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陈哲凡分享
高考化学中难度较高的实验探究题,是备考的重点训练题目。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⑴ 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 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3.(B).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 → 2 Na2CO3·3H2O2 + Q (Q>0)
回答下列问题:
(1)与过碳酸钠的用途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
(2)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 。
a.MnO2 b.H2S c.稀硫酸 d.NaHCO3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
(4)工业纯碱中含有Fe3+等杂质,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与Fe3+生成稳定的配合物,Fe3+对反应的不良影响是 。
(5)反应的最佳温度控制在15℃~20℃,温度偏高时造成产率低的可能原因有 ,温度偏低时造成产率低的可能原因有 。
(6)以上生产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该步操作的名称是 。
4.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以制备纯净的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a.取25 mL 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此溶液1~2 min;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a、c两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
此方案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 在实验室制法中,装置A还可作为下列_____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填序号)。
①CH2=CH2 ②H2S ③CH4 ④CH≡CH ⑤H2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NH3,②Cl2,③HCl,④H2S,⑤CH4,⑥CO,⑦CO2,⑧O2时,属于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并能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处理的,将气体的序号填入装置图的下方空格内。
(7)已知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室温下该溶液密度为1.44 g / m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不考虑实验误差,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所得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和b应分别通入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该选项操作的理由是
A.足量CO2、适量NH3 B.足量NH3、适量CO2
C.适量CO2、足量NH3 D.适量NH3、足量CO2
(3)判断操作b通入的气体是适量还是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提纯滤液以获得(NH4)2SO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
A.蒸干 B.蒸发 C.冷却结晶 D.过滤
(6)上述生成流程中,有关NH3的作用及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 B.增大CO32-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
C.作反应的催化剂 D.生产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 NH3
6.(A).用l-丁醇、溴化钠和较浓H2SO4混合物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现设计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⑴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理论上,上述反应的生成物还可能有:丁醚、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A处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 。
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在竖直冷凝管的上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内装 吸收之,以免污染空气。
⑷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下:
为了进一步精制1-溴丁烷,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塞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关闭a,打开b,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 (填c或d)处流入,迅速升高温度至 ℃,收集所得馏分。
⑸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 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
7.(B).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溶剂。现利用如图
装置制取乙酸乙酯粗产品,再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
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要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浓硫酸的作用是;
⑵实验室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反应的生成物。若不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 ,若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 ,但有时却出现了白色晶体,该晶体是 ;
⑶对于制乙酸乙酯的上述装置,为了提高产率,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⑷为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
(I)准确称量20.0g乙酸乙酯粗品于锥形瓶中,用0.50mol/L
NaOH滴定(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0mL;
(II)另取20.0g乙酸乙酯粗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
2.1mol/L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装上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小时,装置如图所示。待冷却后,用0.50mol/LHCl滴定过量的NaOH。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mL。
回答:
①实验(I)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②实验(II)中冷水从冷水凝管的 (填a或b)管口通入。
③利用实验(I)、(II)测量的数据计算粗产物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 。
8.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已知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可作为催化剂使之分解。
它的制备原理和湿法生产路线如下:2Na2CO3 + 3H2O2 → 2 Na2CO3·3H2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控制在0~5℃条件下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流程中的“分离”指的是实验操作中的 ;
(2)工业碳酸钠中一般含有少量锰、铜等金属离子(用M2+表示),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将M2+沉淀而除去,M2+对产品的不良影响是 ,
若加入的稳定剂是Na2S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入的食盐为盐析剂,其原理是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盐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4)过碳酸钠在生产上的应用是利用它分解所释放的H2O2。以铜为原料用H2O2氧化是工业上制胆矾的方法之一。做法是:
