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生物>

高二人教生物必修3知识点分析(2)

夏萍分享

  高二人教生物必修3知识点详解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

  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3.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稳态正常:使酶促反应正常进行,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血钙过低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

  考点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实现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考点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主要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不同: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T细胞、B细胞均可产生记忆细胞)

  考点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

  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存在部位: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发病机理: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

  初期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烧,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

  晚期症状: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

  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艾滋病的流行: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预防:①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发生性关系;

  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③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④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

  ⑤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4种群和群落

  考点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减少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样方调查法(植物)

  ②标志重捕法(动物)

  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J”型曲线:产生原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2)“S”型曲线:产生原因:空间、食物、天敌等环境条件制约。在环境容纳量(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2.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可以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帮助人们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A、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B、寄生a、体内寄生,如蛔虫、猪肉绦虫。b、体表寄生,如虱、蚤。

  C、竞争:两种生物生活有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

  D、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3.空间结构:A、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B、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等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考点4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主要类型:A、初生演替:

  例如:

  B、次生演替:

  例如: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猜你感兴趣:

1.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2.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3.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大全

4.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5.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6.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知识点总结

37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