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地理>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复习

陈哲凡分享
  高一的地理内容需要记忆的地方十分之多,梳理主次是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复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复习(一)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 利用自然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 人类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理解记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防治:[理解记忆]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图)
  (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必然性:[记忆]
  1)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途径——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记忆]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1)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①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②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市场应采取什么措施前景才会更广阔?:
  (1)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扶持
  (2)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产品价格
  (3)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康观念、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复习(二)
  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原因[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凡世界区域的传统工业都可借鉴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B、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C、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D、优化环境
  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
  这类型的城市或区域转型出路: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规律:
  (1)优化产业结构,
  (2)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国内条件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温州工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1)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3)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记忆]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旧金山东南部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美国国防部)
  世界区域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2)环境因素(3)交通因素
  (4)科技人才因素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复习(三)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8、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9、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1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12、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87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