将铜丝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反应0.5h后,升温到60℃,再持续反应1 h,过滤后取滤液,再经过“某些操作”、减压抽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可得CuSO4·5H2O。
①在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2O2,写出H2O2在稀硫酸中氧化单质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处理滤液时的“某些操作”指的是 ;
③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
9.(A)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三现象
(2)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实验二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10.(B)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二现象
(2)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一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11.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 试剂1是 ,试剂2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
⑵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
⑶该药品须密封保存,若表面出现颜色变化,说明部分+2价铁已变成+3价铁。 药品中经常放入维生素C,可以延长保质期。请你解释原因 。
12、“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右图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
各装置中试剂或物质是:A.2mol/LH2SO4 B.Zn C.2mol/LH2SO4+CuSO4
D.Zn E.CuSO4溶液 F.NH3.•H2O G.30%H2O2 H.H2S溶液 I.NaOH溶液
已知:Cu2++4NH3•H2O →[Cu+(NH3•)4]2+ +4H2O 该反应产物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D两容器中反应速率比较B______D(填>、<、=)原因是_ _ ________ __。
(3)H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和B之间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该实验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填序号)____ __。
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1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1)II图中褪色的是 (填a或b),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①将Cu丝换成Fe丝,做III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Fe丝也可点燃的理由是 。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 b.Fe的熔点比Cu高
c.Fe的密度比Cu小 d.Fe的金属性比Cu强
②通常由燃烧产物(FeCl3)配制其溶液的方法 。
(3)将IV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没有直接照射),一会儿后,观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状
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筒内液面上升等。
1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写分子式) ,
2水槽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将硫酸溶液滴入II图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也有Cl2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4.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15.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 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16.(1) 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式为:
NaNO2+NH4Cl→NaCl+N2↑+2H2O↑+Q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① 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填写编号)
a. 防止饱和溶液蒸发 b. 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 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②加热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 。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
③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a. 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 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 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2) 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装置甲的作用是:① ②
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
若把产物通入水中请在右侧指定的虚线框内画出吸收产物的简易装置图
17.某实验小组演绎实验室制氯化氢的方法,用溴化钠与浓硫酸作用以图甲为主要装置(固定、加热等仪器均略去)制取溴化氢气体。
(1) 甲中装在蒸馏烧瓶中的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开始后,发现蒸馏烧瓶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我们学到过的本身为红棕色或发生反应后会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本实验的反应物分析,该气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确定从蒸馏烧瓶中排出的气体中有无溴化氢气体,设计了图乙的装置作试验,指出图乙装置中的错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乙装置的广口瓶和试管中分别装有的试剂可以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B、四氯化碳、硝酸银溶液
C、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D、蒸馏水、硝酸银溶液
(5) 若要在实验室制取碘化氢气体,选择的反应物是( )
A、氢气和碘 B、碘化钠和浓硫酸
C、碘化钾和浓盐酸 D、碘化钾和浓磷酸
(6)若在甲装置的蒸馏烧瓶中分别装入下列药品:a锌粉、b二氧化锰粉、c大理石粉三种固体药品,它们若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写出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外,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问: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再加入铁粉 (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粉(d)再滴入Na2CO3溶液
(2)甲学生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设计的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Wg,测得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1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
取6.4g铜片和1mo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他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问:
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与铜继续反应?简述理由:
(2)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一是 。(填写字母编号,多选扣分)
