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及答案
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那么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了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关于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B.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C.最西端是青藏高原 D.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2.北回归线自东至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福建、广东、广西、贵州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B.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C.福建、江西、广东、云南
3.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地形第三级阶梯的是( )
A.南岭山脉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
4.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原因是( )
A.千沟万壑 B.河道纵横 C.地表崎岖 D.沼泽遍布
5.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 ④一月份0℃等温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6.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青、藏 B.青、甘 C.川、藏 D.青、川
7.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①②③
9.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10.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B.京津唐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
C.辽中南工业区以电子和轻纺工业为主 D.松嫩平原是我国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11.下列关于长江沿岸各工业区所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攀枝花工业区以钢铁工业为主
B.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区以钢铁、电力工业为主
C.武汉工业区以冶金、煤炭工业为主
D.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区
12.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等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排序一致的是 ( )
A.新、川、新、青 B.新、新、川、青
C.新、新、青、川 D.新、川、新、藏
14.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 )
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金属矿产资源多样 D.水能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15~17题。
1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1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17.下图是我国省区轮廓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是我国煤碳基地,其著名的煤田大同分布在A
②图中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分布在C处
③图C处附近有著名的风景名山黄山
④图是我国中原之省,小浪底水利枢纽,分布在A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7所示。读图7回答18题。
18.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19~20题。
19.城市A以北已经建设的铁路名称是( )
A.青藏铁路 B.南昆铁路 C.南疆铁路 D.宝成铁路
20.B河谷地主要农作物是( )
A.冬小麦、春小麦 B.青稞、春小麦 C.水稻、小麦 D.甘蔗、油菜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1~22题。
21.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棵
22.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据此回答23~25题。
23.近年来,黄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 )
A.黄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
B.黄河流域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
C.沿岸农田排放的含化肥、农药的污水
D.沿岸居民向黄河任意倾倒的固体垃圾
24.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 )
A.下游河床太高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缺少可以排泄水量的入海支流 D.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D.下游地表补给地下水过多
26.下列四幅图,不属于我国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是( )
27.新疆的哈蜜瓜特别甜,而同一品种在北京采用大棚种植则甜度下降,这是因为大棚种植( )
A.温度偏低 B.水分偏少 C.温差减少 D.光照减少
28.21世纪初,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前景是 ( )
A.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能源构成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C.人均水能发电量将居世界第一位
D.部分沿海地区将适当发展核电工业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9~31题。
29.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0.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1.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32.读右图,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处可发展种植业 ②乙处可发展种植业 ③甲处可发展畜牧业
④乙处可发展畜牧业 ⑤甲处可发展用材林 ⑥乙处可发展经济林
A.① ③ ⑥ B.① ④ ⑤ C.① ④ ⑤ D.② ③ ⑥
二、综合题(本题共8小题,共50分)
1.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
(2)⑥、⑦纬度接近,年平均气温⑥大于⑦的原因 。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2.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5分)
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不易,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从1964年开始的以西南地区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攀枝花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基地,其北有绵阳、德阳等工业重镇,东北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东有六盘水煤炭基地。
(1)读上图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 。
(2)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B C G K
(2)填代号回答:我国最东面的大盆地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纬度最低的大平原是 ,纬度最高的大高原是 。
4.读“长江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将图中字母和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里
支流名称: A E H
水电站名称: ③ ④ 邻海名称: ⑧
(2)长江支流水系的分布特点是 ,这种分布对长江干流水量所起的作用是 。
(3)在图中标出宜昌、湖口的位置。
(4)长江中游河段,汛期多涝灾的原因是什么? 。
5.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城市名称:③ ;⑥ ;
(2)铁路名称:A 线,C 线。
(3)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附近有 油田和 盐场提供原料。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A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类型是 雨和 雨。
(2)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 ”天气。
(3)图中C和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北部、南部的著名港口城市分别是 、 。
(2)简要分析台湾多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3)简要分析台湾岛东部太阳辐射比西部弱的原因。
8.读下面两幅图,并回答有关问题。(8分)
(1)写出字母所示的矿产地或水电站名称 C ,D 。
(2)加快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请在乙图中铁路线上分别用“☆”标出我国能通达大西洋的铁路。
(3)为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提出重点发展一“白”一“黑”的战略,其中“白”是 ,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4)针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下一页查看>>>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