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预测语文试卷和答案(2)

夏萍分享

  江苏高考预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选B, A项jué,jiānɡ,ɡānɡ,tà,tuò;B项shè,niè,jī,chái,pì,bì;C项jùn,cūn,yì,yān,yīn;D项cuì,zhé,dí,lù。

  2. 选D,A主语残缺,应却掉“对”;B不合逻辑,“欠缺”与“不当”“不稳定”茅盾;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不管”改为“尽管”。

  3.表情:羡慕地 (2分) 潜台词 :唉!我平时也注意搭配,但我皮肤不如她好,看不出效果啊。(2分)或:表情:既不屑又有点羡慕地(2分)潜台词:她还不如我会搭配呢,只是她皮肤比我好而已。(2分)(答案可以多样,但必须符合语境。)

  4.(1)主题鲜明,意蕴丰富:“晋”不仅指山西,还有“升、提升”的意思,以此表达出一种期许,寓意着山西旅游及其带给游客的体验均会越来越好;(2分)同时“晋善晋美” 取于“尽善尽美”的谐音,将山西人文的厚重——“上善”,与山西自然的天成——“大美”进行融合,并予以统一完美地阐释。(2分)(2)文字简练、传神,琅琅上口,易于传播。因此入选。(1分)

  5.B (遗:赠送)

  6. C (②句是说陆贽的忧惧,③句是说官员们对陆贽受到优厚待遇的评价。④句是说陆贽明晓事理,善于剖析判断。)

  7. C(“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不合文意。文中说“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8.(1) 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

  (2) 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

  (3) 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文言文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用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

  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9.(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1分)(如果学生从情与景的关系作答,可酌情给分。)

  (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 。(1分)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1分)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1分) “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1分)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1分)

  10.(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肇锡余以嘉名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山岛竦峙

  (7)其惟春秋 (8)等闲平地起波澜

  11.开头由赏春而引出下文对窗的意义的阐发;(1分)结尾承接上文所讲关窗的需要,点出关窗的原因之一是春天仍有残冷。(1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整一。(2分)

  12.在屋内即可享有、驯服自然,(2分,享有、驯服各1分)在关了门情况下也可以生活,(1分)让外面的人也能揣摩屋主的意思。(1分)

  13.通过对比,突出窗的独特意义;(2分)通过比较,点明窗在人类生活中的更高阶段;(2分)通过类比,阐述窗对驯服自然的作用。(2分)

  14.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的生活历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私生活保障的需要。(写满三点给6分)

  15.由吴昌硕的字说起,引出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于整体美,并以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例加以印证;(2分)再举摆放“三个苹果”的例子,说明何谓“多样的统一” ;(1分)最后延伸到阐述以此种审美观看待宇宙人生。(1分)

  16.①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以求“统一”,代表单纯追求“统一”的审美观,即把机械、教条的同一性作为目标,是审美的误区;(2分)②小孩子把苹果触乱,使之滚开,代表盲目追求“多样化”的审美观,意味着忽视个体之间的联系,也是审美的误区;(2分)③画家根据写生的需要,将苹果摆放成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这是注意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遵循了审美的基本法则;(2分)④总之,只有兼顾审美对象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的三昧境界。(2分)

  17.(1)从鉴赏书画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启发,把宇宙也看作艺术,观照其三昧境界;(2分)(2)明白包容万象的宇宙乃是一整体,学会从个体出发探究整个宇宙的规律;(2分)进而体悟到“我”作为万象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小我中超脱出来,融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2分)

  18.作文(略)

  附加题参考答案:

  19.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后 数 日∕陵 败 书 闻∕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听 朝 不 怡。

  (参考译文: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有能超过的。)

  20.是指司马迁为战败被俘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借此机会讽刺贰师将军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判处死罪。后来司马迁为了能完成《史记》,接受了宫刑得以隐忍苟活。

  21.认为李陵能够与将士同甘共苦,从而获得了人心。(“士大夫”这里指将士。“绝甘分少”意为“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2.C D(C项,不是“周瑜”,而是鲁肃。D项,小说没有“批判当地民俗的落后、愚昧”,而是凸显出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23.⑴周萍抓住四凤,想用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蘩漪抓住周萍,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侍萍也抓住四凤,希望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日又被唤起的梦;周朴园又抓住侍萍,希望借助她的明智,既结束旧梦,又维护周公馆的既成秩序;周冲也抓住四凤,想通过她的帮助,走入理想的境界。(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3分,答到三点给5分。)

  ⑵ 帮闲既可以是帮凶,也可以是庸众,永远都是应声虫,正是这样的一些帮闲,构成“压迫者”的随从众多的表象。帮闲对于革命者自然是具有伤害性的,鲁迅对于帮闲的厌恶由来已久。

  24.交待了数字“零”的由来;(1分)说明了“零”的意义,(1分)验证李丽珊“零的突破”之艰难;(1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1分)

  25.世俗眼光中的财富大部分是自己用不着的身外物,(2分)真正的财富是内心和精神世界的东西,(2分)占有的身外物越多,精神财富越匮乏。(1分)

  26.“零”是其它意义依榜的基础;(2分)“零的突破”意义重大且艰难;(2分)人生从“有”而求“无”求“零”,是更高的境界。(2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目及答案

2.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3.2015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4.2017江苏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及答案

5.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预测题及答案

379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