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2)

凤婷分享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朋党论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退:斥退。

  C.尽解党人而释之 解:押解。

  D.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欺:蒙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朋党之说 蚓无爪牙之利。

  B.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宁许以负秦曲

  C.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作者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二段运用了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当 其 同 利 之 时 暂 相 党 引 以 为 朋 者 伪 也 及 其 见 利 而 争 先 或 利尽 而 交 疏 则 反 相 贼 害 虽 其 兄 弟 亲 戚 不 能 自 保。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4分)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1.这两首菊花诗都运用了 的写法(1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情感上的差异。(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3.《史记》一般在文章最后一段用“太史公曰”领起,主要作用是 (1分)

  24.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司马迁的“智勇”观(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野马也,尘埃也, ▲ 。天之苍苍, ▲ ?(《庄子•逍遥游》)

  (2) ▲ ,渺沧海之一粟。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春花秋月何时了? ▲ 。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4)秦人不暇自哀, ▲ ;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丰草绿缛而争茂, ▲ ;草拂之而色变, ▲ 。(欧阳修《秋声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确定 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成功”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人人都向往成功,没有人愿意自己一生事业无成,碌碌无为。但也有人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所以,应该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综合上述材料,以“成功与优秀”为题,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B【A攒zǎn;C豢huàn;D抠kōu。】

  2.A【B起-启;C沿-衍;D嘈-槽。】

  3.D【A项,“掩盖”是指隐藏;隐瞒。一般用在不好的事情上。此处可以改用“覆盖”。B项,“甚而至于”,连词。用以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达到某种程度。此不符合文意,可以改用“甚于”。C项,“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此处误用,可以改用“埋头苦干”。D项“攻城略地”指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此处比喻抢占市场份额,使用恰当。】

  4.A【B项,重复。“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应改为“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 C项,缺少相应的介词。“电脑” 前应加“在”,“电脑”后加“中”。D项,搭配不当。“自信心是……根本保证”不能搭配。可以把“是彻底改变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根本保证”改为“这是他们彻底改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必备态度”。】

  5.答案示例:钻石虽然不会发光(1分),但它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1分),传播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1分)。(意思到位,表达自然顺畅即可。)

  参考答案:

  (1)严格选好纯正优质的乌饭树叶和香糯的晚梗米。

  (2)严格按照乌饭米的制作流程操作,保证一些环节的时间和细节要求。

  (评分标准:每点2分。)

  答案示例:摘一朵钱塘江的浪花,

  寄托我的诗意;

  吸一口西子湖的桂香,

  发酵我的灵气;

  当南屏山净慈寺的晚钟响起,

  一个神奇的故事开始演绎……

  (符合题干要求,意象意境自然和谐即可。)

  8.C(可能会)

  9.B(A语义快于语音。C关系颠倒。原文是说“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D不是所有的TOT现象都是一种病)

  10.①保持年轻的心态,同时在记忆检索失败时不要过于焦虑;②适时调控(放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克服消极情绪;③偶尔出现可以忽视,频繁出现时要重视。(每点1分)

  11. 答案:连用三问,反映了“我”的感激、吃惊、担忧的心理。老母寿星般的高龄,还刻意地要把她的祝福绣到腰带里,让“我”感激不已,但母亲毕竟年事已高,让我吃惊和担忧。

  12.答案:①第一次重在介绍“扎红”这一古老传统的意义和母亲希望孩子避邪趋吉的心愿。②第二次中重在叙写“扎红”的过程和动作细节,写出母亲的认真细致、执着深切、庄重严肃。

  13.答案:通过自己俯视母亲头顶,借助形象比喻,写母亲的老。把“稀疏的白发,光亮的头皮”,比作“干涸的秋水,洁净的河床”,写出了母亲年老心纯。通过“我”的内心独白,表达沉浸在母爱中的幸福和感恩中却无法回报的遗憾。

  14.答案:“更”字说明已经有过,结构上跟上文形成了呼应。(1分)“近乎贪婪”是因为“母亲真的老了”,要让她12年后再为我“扎红”几乎是不可能了。(1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对拥有更多伟大母爱的祈望。(2分)

  15.答案: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全文共写了两次“扎红”,以及围绕“扎红”的感受。②充当全文的线索。老母为我“扎红”贯穿全文,结构极为严密紧凑。③暗示了主题。“扎红”本是古老传统表达避邪趋吉心愿的仪式。而老母为“我”扎红,,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每点2分,答全三点得满分)

  16.C【“解”是“解除,赦免”的意思。】

  17.D【D项,都是转折连词,却。A项,助词,的/助词,构成定语后置。B项,连词,因/连词,来。C项,介词,在/介词,比。】

  18. C【“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是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才是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19.答案: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前2分每断对两处得1分,第3分需答对七处)

  .20.(1)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各异心”指各存异心;“朋”指朋党;“然”,但是;“以”,因此。】

  (2)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把它做为借鉴了。【“迹”,轨迹,这里指过程;“可以”是“可以之”的省略。】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 ,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 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

  21.托物言志( 回答“借物抒情”不给分)

  22.第一首“满院栽”的菊花显得普通平凡,“蕊寒香冷蝶难来”是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不平。三、四两句用豪迈的语言,立志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3分)第二首颂菊自喻,借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达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忠于故国的决心。(3分)

  23.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24.面对强秦不卑不亢,巧妙周旋,可谓“智”;大义凛然,维护国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可谓“勇”;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嫌怨,促成将相合心,更是“大智”。(答出两点即可,要兼顾“智”和“勇”两方面。)

  25.(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其正色耶(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3)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4)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

  26.写作提示:

  从作文的类型看,这是新标题作文。标题“成功与优秀”属关系型,“成功”与“优秀”的关系复杂,需要辩证思维。“成功”是一种结果,一个人取得了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多因),一个人没有取得成功,可 能就因为某一因素(一因);优秀是一种素质,一个人具备了优秀的素质,取得成功的几率就高,一个平庸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低。材料中有的人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十全十美,本文需要在材料的观点上综合辩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来写。

  新标题作文要特别注意,材料是标题的内涵所在,标题不能脱离材料的主旨支撑。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看了“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3.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7江西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5.2017年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267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