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2)

文娟分享

  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名词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以……为鄙)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5)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

  (6)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⑺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 阙秦以利晋(使……损害)

  二、文言虚词

  1.以

  (1) 介词,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介词,拿,用。 敢以烦执事

  (3) 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

  (4)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越国以鄙远

  (5) 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而

  (1) 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2) 连词,表修饰。 夜,缒而出

  (3) 连词,表转折。 朝济而夕设版焉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3) 助词,的。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 代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4.焉

  (1) 语气助词,表陈述。 子亦有不利焉

  (2) 疑问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3) 兼词,于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

  5.其

  (1) 代词。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2) 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6.且

  (1) 连词,表并列,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连词,表递进,况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4.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外携带的物品

  B.失其所与,不知 通“错”,明智

  C.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侵损,削减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今急而求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1.A(使者,出使的人) 2.C(并列连词,又/递进连词,况且)

  第四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 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 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

  (3) 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以……为乐)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光大)/ 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 何必劳神苦思(使……苦)

  (5) 动词使动用法。 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 鸣琴垂拱(使……鸣)/ 何必劳神苦思(使……劳)

  二、文言虚词

  1.以

  (1) 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必竭诚以待下

  (3)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戒奢以俭/纵情以傲物

  (4)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5)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 则思知足以自戒/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 介词,把。 则思三驱以为度

  (7) 介词,用。 虽董之以严刑

  2.而

  (1) 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不言而化

  (2) 连词,表因果。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 连词,表承接。 择善而从之

  (4) 连词,表并列。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5) 连词,表目的。 则思谦冲而自牧

  3.为

  (1) 动词,作为。 亏无为之大道哉/则思三驱以为度

  (2) 动词,成为。 则吴越为一体

  (3) 介词,表被动。 为天下笑

  4.之

  (1) 代词。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指代“天下”)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闻求木之长者

  (3)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君当神器之重/将崇极天之峻

  5.其

  (1) 代词,作定语成分。 必固其根本(它的) /则智者尽其谋(他们的)

  (2) 指示代词。 知其不可(这些)/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那)

  (3)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其可忽乎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

  2.疑问句

  (1)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疑问代词“何”与疑问语气词“也”,表疑问)

  (2)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其”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何必……,亏无为之大道哉(疑问代词“何”与疑问语词“哉”,表反问)

  3.省略句

  (1)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介词宾语“之”)

  (2)(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主语“民众”)

  4.倒装句

  (1)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2)将崇极天之峻(峻之极天,定语后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天景命 大

  B.虽董之以严刑 监督

  C.简能而任之 选拔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快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亏无为之大道哉

  则思三驱以为度

  B.是寡人之过也

  可以尽豫游之乐

  C.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发其志士之悲哉

  D.虽董之以严刑

  必竭诚以待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道哉?

  答案:1.B(名词作动词,献礼) 2.A(副词,竟/副词,就) 3.略

121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