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汇总

凤婷分享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透过社会环境品赏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小说的文体特点等。

  2、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件 素描纸 铅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语设计:

  同学们好!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称他为“变色龙”,因为他趋炎附势,随“势”而变——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看他又给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

  一、整体感知:(3分钟)

  1、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感知作品思路。

  学生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课文塑造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2、释题:

  课文的题目,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讲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语是“人”,修饰中心语的有“装”“套子”。那么,这个人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中去探个究竟。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尝试给别里可夫画像(要求画像前不看课本前的彩图)。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7分钟)

  1、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分析课文,思考

  教师引导分析:小说讲究三要素:典型人物、生动的情节、真实而典型的客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别里可夫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套子”和本小说的这三要素有何关系呢?

  2、生快速地默看课文,分析、发言,教师归纳

  A、分析“套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提示:外表装束处处用套子隐藏;思想行为时时用套子约束——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等,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套子。)

  ①外表的套子是什么样的?划出、品读标志性的句子。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细读第1自然段,筛选信息。)

  标志性的句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黑眼镜、棉花堵住耳朵眼、坐马车让车夫支起车蓬”等。

  原因: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在借套子躲避现实,封闭而怀旧。)

  ②他思想的套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精读第2、3自然段,找出概括性句子。)

  用套子套自己:“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千万别出什么乱子”“用套子套别人”“全校教师都怕他,以致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受着他的辖制”“六个‘不敢’”等。

  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所画别里可夫,与本课前的彩图比较,感受人物形象刻画。师归纳:套子,它实际上是指限制我们自由思想、行动的规矩、各种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及其各种规章制度和生活习惯。别里科夫真是用“套子”把自己装了进去。这些“套子”体现在他的外表、思想状态和具体的事件中。作者也巧妙地刻画了“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B、考察“套子”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用一百字归纳故事梗概。教师抽查,多媒体投影展示后,教师小结:本小说的故事性集中体现在别里可夫和他的爱情故事上,具体的情节是“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连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C、探究“套子”与小说环境的关系

  小说的环境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段、语句,分析后总结:

  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学校,一个小城市,一个处处可以隐藏、到处皆有套子的社会。

  社会环境:“以致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受着他的辖制”。社会上像别里可夫这样的人很多,“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知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深化对课文环境的理解: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因此,作者对“套子”作用的夸张描述,展示了典型环境的社会沉疴。

  三、深化研习,体会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6分钟)

  ①教师介绍完时代背景后,学生体会人物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师提问:“别里科夫”是一个真实的人吗?

  小组学生活动,自由探讨后前后分组辩论。

  教师总结:别里科夫是那个时代一个特定群体的典型代表。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独特外表的描绘、思想状态的夸张丑化,行为的漫画式讽刺,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批判了像别里科夫这样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汇总

255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