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金榜高二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解读(3)

凤婷分享

  这一段说明中国诗歌“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特征。西洋诗厚重,中国诗轻淡,“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跟审美的情趣有关,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①──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①逍遥林下: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惶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以上从内容的角度说明了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有两点不同,下面用“不过”一转,说明中西诗歌的相同。]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①《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②。(①霍瑞斯:一般译作“贺拉斯”,古罗马诗人。他主张以古典诗歌为典范,讲求韵律。他的文艺理论著作《诗艺》对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②风会:风气,时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②”。(①“采菊”句:这是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②“众鸟”句:这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诗句。)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①《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①格雷:英国18世纪诗人,一生仅写过十几首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墓地哀歌》。)

  第二是歌德①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①歌德:生于1749年,死于1832年,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西方也有“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的田园诗。]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①斯屈莱欠:现在一般译作“斯特雷奇”,英国20世纪初期文学评论家、传记作家。代表作为《维多利亚女王传》。)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①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①纯粹诗:这是美国作家爱·伦坡为区别于西方传统的“教训诗、历史诗或伦理诗”而提出的一种表现“内心的创造和情绪的力量”的新诗体,实际上就是中国“纯粹的抒情诗”。)[前面说明了“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风格,这里则反过来补充说明西洋诗歌里也有此种风格的诗歌。]

  这一段文字,作者采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说明中国诗歌在内容上的特征。作者先指出,中国诗歌跟西洋诗歌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但是中国诗歌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中外都有田园诗,但中国的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地逍遥林下”,这是同中求异。作者接着又指出,西方的诗歌中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也有“中国诗的安静”,也有类似于中国抒情诗的“纯粹诗”,这是异中求同。

  赏读这段文字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有些语言高度精要,高度概括。赏读时必须广泛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才能领会其中的深刻含意,例如:

  1.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是由于中国人向来缺乏宗教信仰,因而写宗教的诗很少。而中国是“礼仪之邦”,突出“天、地、君、亲、师”的社会地位,把“经夫妇,成孝敬,厚伦理,美教化”作为伦理道德的准则。因此,内容上表现伦理道德主题的“社交诗”随处可见。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典型的社交诗;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把朋友之间的友谊描写得格外动人;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揭示了友谊情深似海;就是心忧天下的杜甫也不免俗,用诗歌记下了他对李白的怀念之情:“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

  2.田园诗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

  自然风光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诗家的眼球,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这是中外诗家的共性。但是中国的文人深受儒家积极用世的影响,首先把目光投向社会,把“治国平天下”当做人生的追求。只有在仕途历经坎坷,走投无路之时,才转向山林,借田园风光聊寄情怀。被后人尊为田园诗鼻祖的陶渊明,曾抱着“兼济天下”思想,三次出仕。但是,官场的污浊,让他幡然醒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于是张开双臂拥抱田园。李白也是在仕途失意,离开长安之后才有回归自然的宁静。王维一生也走过了求官、得官、辞官、复官、任伪官(在安禄山叛军中任职)、再复官,最后半官半隐的曲折历程。所以,中国的诗人回归自然,并不是出自对自然本能的热爱,“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借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感或志趣,张扬其超越世俗的“逍遥林下”、“凌风出尘的仙意”。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这个句子承上文而来,就表现手法来看,中外诗歌是相似的,就内容来看,中外诗歌几乎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同样的道理,“西洋诗并没有特别西洋的地方”。中国诗,西洋诗,它们都只是诗。作者强调中西诗歌的共性,为下面批判把中西文化割裂开来的观点作作铺垫。]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这里用狗做比喻,诙谐幽默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所谓本位文化论,是指那种蓄意把中国和西方文化割裂开来,对外来文化进行排斥的论调。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许多人还是处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尊”,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文化,对外来文化一概排斥。反过来,西方有许多人也是狂妄自大,以西方文化为本位文化,对中国文化采取蔑视的态度而加以否定。在这里,作者对这两种错误的态度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用商业广告来比喻,形象地揭露中西文化本位论的虚假荒诞。]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作者在批判了中西本位文化论之后,从正面具体说明中西文化互相渗透,互相通融,互相补充。]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中西诗歌的互相通融、互相渗透呢?这个句子点明了目的。]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①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①希腊神秘哲学家:当是指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克勒斯。钱钟书在《还乡隐喻与哲性乡愁》一文中写道:普鲁克勒斯对灵魂朝圣划分为三阶段:家居,外出,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①,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①思家病:作者对“回家”的解释出自18世纪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一句名言:“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作者在这里用“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 、“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来比喻我们对本国文化的依恋。]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上文说“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结尾又说“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前后呼应,点出演讲的目的。]

  最后一段,作者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这里要注意的是,作者此次演讲的主题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即中国诗的特征,照一般的思路,应该突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特异之点,但是,作者在论述中国诗的特征的同时,却用大量篇幅分析中国诗和外国诗的相同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直至结尾才点明他的用意。原来作者跟外国人讲中国诗,不是为了炫耀中国诗如何深奥,使他们对中国诗如同陌路,敬而远之,而是为了使他们“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感悟到研究中国的诗将会“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促成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兴致,更好地促成中西文化的交流。所以,作者的这篇演讲,就不是就诗论诗,不是一次纯学术的演讲,而是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度进行的一次纵贯中西文化的诗学报告,起点高雅,立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识见。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

2.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课文解读

250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