A.再加入足量镁粉 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粉 D.再滴入Na2CO3溶液
在上述可证明在余酸的实验方案中,继续通过测定生成气体的量即可确定余酸的浓度,测定方法有多种,方法① ②
(3)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二是: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A克。
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B克,则B可能 A(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4)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够计算余酸浓度的数据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
20.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
或 (填写化学试剂名称)的净化装置。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 。
②的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4)有同学指出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妥之处,请在原实验装置图上作图完善,说明使用何种化学试剂,理由
21.丁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两种方式裂解:C4H10→C2H6+C2H4;C4H10→CH4+C3H6,某石油公司实验室对丁烷进行裂解后的裂解气进行研究。
【探究一】裂解气的系列问题
(1)若将1mol丁烷进行裂解,裂解率为90%,则最终所得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丁烷部分裂解,则反应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填编号)
①28.5 ②42 ③51 ④60
(3)取50mL的混合气体(由丁烷裂解产生的甲烷和O2组成),放入装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后(保持温度在150℃),气体体积减少了30mL;则甲烷的体积为 或 mL(上述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
【探究二】测量裂解气与H2加成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与氢气的体积分数关系
(4)另取丁烷完全裂解后的气体与H2的混合气体10L,已知其中H2的体积分数为x,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V L。请列出V与x的函数关系式。
22.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F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中发生的方程式: 。
23.某校课外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乙炔的制取及燃烧性质验证”实验。
①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点燃乙炔前,需要验纯。简述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操作方法:
③在导管口c处点燃乙炔,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小组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某饱和醇的结构。
①反应前,先对量气管进行第一次读数。反应后,待装置温度冷却到室温,再对量气管进行第二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并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中读数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已知该饱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该饱和醇是 元醇。
(2)B溶液恢复红色(1分), D溶液仍无色(1分)
(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1分)
(4)①使SO2和Cl2混合均匀(1分),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1分)
②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1分),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1分),SO2 + Cl2 + 2H2O → SO42-+ 2Cl—+ 4H+ (2分)
③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2分)
2.(1)4mol/L(1分,未写单位不给分),该溶液的密度(1分);
(2)b(2分);
(3)2NaOH+2ClO2+H2O2→2 NaClO2+2 H2O2+O2(2分);防止H2O2分解(1分);
(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1分);
(5)a (2分);
(6)b、e、d(2分),重结晶(1分)。
3.(1)强氧化性(漂白性)(2分)
(2)a、b、c(各1分,全对给3分,选有d不给分)
(3)降低2 Na2CO3·3H2O2的溶解度(1分),析出更多晶体(1分)
(4)催化双氧水的分解(2分)
(5)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1分),温度低时反应缓慢(1分)
(6)晶体的洗涤(2分)
4.(1) 2NaOH + CO2 → NaHCO3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各1分)
(2)充分将溶液中多余的CO2赶走。(1分)
(3)连接和烧杯间的乳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过一会,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或在锥形瓶中加水超过漏斗下端,对锥开瓶加热,在洗气瓶和烧杯中有气泡溢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分)
(4)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HCl气体 (各1分)
(5) ②⑤ (1分) (6) ①③(1分) ②④ (1分) (7) 7.2 mol/L(2分)
5.(1)肥料 (1分) CaSO4+2NH3+CO2+ H2O→CaCO3+ (NH4)2SO4(2分)
(2)B ,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小,所以先使氨气饱和,便于生成更多的产品,通入适量二氧化碳,使产物中不生成碳酸氢钙,便于产品分离。(各1分)
(3)取少量滤液至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无浑浊出现,则操作b通入的气体是适量的,反之是过量的。(1分)
(4) CO2、NH3 (各1分) (5)BCD(2分) (6)ABD(2分)
8.(1)防止H2O2和过碳酸钠因温度较高而分解 (1分) 过滤(1分)
(2)会催化过碳酸钠的分解 (1分) M2+ + SiO32- → MSiO3↓(2分)
(3)物理变化(1分)
(4)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2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并且也减少晶体的溶解(2分)
9.(1)产生红棕色气体,固体溶解( 2分)
(2)Cu + 2NO3- + 4 H+ → Cu2+ + 2NO2↑ + 2H2O( 2分)
(3) 氧化剂 酸 ( 2分)(加热)
(4) (4分) 2 Cu + O2 → 2CuO ;CuO + 2HNO3 → Cu(NO3)2 + 2H2O
(5)防止水解,酸过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分解。( 2分)
10.(1)溶液变蓝色,产生无色气泡,试管口气体变红棕色,固体溶解((2分))
(2)C + 4HNO3 → CO2 + 4NO2↑ + 2H2O( 2分)
(3) 氧化剂 酸 (2分) (加热)
(4)(4分) 2 Cu + O2 → 2CuO ;CuO + 2HNO3 → Cu(NO3)2 + 2H2O
(5)防止水解,酸过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分解。( 2分)
11.⑴ 稀盐酸(1 分) KSCN溶液 (1分) 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4分)
⑵不合理(1分) 我的猜想是[Fe(SCN)]2+配离子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溶液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溶液加入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3分)
⑶维生素C有还原性(2分)
12.(1)检查装置气密性
(2)<;D中Zn与CuSO4发生反应覆盖在Zn表面形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3)有气泡并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浑浊.
