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现在正是许多高三学子进行高考一轮复习的时候,此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下面学习啦小编就来告诉大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1.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老师只要提示同学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
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心得
关于自然地理部分
相比起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没有那么多技巧和模板,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每一道题每一步的做法,不能落下每一个步骤的理解,否则你整道题的理解是不连贯、不完整的,这样最然你这道题会了,那么下一道题你还是考虑不完整,做不出来。自然地理的每一个小步骤都代表这一块知识点,你不能理解,说明这个知识点你掌握的不好,那么就拿出书来,认认真真看看这一部分。其实自然地理的题型也是有限的,就拿地球来说,无非就是侧视图、俯视图、变形图这几种图,只要你花时间把每一种图上的每一条线看明白,下一次考到这个图,你还用花时间看吗?多节约时间。至于考什么,大体就是考区时、地方时、经纬线、晨昏线、日出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二分二至、最短航线等等这些问题,每一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算法,只要细下心来研究好每一种题的不同做法,那么你再做这样的题就如鱼得水了。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做题、总结。
关于人文地理部分
人文地理的话有人觉得特别简单,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有的人觉得很难,因为知识点太碎了,很难拿满分。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有道理的。对于人文地理,第一条建议就是看书,因为许多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尤其是必修三的那些例子就是你做的题目的基本答案了,因为它在课本上已经给你回答了一些问题,我们的题目就是课本的变式训练,所以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记熟了。第二条建议,找一本笔记本,我觉得地理的知识点特别碎,不逊于语文和英语。这本笔记本记什么呢?第一呢,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些很小的你不会的知识点。第二呢,你在做题的时候碰到的错的知识点,选择题的话你可以变成填空题,不需抄题,只需要把你不会的那个小小的选项用自己的话写下就可以。第三呢,老师总结的自己总结的答题技巧和模板,这个很重要!给大家的第三条建议呢,就是如果你上面两条建议做起来比较吃力,那么大家可以加入我的学团,在学团里,我用必修三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些答题模板和技巧,帮助大家做好一些细小知识点的笔记。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总体稳定,选做部分变难
孙英伟说,今年高考地理学科新课标考纲的变化,是选修部分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虽然在难度和结构上,大纲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考生要明白两点:一是删除不等于不考,选修部分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作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为单独的选修模块,也会在11个单选题或者2道大题中有所涉及,考生不可大意。二是选做范围缩小,难度加大。“旅游地理”问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多元化,很难准确把握答案,“环境保护”近几年在问题设置难度上有增大趋势。考生必须明白各种新型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产生的复杂性,争取选做题不失分。
孙英伟预测,今年的地理试题结构稳定,大气、地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口、农业、工业、区域地理等主干知识仍是重心,主导因素判别类问题会有所涉及,侧重能力选拔,打压死记硬背,并会出现一道大阅读量的主观题,地球运动有可能出现,地方卷或往年课标卷类似考点会出现。
孙英伟说,今年地理试题最明显的特征将是“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要求考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学以致用。
找准规律,注重“三个研究”
具体到备考策略,孙英伟总结为“三个研究”:
一是研究标纲,明确方向。考生要把课标和考纲结合,兑换成课本上的知识点并总结提升。对照每部分标纲的要求找到得分点,通过专题训练增强能力,反思错误点和失误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总结方法,不断增强得分能力。
二是研究考题,知晓趋势。近几年命题呈现“高”“大”“尚”特征,“高”即对综合能力要求高;“大”即思维考查深度大,阅读量大;“尚”即紧扣生产生活,新颖时尚。考生要认真选题并总结历年对主干知识的必考点。比如对自然地理,要注重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注重地理事物的成因,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人文地理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抓住核心知识,拓展知识的联系,结合热点分析问题;区域地理要注重比较与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和综合分析,抓住区域特征的本质,进而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研究信息,领会精神。了解各类新素材,提升辨析能力,关注时事热点,知晓天下,研究学术性资料,尝试建构解决方案,注意具有普适意义的乡土材料,重视视角转换,用“地理眼”看待地理问题。
因“题”制宜,选择答题技巧
孙英伟建议,不同的题型,要选择不同的答题技巧。
具体到选择题中的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最佳选择题可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