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新课改下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若木分享

  无论各科的学习,最后一个多月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总会见效果。那么高考各科答题技巧有哪些呢?

  一、概念类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一般情况下,历史概念上承史实、下连规律,反映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概念相关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又能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强弱。近年来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明显加强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就其特点而言,主要有四:(1)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是选择题的主流题型。(2)一般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或解释;也有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的情况。(3)题干中往往会出现“指”“是”“背景”“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实质”“影响”等字眼、信息。(4)呈现形式多样,或者直问直答,或者用文字、图表等多种材料形式创设一个问题情境。(5)命题者常常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制造分析、判断、推理等障碍。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识记、理解历史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解题技巧而言,主要应掌握两个方面:(1)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概念,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分为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多种,如构成历史人物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人物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和重要活动、历史地位等。(2)解答时可用直选法、排除法、比较词义法等,要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注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回答问答题时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二、大跨度类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大跨度、高概括题型在近年新课程历史高考中频频出现,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往往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就其特点而言,主要有二:(1)时间或空间跨度很大,往往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重组,并用准确恰当的文字加以归纳与概括,进而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2)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逻辑来看,常以“小切口、大跨度”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考查一个小知识点,但是时间、空间范围很广,涉及古今中外。如科技创新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政治格局的发展问题等。

  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有四:(1)一道典型的完整的大跨度题,包含提示语、求答项目、中心语、限定条件等构题成分。审明题意,确定题目的基本结构,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答好该题型的前提和关键。(2)大跨度题与其他题型一样,具有“分析说明”“分析比较”“概括指出”“比较说明”等表达方式,解答时要找出试题中的提示语,明确试题对答题表达方式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题意分出轻重主次。(3)大跨度题中的限定条件很多,如时间限定、空间限定、角度限定等,虽然限定条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有重要意义,并起答题路标的作用。(4)答好大跨度题的关键不在技巧,而在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对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网络化、立体性、结构性、系统性构建,以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和空间想象力。

  三、启示类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启示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历史启示类题往往以历史之镜对照现实,不但回顾、分析历史,而且为现实寻求依据,找出对策,防患未然。基于历史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历史高考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训练,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就启示类题型的特点而言,主要有四:(1)一般为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看法”“理解”“你认为”等提问,体现历史的借鉴功能,要求考生就某一特定的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2)一般有多个设问,而“启示”往往出现在最后,其作答思路和前面的设问、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3)从试题答案的设置来看,主观性、开放性、多元性比较明显。(4)由于命题者没有为启示类题给出具体答案,故阅卷老师打分的自由空间比较大。一般来讲,既采点给分,只要考生给出的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就可得分。

  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有五:(1)首先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其次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2)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知识、题目材料及前面设问与答案进行全面把握,注意“启示”与前面答案的协调,再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组织内容。(3)对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合并,上升到理性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成形的答案要抓住关键,切忌各条的表述相近,或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4)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所以依据题目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但组织文字时应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答案不宜太长,一般三条就可以了,即使想多写两条,也要注意顺序。(5)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所以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观点类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1、提炼观点题。特点是: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往往是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解题技巧是: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抓住每一则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然后与设问联系、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要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2、论证题。特点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或者论证正确观点,或者论证错误观点;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技巧是: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等,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3、观点评述题。有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和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论证两种情况。前者的特点是,给出一段材料或一种观点,要求考生判断这一材料或观点的正误。解题技巧是:首先是判断,明确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其次是说明,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如果不同意材料观点,要先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最后是分析,即探讨对、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要上升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及理论的高度叙述。后者的特点是: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大多属于开放型问答题。解题技巧是:先点明同意哪种观点,再选择自己熟悉的、理解的、有根有据的理由作答;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时,注意史论结合,既要依据所学知识,又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

  4、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题。特点是:有看待、看法、认识、评价、简评、评论、评述等提示语。解题技巧是:评价题可以边述边评,也可以先述后评、先评后述。一般来说,要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评价标准是对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是否有利,而且要史论结合;评价原则是用唯物、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材料式评价题,要关注题目的有效信息,从隐含的观点进行评论;对于时间跨度大的史实,如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要分阶段评价。关注史学动态,平时教学中要有意地渗透一些新观点。

  5、小论文题。特点是:呈现方式有史实、文字图表混合、史论等多种形式,有指示作答的方向;着眼于文字表达,要求形式根据材料摆明观点;表述方面要求成文,一般有字数限制;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评阅。解题技巧是:对材料的阅读要求精求细,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效信息;全面理解材料,把握其立场、观点,将材料的有效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以形成正确结论;表述成文,有史有论,史论结合,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主题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先列提纲,然后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该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内容、整理文字进行回答,切记不可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

    7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