(5)平衡烧瓶(B)和漏斗(A)的气压,使液体易于流下
(6)B
13. (1) b Cl2+2OH—=Cl—+ClO—+H2O (1×2分)
(2)① d (1分)
② 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1分)
(3)1CH2Cl2、CHCl3、CCl4 (分1,不全对不得分)
2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的反应 (1分)
3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I固体的方向移动 (1分)
(4) Cl—+ClO—+ 2H+= Cl2 ↑+H2O (2分)
14.(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分)
(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2分)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2分)
(3)丙(2分); 耗酸量最少,无污染(2分)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2分);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2分);没有处理尾气(2分)
15.(1)11.7(2分) (2)蒸发皿(1分) (3)35℃(33~40℃均可得分)(2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2分) (5)重结晶(1分)
16.(1) ① c(1分);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分)。 ③c(2分)
(2)①干燥气体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③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速率(2分)(注:只要求三项中任写两项) NH3及N2、H2的混合物(2分);
17.(1) 液封 (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1分)
(2) NO2、NO、N2O4、Br2(g)HBr, Br2(g) (3分)
(3) 洗气瓶中导管短进长出错误,试管中导管伸到液面下错误 (2分)
(4) B (1分)(5) (1分)
(6).Zn + 2HCl →H2↑ + ZnCl2 ; CaCO3 + 2HCl →CO2↑+H2O + CaCl2(4分)
19.(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分)
反应中浓硫酸不断消耗,且有水生成,使浓硫酸变稀,铜和稀硫酸不反应(1分)
(2)A D (2分)
①将A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1分)
②将D中产生的气体用排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1分)
(3)Cu2++S2—→CuS↓ (1分) 大于 (1分)
2H2SO4(浓)+Na2S→Na2SO4+SO2↑+S↓+2H2O (2分)
(4)烧瓶中反应后溶液的体积(1分)
20.(1)饱和食盐水(1分) 稀盐酸或水(1分)
(2)碱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2分)
②3Cl2+6OH— → ClO3—+5Cl—+3H2O (2分) M(1分) 过滤(1分)
(3)
(4)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21.【探究一】(1)1.9 (2分) (2)②③ (2分) (3)20或40 (2分)
【探究二】当0x>1/3;V=5+5x (2分)
22.(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氯化氢______;(1分)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干燥HCl气体_____;(1分)
(3)F管的作用是____尾气吸收_,防止污染环境________________;(2分)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C2H6O____________;(2分)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检验反应有水生成_________;(1分)
(6)A中发生的方程式: C2H5OH+HCl→C2H5Cl+H2O 。(2分)
23.(1)①CaC2+2H2O→Ca(OH)2+C2H2↑ (2分) 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若发出轻微的响声,证明气体比较纯净(3分)(操作1分、现象和判断2分)
③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2分,少答一条扣1分)
(2)①保持装置A和装置B液面相平(2分) ② 二(2分)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1.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⑵ 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3.(B).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 → 2 Na2CO3·3H2O2 + Q (Q>0)
(1)与过碳酸钠的用途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
(2)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 。
a.MnO2 b.H2S c.稀硫酸 d.NaHCO3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
(4)工业纯碱中含有Fe3+等杂质,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与Fe3+生成稳定的配合物,Fe3+对反应的不良影响是 。
(5)反应的最佳温度控制在15℃~20℃,温度偏高时造成产率低的可能原因有 ,温度偏低时造成产率低的可能原因有 。
(6)以上生产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该步操作的名称是 。
4.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以制备纯净的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a.取25 mL 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此溶液1~2 min;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a、c两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
(3)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 在实验室制法中,装置A还可作为下列_____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填序号)。
①CH2=CH2 ②H2S ③CH4 ④CH≡CH ⑤H2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NH3,②Cl2,③HCl,④H2S,⑤CH4,⑥CO,⑦CO2,⑧O2时,属于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并能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处理的,将气体的序号填入装置图的下方空格内。
5.某工厂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写出利用该流程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a和b应分别通入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该选项操作的理由是
A.足量CO2、适量NH3 B.足量NH3、适量CO2
C.适量CO2、足量NH3 D.适量NH3、足量CO2
(3)判断操作b通入的气体是适量还是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提纯滤液以获得(NH4)2SO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
A.蒸干 B.蒸发 C.冷却结晶 D.过滤
(6)上述生成流程中,有关NH3的作用及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 B.增大CO32-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
C.作反应的催化剂 D.生产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 NH3
6.(A).用l-丁醇、溴化钠和较浓H2SO4混合物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现设计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理论上,上述反应的生成物还可能有:丁醚、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A处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 。
