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2016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舒雯分享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应该早做准备,一份试卷练习必不可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6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6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分,共计60分)

  1.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人们对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人们对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 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4.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14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由此可见:(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如实的反映

  ③意识是人脑脱离客观原型的主动创造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几年前,在马来西亚,尼巴病毒使数百人丧命,这是因为森林火灾使得蝙蝠无处栖身。它们逃到猪圈,并通过蚊子感染猪。数百万头猪因此而死,病毒又传给了人类。这说明(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病毒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

  C.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在病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7. 有这样一个等式:90%×90%×90%×90%×90%=50%。这个等式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后,“很不错”的90%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B.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的统率作用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立场不同会有差异

  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2015年9月,日美研究人员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宇宙中首次发现了造星运

  动正趋于停止的星系,并发现星系内很多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使作为造星原料的气体被释

  放到星系外部,这是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未弄清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

  这表明( )

  ①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③认识是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④认识是个追求终极真理的发展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 4年又过渡到“单独二胎”,2015年再推行“普遍二胎”。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好于此前的“到”、“过”、“入”、“满”等字眼,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做学问要反复推敲才能出精品,这说明:( )

  A.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 总是在不断推翻自己中前进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具有不确定性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萌芽

  12. 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 )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C.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D.不怕慢,就怕站

  13.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深刻地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 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15.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霾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重点加快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这种观点: ( )

  ①科学地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强调了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石头、剪子、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剪刀”胜“布”、“石头”胜“剪刀”、“布”胜“石头”, 彼此处于相生相克之中。人们制定的这个游戏规则表明了:( )

  ①事物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 ②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辩证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7.右边漫画《折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B.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C.既要看到联系,又不能忽视发展

  D.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18.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坚守实体经济,勇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近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哲学上看,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因为:(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

  ③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漫画《两驴吃草》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学会统筹考虑以实现最优目标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要善于在矛盾斗争性中把握矛盾同一性

  ④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实践证明“心死亡”的标准存在诸多弊端,而“脑死亡”标准是一种更新的理念,且已经有了首次的实践。“脑死亡”标准代替“心死亡”体现了:( )

  A.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根本不同的 B.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

  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

  21. 贪图无所不能,只会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会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会一无所有。这能说明的哲理是:( )

  ①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④矛盾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在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这样做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④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上述分析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 )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做到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

  ④区分了主流和支流,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下表是我国近七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与主要精神,这些主题与主要精神表明( )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25.某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不能大拆大建,要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城镇化建设必须是渐进的过程

  B.联系具有客观性,城镇化切忌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C.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城镇化要坚持“扬弃”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城镇化要守住农民的家园w

  26.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27.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大运河遗产保护要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主席在2015年召开的亚非领导人会议指出,要以发展的眼光赋予“万隆精神”以新的内涵,充分展示了新形势下中国对与亚非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所有国家之间的平等合作有着开放胸怀、全球视野。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创新具有批判性,要否定原有传统观念 ②整体具有全局性,要突出 关键部分功能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推进各国合作共赢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要不断丰富万隆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0.依法治国、失联、北京APEC、埃博拉、一带一路、占中、国家公祭 日、嫦娥五号 ”等获评2014年年度十大新词。这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4,从中可以窥见当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变化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总计40分)

  31.2014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12分)

  3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分析说明,以上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4分)

  33、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期,国务院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强调: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要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同,选择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怎样深化改革?(14分)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计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ADACD 6--10 ACBBB 11--15 CCCBC

  16--20 ABACC 21--25 BCBDC 26--30 DBDAC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总计40分)

  31.( 每点3分,计12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每点3分)

  32.( 计14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全会通过的《决定》,是顺应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4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决 定》的通过,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4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定》的通过,体现了人民的意志。(3分)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决定》的通过,将促进我国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3分)

  33.( 前两点每点4分,后两点 每点3分,计14分 )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深化改革可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深化改革要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深化改革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寻找突破口。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深化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2016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1.2016高二上学期政治单元测试题

2.2016高二政治哲学试题及其答案

3.2016年北京高二政治会考试题

4.2016年汉川市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5.2016年广州五校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联考试题及答案

6.2016年高二政治必修3期末模拟试卷

7.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

    206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