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精彩论文
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学会写论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计算机专业精彩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专业论文(一)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明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使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颇浓厚,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慢慢降低,直接导致学习进取心的丧失,学习成绩不见起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对计算计课程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中职院校应该发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激发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先要让学生树立科学、全面、健康的计算机观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明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要说起实际生活中与计算机的零距离接触,大多数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和休闲娱乐以外,其他知道不多。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安排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以便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学生喜欢浏览网页和在网上下载“电影”“歌曲”等现象,让学生了解网页浏览器的分类等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接收快的学生,还可以深入地介绍一些做网页工具和设计方法。
二、鼓励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就业的大方向,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创新是指灵活地运用活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计算机系统操作、多媒体应用、网页制作、三维立体设计等多个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和安排。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放在培养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方面。提出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到有解决的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眼耳手大脑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自然不难,他们很快便给出了答案,眼看,耳听,大脑存储和处理信息,然后通过嘴说、手动的方式发布信息。
此时我再加以引导,其实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是基本一样的,计算机的眼睛是摄像头,耳朵是麦克风,嘴巴是音箱,手是打印机,大脑是主机。这样,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很清楚认识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组成,并能够解各部件的基本功能。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链接的比较,做得好的与一般的比较,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既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又学中有玩,玩中求学,学有创新。
中职院校应该在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第一线,切身感受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切实体会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觉向专业需求靠拢。传统的那种赶鸭子上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特别是对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要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把纸质教材制作成电子档,为学生提供多中资料传递渠道,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计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既定目标。每上一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若干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按完成的先后、质量的优劣计分。
三、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飞速发展,我们所学的内容却相对滞后,使得今天的课堂所学并非适合将来之所用,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多安排一些上机实践课程,在上机操作时,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们完成。因此,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应该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地进行,在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题目之后,再带领他们不断深入,哪怕最后有些内容不易实现,但让他们尝试,也是对其的一种挑战。凭所学的知识很难应付,只有靠他们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研究利用。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从中找到快捷有效的方式。因此,计算机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传授现有知识,还培养学生将来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把新问题先交给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利用已有的知识钻研解决。只有强化计算机硬件建设、搭建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才能创设良好的、积极的教学互动平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以此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实践人才,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运用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中职学校要对其进行改革,不断探究和总结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论文(二)
摘要:
职业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改革,而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有适应和挑战社会的能力。职业学校应该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处于改革和发展的热潮。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决定着职业学校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思想。近几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将其积累下来,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往中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学会一样技能,中等职业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学生,将学生打造为具有可教育性、可培训性的人才,不仅要在学习技术上要求学生,还要在人品道德方面更好地完善学生,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工作。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计算机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科学,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承担的学习难度自然比他人要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习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都比较难。目前而言,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建设都较为传统地沿袭了学科课程的模式,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践教育。计算机是一门具有高操作性的学科,是社会各领域都涉及到的技能,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实践才是学生更应该掌握的技能。此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传统教学毫无兴趣,教师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而然呈下降趋势,学习效率也赶不上其它专业的学生。所以,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来修正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结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一定程度上来说,课程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开设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是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良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高效率教学的前提。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一)建立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观。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建立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观是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的任务,尤其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决定了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学习。计算机专业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发展自身潜能的能力,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开展课程内容,尤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上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开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技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动手性操作,适宜减少理论课的量度。以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动手操作的内容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学生拥有了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才能更快地提升学习效率,也方便教师能够更为快捷地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信息时代要求师生之间和谐共处,师生角色的定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强行传达下来的知识。现如今的信息社会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不同,教师大部分时间扮演的知识组织者这样的角色,或者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的观察者,偶尔充当一下指导者。教学固然重要,学习同样不落后,教学中体现的是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而在学习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据调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教学的状态,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没有时间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询问相关问题,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才能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和发展。
(三)创新学习方法。计算机技术在各大专业中来说可以成为实用性极强的一门技术,熟悉并掌握计算机技能关键在于学生加强动手实践的力度。中等职业学校中有许多学习刻苦的学生,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率地提升自我,找不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有义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好的学习方法。首先,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需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创建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其次,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地配合学生完成团队合作项目,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学生需要合理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协助自己的学习,让网络成为自己的知识海洋,而不是绊脚石。
三、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只有合理掌控“教”与“学”这两种理念,才能灵活创新职业教育的改革。学校开设恰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创新“教”的方法,学生完善“学”的方法,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
计算机专业论文(三)
摘要: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分析了在辽宁铁岭地区进行实践的具体途径,最终校企合作实现真正的双赢。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双元制;有效途径
1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提供人才储备的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匹配、职业素养低下等几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高职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缺乏熟悉工作岗位的阶段从而缺乏从业能力。基于这种认识,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受教育者需要一个衔接学校教育的熟悉职业需求的实践场所,而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近乎完美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商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将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结合,形成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职业院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相结合共同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讲旨在培养学生未来迈向社会就业、择业以及创业的能力;其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与评价都要与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保持一致。从思想层面来讲与其称之为一种教育体系不如说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教学的思想。
2铁岭地区计算机专业实践双元制的有效途径
2.1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拥有高素质双导师从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的文件,国家已经把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作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再次突出了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必要性。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训练,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技能的重要一环。同时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也需要在企业的实践中打造。校企合作,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受益。为了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亲身体验和经历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因此,国家规定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每年至少华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制作流程,从制度上为教师提供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2.2项目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校企签署项目外包合同)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辽北地区,该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着重服务地方经济。在进行现代学徒制本土化有效途径的探索时,注重结合地方IT行业特点、地域特点以及本校理学院计算机实训室资源。1)辽北地区的IT企业稀少且就业薪酬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很难聘用到大中城市毕业的IT行业精英才),学校注重密切与当地电脑公司、网络公司的关系。2)学校目前的计算机实训中心已经具备与企进行中等层次合作模式的硬件条件。学校根据这些特点与其中一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网站设计方向进行“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层次合作。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进入企业当学徒。企业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同时企业技术骨干与在校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形成“师徒关系”进行实习。最后学生在公司的学习状况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考评,合作企业择优录用来本公司学习的学生。所谓项目进校园是公司将难度适宜的项目整体外包给学校,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实训中心完成,同时企业技术骨干提供必要技术指导。
2.3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细则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学生打好的坚实理论基础将会为学生顺利进企业实习保驾护航。因此,制定此阶段的具体培养方案必须考虑到学生后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企业后他们将面临的企业文化和产品技术特点。对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要求,此时,校企的密切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素质、教学理念等软条件及学生实验实训的设备等硬件条件)、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细则,具体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安排、教师安排等。同时,实践现代学徒制专业的课程应将企业提供的适合理论教学阶段参考的项目改造成具体的“教学项目”,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这有利于让学生在学校培养阶段具备未来走向实习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小结
利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辽北地区地域特点、IT产业的时代特点,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成功实现资源共享。既为企业创造丰厚的效益,又为学校拓展产学研结合的新渠道,同时促进本校专业调整与建设,最终实现校企人才和效益的双赢。总之,“双元制”培训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学资源,采取在校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培训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输出满足其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看了<计算机专业精彩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