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在竖直冷凝管的上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内装 吸收之,以免污染空气。
⑷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下: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1-丁醇 | -89.5 | 117.3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丁醚 | -95.3 | 142.4 |
1-丁烯 | -185.3 | -6.5 |
⑸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 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
装置制取乙酸乙酯粗产品,再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
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要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浓硫酸的作用是;
⑵实验室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反应的生成物。若不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 ,若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 ,但有时却出现了白色晶体,该晶体是 ;
⑷为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
(I)准确称量20.0g乙酸乙酯粗品于锥形瓶中,用0.50mol/L
NaOH滴定(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0mL;
(II)另取20.0g乙酸乙酯粗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
2.1mol/L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装上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小时,装置如图所示。待冷却后,用0.50mol/LHCl滴定过量的NaOH。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mL。
回答:
①实验(I)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②实验(II)中冷水从冷水凝管的 (填a或b)管口通入。
③利用实验(I)、(II)测量的数据计算粗产物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 。
8.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已知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可作为催化剂使之分解。
它的制备原理和湿法生产路线如下:2Na2CO3 + 3H2O2 → 2 Na2CO3·3H2O2
(1)反应控制在0~5℃条件下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流程中的“分离”指的是实验操作中的 ;
(2)工业碳酸钠中一般含有少量锰、铜等金属离子(用M2+表示),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将M2+沉淀而除去,M2+对产品的不良影响是 ,
若加入的稳定剂是Na2S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入的食盐为盐析剂,其原理是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盐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4)过碳酸钠在生产上的应用是利用它分解所释放的H2O2。以铜为原料用H2O2氧化是工业上制胆矾的方法之一。做法是:
将铜丝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反应0.5h后,升温到60℃,再持续反应1 h,过滤后取滤液,再经过“某些操作”、减压抽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可得CuSO4·5H2O。
①在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2O2,写出H2O2在稀硫酸中氧化单质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处理滤液时的“某些操作”指的是 ;
③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
9.(A)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三现象
(2)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实验二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10.(B)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二现象
(2)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一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11.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⑵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
⑶该药品须密封保存,若表面出现颜色变化,说明部分+2价铁已变成+3价铁。 药品中经常放入维生素C,可以延长保质期。请你解释原因 。
12、“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右图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
D.Zn E.CuSO4溶液 F.NH3.•H2O G.30%H2O2 H.H2S溶液 I.NaOH溶液
已知:Cu2++4NH3•H2O →[Cu+(NH3•)4]2+ +4H2O 该反应产物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D两容器中反应速率比较B______D(填>、<、=)原因是_ _ ________ __。
(3)H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和B之间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该实验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填序号)____ __。
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1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 b.Fe的熔点比Cu高
②通常由燃烧产物(FeCl3)配制其溶液的方法 。
(3)将IV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没有直接照射),一会儿后,观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状
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筒内液面上升等。
1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写分子式) ,
2水槽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将硫酸溶液滴入II图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也有Cl2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4.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15.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 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16.(1) 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式为:
NaNO2+NH4Cl→NaCl+N2↑+2H2O↑+Q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a. 防止饱和溶液蒸发 b. 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 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②加热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 。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
