2)结构起这什么作用。

  示例4:文章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目的何在?(3分)

  相关语段: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有学生答:表达出作者成年后对生活的感悟。

  分析:这只得1分。结尾的位置,我们还要在整体上思考:(1)是否在回扣开头或标题;(2)是否设问启思,在引导读者思考;(3)是否在升华主题或深化情感。

  正确答案:还要加上:回扣(或呼应)文题;深化文章中心(或主题)(注:中心:掩门、叩门等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的点点关怀与温暖,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示例5: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析。(3分)

  相关语段:

  在满天满湖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给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区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学生答案: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

  分析:得1分,考生仅从字面语意中感受作者思想或情感,而没有结合结构位置,体味作者的用心:(1)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的作用,让读者明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2)此为结尾反问句,启人思考,给读者留置思想的空间。

  参考答案:(1)此为反问句,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2)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或卒章显志)的作用。(3)此为反问句,启人思考,意味悠长。

  【强化训练】

  一、如何理解划线句子。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答案示例: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或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

  二、如何理解画线句子

  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答案: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都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

  一、理解主题句。

  主题句,是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句子,也是读者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句子: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这些主题句主要是一些议论性、抒情性的句子。有些主题句的意思是深层的、隐晦的,只从句子字面上读不出来。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第二步,抓住句子中显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紧扣主题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总想为你唱支歌(2007年全国卷Ⅰ)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说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二说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有删节)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告别三峡赵本夫(2007年重庆)

  告别三峡,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有删节)

  2.“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二、理解语境句

  语境句,就是文章中的一个层次中的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分散在文章各个意义群中:回味隽永的描写句,看似矛盾的相关句,意在言外的含蓄句。

  一篇文章由多个语义相对独立的意义群构成,每个意义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同一个意义群中的所有句子,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意义。那么,我们就要联系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语境句的含义。

  具体的理解方法是:

  第一步,确定句子所在的意义层,思考层意;

  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定信息”,联系层意具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而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007年山东卷《梦碎雅典》)

  夕照透入书房冯骥才 2006年广东卷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4.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三、理解技巧句

  技巧句,就是作者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隐含起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很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句子: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托物言志的象征句,耐人寻味的拟人句。这类句子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必须从分析写作技巧入手,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目前的高考,考的技巧句主要是比喻句、象征句和拟人句,其他的技巧句子运用了什么技巧,必须从分析具体技巧入手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就需要语言表达方面的基础知识做指导;第二步就是要结合具体语境来揣摩,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泪与笑粱遇春① 2006年福建卷

  匆匆过了二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们一生忙碌,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

  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注]①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5.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6.“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门2001年全国卷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7.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8.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猜你感兴趣:

1.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

2.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

3.高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4.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

5.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377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