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地理>

2017年地理高考考纲详细解读

陈哲凡分享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你是否每天都在为高考地理考试而每天努力去复习,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升学考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地理高考考纲解读,欢迎阅读。

  地理高考考纲解读

  一、试卷结构:

  无论新课标Ⅰ还是新课标Ⅱ,共由11道单项选择题、2道综合分析题和3道选做分析题(今年改为2选1)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选择题整体出题难度平稳,考点覆盖广泛。

  第二部分地理主观题部分,36、37题为必做题,这两组题往往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思路分别出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部分选做题,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选修部分中二选一,每题10分,每题1问,难度较小。

  二、全国卷出题特色

  纵观历年全国卷地理部分,有如下出题特点:

  1.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部分比重下降,试卷难度有所下降。高考知识考查具有抽样性,尽管考纲细目很多,但命题者总会挑选那些地理学科味儿浓,对地理知识理解起到支撑作用的主干作为考查对象。

  2.等值线图常考不衰,尤其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3.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国卷的特点是始终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探讨“新问题”,考题“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谓“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在2016年地理试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关注时下最热门的地理问题,是复习备考中必备的哟!

  4.开放性试题成为非选择题的主流方向。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

  三、2017年考纲变化

  地理方面的修改主要是由从3个选修模块中选1个作答,变为从2个选修模块中选一个作答。这种调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了试卷命题量,缩短了试卷长度,减少了考生不必要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体现了考察的内容更加接地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灾害》模块虽然删除了,但并不是说明高考不再涉及相关知识,就不用复习,而可能恰恰由于它跟自然地理密切的联系,使得它不是作为选修内容,而是作为必考内容出现在高考卷上。“换一个说法,《自然灾害》的内容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所以在一轮复习备考中仍然要认真复习,积极备考。”

  四、本届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比较差。体现在不能迅速的从题干、材料、地图中,迅速有效的提取地理信息,有时候总会有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感觉。

  2.不能灵活的运用地理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地理原理懂了,但是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3.基本的文学素养欠缺。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格式混乱等。

  五、对策

  1.正确面对考纲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学习不能放,适当弱化地球的运动部分教学,抓重点,舍难点。

  2.苦练基本功。平时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注意总结读图方法。同时在常规教学中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地理图形,总结记忆方法,要求学生默图。

  3.联系实际,关注生活。搜集一些地理热点资料,或者期刊与学生共享,比如网上遇到一些好的博文,打印出来与学生共享。

  2017年地理高考考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指导

  地理,其实,确实要学会去找规律。无论是什么题都是,然后在记概念的时候,也都是有规律的。怎么去分析一个问题,分析一个区位,都是有规律的。

  比如洋流,气候图,这些就是规律,编些好记的顺口溜,多画示意图,方便自己记忆是很必要的。比如在洋流有个地方记不清楚的时候,我用这个方法,因为我知道北海道渔场,这个肯定是寒暖流交汇。

  接着洋流说,形成渔场的几个原因又有什么呢?这个一共有几点,很多同学都会漏掉其中的某一点以至于答不对。其实这种题老师当时讲课的时候会提到一两句,要有心记下来。

  以下几点:1,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2,江河的入海口,丰富养料。3,寒暖流交汇处,水温适宜,海水搅动,养分上升。4,就是那个地区的生物种类丰富。基本的要知道,到时候就套到题目里结合材料就行了。

  至于怎么答题,到底怎样能不漏点,这就靠你上课全心全意听老师讲课,下课自己好好练题,好好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了。这些资料网上有很多,也有实用的,可以看看,我下载的也有,可以拿去看。

  关于地图,我也不想多说。。。真的很重要!

  地理在复习的时候,最好配一本专门的地图册,推荐《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这种书上一般都有知识点,和图结合在一起看,效率会更高。

  一定要多翻看地图。一块块地图记好了。不光看,自己一定要多上手画画图,有空白的图可以填也要珍惜这种机会,来检验自己,不要每次都翻书去看,一定要锻炼这个记忆的过程。

  而且,每次在做题中,碰到判断不出来的,模糊的,都要记下来,之后好好把这个地区的情况都看清楚了。积少成多,最后其实大部分地图都见过了。

  地理选择题。

  这些题往往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没有什么废话,就是考察你对地理事物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这种东西就得看基础了。各位的基础一定要记牢,在做地理选择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困难。对地图的熟悉感也要在平时多加训练。

  选择题的一般方法(此处参考高考资源网课件)

  1.仔细审题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

  第二,搞清基本信息。

  A.明确试题要求和提示信息。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少)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B.明确试题意图和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转化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C.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的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以偏概全。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等等~

  2.认真筛选

  "排错项"。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选项。

  "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选项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种试题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符合题意"。

  高考地理考试常用公式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猜你喜欢:

1.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知识总结

2.2017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

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4.2017高考地理备考重点

5.高考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6.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342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