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学设计

妙纯分享

  教学设计可以作为学校评价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学设计,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学下教学设计

  人粪尿的处理

  学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2.锻炼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粪尿的资源价值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当地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回忆、思考、进人情境。

  1.复习提问:

  谁泉告诉大家排尿的意义?质疑:人体排出的废物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

  2.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做的调查,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交流。

  请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别给予评价,对调查不充分的小组,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新知识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活动,得出人粪尿与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能改良土壤这一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贯彻实施。

  对学生搜集的信息加以肯定或补充。

  引导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人粪尿的价值

  3.1分析课本P85的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忆、思考、讨论和交流。

  引导:人粪尿对人来说是废物,那么同学们可知道农作物为什么“喜欢”它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书上的资料。调动学习气氛,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

  3.2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产生惊讶,肯定人粪尿的价值。

  小结:一个成年人每年要排出8千克的人粪尿。试计算一下,全国每年要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要是人们能很好地利用,这是不是一笔财富!

  4.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引导: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粪尿呢?

  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利用好人粪尿,就要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

  4.1建立沼气池

  4.2高温堆肥

  阅读课本,知道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

  交流调查结果。

  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能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

  4.3兴建生态厕所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发言人发言交流,描述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得出“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

  引导:在你的调查过程中,是否了解到了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课本上介绍的几种处理方式,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有条件的地区,可播放相关录像。

  小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物圈。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不少感受。不妨认真对照当地人粪尿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引导: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描述一下这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点吗?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告诉大家“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吗?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对上述问题作小结性回答(略)。

  布置作业:课本P82第l一2题。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国家要想改变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现状,提升社会大众的环保教育意识,就应该从教育领域入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灌输环保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成为社会环保人士,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向学生讲解我国当前资源现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深化学生对于环保思想的认识,逐步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环保思想,就应该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当前我国资源现状教育,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促使其养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其成长成为环保人士奠定基础.例如在对《生物圈》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向学生讲授人、动物和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基础上,适当的向学生说明当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现状,并通过对我国森林、草原、土地、水资源等人均占有量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资源匮乏的社会现实,进而促使其自觉产生一种节约资源的紧迫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创造条件.

  二、向学生讲解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性,增强其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

  1.充分利用教材环境污染教学案例,让学生正确看待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般都渗透了一定的环保教育思想,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对生物教材中的环保案例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进而自觉培养自身环保意识,逐步成长成为环保社会的建设者.例如针对生态破坏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关于21世纪物种灭绝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上物种灭绝的速度较之于自然灭绝已经加快了1000倍,甚至平均每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在世界上消失,任其发展,人类的生存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受到威胁.这样,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案例,让学生认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促使其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环保工作的紧迫性

  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现象———雾霾已经开始对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甚至一部分人结合雾霾危害,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教育,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是宣传雾霾危害、对社会大众进行环保教育的奠定代表.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穹顶之下》的宣传片,在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问题后,让学生根据本地区空气污染现状,探究自身能够参与的环保活动,进而增强学生对于环保工作的认同感,逐步提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1.播放哲理性较强的环保教育视频,激发学生思考

  近几年,随着世界环保问题的严重和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关于环境题材的环保教育宣传影片也随之增多,较为经典的如《帝企鹅日记》、《大气层的消失》、《人造风景》、《2012》等.这类电影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从电影中发现社会的影子,进而意识到环境破坏问题在当前社会中的严重性,甚至对环境污染进一步发展的后果形成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思想,树立环保观念,为学生成长成为社会环保认识创造条件.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进需要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适当的参与环保实践,在养成环保意识基础上,形成环保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在初一阶段的讲解中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并积极向学生讲授环境保护的方式,让学生对换进保护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初二阶段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联合社会环保部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对社会大众进行环保宣传、搜集废旧物品、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升自身环保能力.在初三阶段,学生的专业课程较为繁忙,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的要求学生对曾经参与过的环保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为学生环保教育的开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环保教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促使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世界生态平衡的维护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国家,应该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在国家初级教育阶段渗透环保教育思想,让学生从生物教学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增强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进而通过深化学习,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促使其逐渐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环保人才,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上,为世界环保工作的开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王胜利 单位:河南省平舆县古槐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生物教学设计

2.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设计

3.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

4.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学设计

5.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244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