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考政治知识点:名师手记5

惠敏分享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考政治知识点:名师手记5》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一)

  二、易混点:

  误区一: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但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要以宏观调控为主。

  误区二:政府依法行政遵循程序正当的要求必然会影响高效便民目标的实现。

  注意:程序正当与高效便民是统一的,正当、合理、合法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因为它有助于实现便民的目标,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误区三:政府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是一回事。

  注意:相对合法行政而言,合理行政是对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者不是同一码事。

  误区四:中国共产党能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注意: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误区五: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法:布置学生做一日新闻调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搜集信息,统计成图。我国政府部门在一日中都作了哪些事情,由学生归纳总结,从一日新闻中看我国政府有哪些职能?政府是如何为老百姓办事的?(2)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通过探讨来加深认识。(3)理论联系实际法:运用本专题的主要考点知识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评析,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命题前瞻:本专题与上一专题共同为下一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与知识基础,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专题中政府的职能和宗旨是重点,另外,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的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也是高考常考考点。本专题高考备考要以国家或地方在本年度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保护环境等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民生方面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政府怎样履行职能、履行了什么职能,以及打造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举措和意义。

  【真题再现】

  [例1](2008海南卷)针对粮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2007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有效履行了( )

  A。依法行政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C。经济调节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对政府职能的判断。难度较小。题干中政府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充分说明其履行了市场监管职能。

  【名师点睛】政府的职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从以往高考命题的题型看,选择题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非选择题也加大了考查力度,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全面掌握。

  [例2](2008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 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 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问题: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

  【思路解析】本小题是限制性主观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审题时要注意两个限制点,一是如何体现,一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

  【答案要点】我国政府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投入向民生倾斜,表明政府正在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名师点睛】本专题考点在以往高考中非选择题部分占的分值较高,从试题载体看,多以材料分析为主,考查考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经济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依据热点材料,考查考生解读、提取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辨析题这种题型对本部分考点的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结合政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保护环境等方面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于民等方面的热点材料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二)

  二、易混点:

  误区一: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误区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误区三: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误区四: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

  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误区五: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

  注意: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党不能与政府相混淆。

  误区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注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误区七:人大与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注意: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则是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误区八: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自治权由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注意: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误区九: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注意: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三)

  第九讲 文化与生活

  【复习要点】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文化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素养的表现。

  (1)文化素养的高低,可以从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表现出来,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文化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们的思维,也正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表现。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主要通过文化氛、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而有效的力量。

  (2)深远持久的特点。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50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