③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a. 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 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 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2) 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
若把产物通入水中请在右侧指定的虚线框内画出吸收产物的简易装置图
(1) 甲中装在蒸馏烧瓶中的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开始后,发现蒸馏烧瓶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我们学到过的本身为红棕色或发生反应后会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本实验的反应物分析,该气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确定从蒸馏烧瓶中排出的气体中有无溴化氢气体,设计了图乙的装置作试验,指出图乙装置中的错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乙装置的广口瓶和试管中分别装有的试剂可以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B、四氯化碳、硝酸银溶液
C、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D、蒸馏水、硝酸银溶液
(5) 若要在实验室制取碘化氢气体,选择的反应物是( )
A、氢气和碘 B、碘化钠和浓硫酸
C、碘化钾和浓盐酸 D、碘化钾和浓磷酸
(6)若在甲装置的蒸馏烧瓶中分别装入下列药品:a锌粉、b二氧化锰粉、c大理石粉三种固体药品,它们若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写出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外,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问: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再加入铁粉 (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粉(d)再滴入Na2CO3溶液
(2)甲学生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设计的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Wg,测得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1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
取6.4g铜片和1mo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他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问:
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与铜继续反应?简述理由:
(2)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一是 。(填写字母编号,多选扣分)
A.再加入足量镁粉 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粉 D.再滴入Na2CO3溶液
在上述可证明在余酸的实验方案中,继续通过测定生成气体的量即可确定余酸的浓度,测定方法有多种,方法① ②
(3)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二是: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A克。
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B克,则B可能 A(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4)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够计算余酸浓度的数据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
20.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性质。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
或 (填写化学试剂名称)的净化装置。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 。
(3)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 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化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探究一】裂解气的系列问题
(1)若将1mol丁烷进行裂解,裂解率为90%,则最终所得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丁烷部分裂解,则反应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填编号)
①28.5 ②42 ③51 ④60
(3)取50mL的混合气体(由丁烷裂解产生的甲烷和O2组成),放入装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后(保持温度在150℃),气体体积减少了30mL;则甲烷的体积为 或 mL(上述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
【探究二】测量裂解气与H2加成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与氢气的体积分数关系
(4)另取丁烷完全裂解后的气体与H2的混合气体10L,已知其中H2的体积分数为x,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V L。请列出V与x的函数关系式。
22.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F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中发生的方程式: 。
23.某校课外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乙炔的制取及燃烧性质验证”实验。
②点燃乙炔前,需要验纯。简述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操作方法:
③在导管口c处点燃乙炔,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小组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某饱和醇的结构。
①反应前,先对量气管进行第一次读数。反应后,待装置温度冷却到室温,再对量气管进行第二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并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中读数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饱和醇的质量 | 金属钠的质量 |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 |
① | 0.62 g | 5 .0g(足量) | 40 mL | 264 mL |
② | 0.31 g | 2.5 g(足量) | 40 mL | 152mL |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答案:
1.(1)酸性(1分)、还原性(1分);(2)B溶液恢复红色(1分), D溶液仍无色(1分)
(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1分)
(4)①使SO2和Cl2混合均匀(1分),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1分)
②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1分),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1分),SO2 + Cl2 + 2H2O → SO42-+ 2Cl—+ 4H+ (2分)
③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2分)
2.(1)4mol/L(1分,未写单位不给分),该溶液的密度(1分);
(2)b(2分);
(3)2NaOH+2ClO2+H2O2→2 NaClO2+2 H2O2+O2(2分);防止H2O2分解(1分);
(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1分);
(5)a (2分);
(6)b、e、d(2分),重结晶(1分)。
3.(1)强氧化性(漂白性)(2分)
(2)a、b、c(各1分,全对给3分,选有d不给分)
(3)降低2 Na2CO3·3H2O2的溶解度(1分),析出更多晶体(1分)
(4)催化双氧水的分解(2分)
(5)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1分),温度低时反应缓慢(1分)
(6)晶体的洗涤(2分)
4.(1) 2NaOH + CO2 → NaHCO3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各1分)
(2)充分将溶液中多余的CO2赶走。(1分)
(3)连接和烧杯间的乳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过一会,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或在锥形瓶中加水超过漏斗下端,对锥开瓶加热,在洗气瓶和烧杯中有气泡溢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分)
(4)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HCl气体 (各1分)
(5) ②⑤ (1分) (6) ①③(1分) ②④ (1分) (7) 7.2 mol/L(2分)
5.(1)肥料 (1分) CaSO4+2NH3+CO2+ H2O→CaCO3+ (NH4)2SO4(2分)
(2)B ,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小,所以先使氨气饱和,便于生成更多的产品,通入适量二氧化碳,使产物中不生成碳酸氢钙,便于产品分离。(各1分)
(3)取少量滤液至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无浑浊出现,则操作b通入的气体是适量的,反之是过量的。(1分)
(4) CO2、NH3 (各1分) (5)BCD(2分) (6)ABD(2分)
(2)会催化过碳酸钠的分解 (1分) M2+ + SiO32- → MSiO3↓(2分)
(3)物理变化(1分)
(4)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2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并且也减少晶体的溶解(2分)
9.(1)产生红棕色气体,固体溶解( 2分)
(2)Cu + 2NO3- + 4 H+ → Cu2+ + 2NO2↑ + 2H2O( 2分)
(3) 氧化剂 酸 ( 2分)(加热)
(4) (4分) 2 Cu + O2 → 2CuO ;CuO + 2HNO3 → Cu(NO3)2 + 2H2O
(5)防止水解,酸过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分解。( 2分)
10.(1)溶液变蓝色,产生无色气泡,试管口气体变红棕色,固体溶解((2分))
(2)C + 4HNO3 → CO2 + 4NO2↑ + 2H2O( 2分)
(3) 氧化剂 酸 (2分) (加热)
(4)(4分) 2 Cu + O2 → 2CuO ;CuO + 2HNO3 → Cu(NO3)2 + 2H2O
(5)防止水解,酸过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分解。( 2分)
11.⑴ 稀盐酸(1 分) KSCN溶液 (1分) 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4分)
⑵不合理(1分) 我的猜想是[Fe(SCN)]2+配离子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溶液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溶液加入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3分)
⑶维生素C有还原性(2分)
12.(1)检查装置气密性
(2)<;D中Zn与CuSO4发生反应覆盖在Zn表面形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3)有气泡并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浑浊.
(6)B
13. (1) b Cl2+2OH—=Cl—+ClO—+H2O (1×2分)
(2)① d (1分)
② 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1分)
(3)1CH2Cl2、CHCl3、CCl4 (分1,不全对不得分)
2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的反应 (1分)
3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I固体的方向移动 (1分)
(4) Cl—+ClO—+ 2H+= Cl2 ↑+H2O (2分)
14.(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分)
(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2分)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2分)
(3)丙(2分); 耗酸量最少,无污染(2分)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2分);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2分);没有处理尾气(2分)
15.(1)11.7(2分) (2)蒸发皿(1分) (3)35℃(33~40℃均可得分)(2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2分) (5)重结晶(1分)
16.(1) ① c(1分);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分)。 ③c(2分)
(2)①干燥气体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③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速率(2分)(注:只要求三项中任写两项) NH3及N2、H2的混合物(2分);
(2) NO2、NO、N2O4、Br2(g)HBr, Br2(g) (3分)
(3) 洗气瓶中导管短进长出错误,试管中导管伸到液面下错误 (2分)
(4) B (1分)(5) (1分)
(6).Zn + 2HCl →H2↑ + ZnCl2 ; CaCO3 + 2HCl →CO2↑+H2O + CaCl2(4分)
反应中浓硫酸不断消耗,且有水生成,使浓硫酸变稀,铜和稀硫酸不反应(1分)
(2)A D (2分)
①将A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1分)
②将D中产生的气体用排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1分)
(3)Cu2++S2—→CuS↓ (1分) 大于 (1分)
2H2SO4(浓)+Na2S→Na2SO4+SO2↑+S↓+2H2O (2分)
(4)烧瓶中反应后溶液的体积(1分)
20.(1)饱和食盐水(1分) 稀盐酸或水(1分)
(2)碱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2分)
②3Cl2+6OH— → ClO3—+5Cl—+3H2O (2分) M(1分) 过滤(1分)
(3)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 红(1分) 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化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将石蕊氧化成无色物质(1分) |
(4)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21.【探究一】(1)1.9 (2分) (2)②③ (2分) (3)20或40 (2分)
【探究二】当0
22.(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氯化氢______;(1分)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干燥HCl气体_____;(1分)
(3)F管的作用是____尾气吸收_,防止污染环境________________;(2分)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C2H6O____________;(2分)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检验反应有水生成_________;(1分)
(6)A中发生的方程式: C2H5OH+HCl→C2H5Cl+H2O 。(2分)
23.(1)①CaC2+2H2O→Ca(OH)2+C2H2↑ (2分) 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若发出轻微的响声,证明气体比较纯净(3分)(操作1分、现象和判断2分)
③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2分,少答一条扣1分)
(2)①保持装置A和装置B液面相平(2分) ② 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