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2017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妙纯分享

  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必须在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综合性上下点功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

  文学常识篇

  (1)《芦花荡》是著名作家 的“白洋淀纪事之二”,“白洋淀纪事之一”是《 》

  (2)第一单元我们学过 (国藉)西蒙诺夫的一篇战地通讯,标题是《 》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是美籍华裔女作家 ,文章呼唤世界需要

  (4)雨果是 (国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你看过哪些有关战争的名著?请写出一部。

  著作:《 》;作者: ;主人公: ;描写了 战争。

  (6)《背影》选自 的《 》,作者字 , 人, 家、 、 。

  (7)《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部书是 家经典之一, (朝代) (姓名)对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8)一篇新闻可分为 、 、 、 、 五个部分,其中 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9)《阿长与<山海经》》选白鲁迅的《 》。请再列举出这部散文集的其他两部作品:《 》《 》。

  2.下列对新闻(消息)体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是新闻(消息)的特性。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新闻(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记叙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闻(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对于新闻(消息)要素,西方有五w之说,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 (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C.《爱莲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版发行的。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礼记》——春秋—— 孔子

  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6.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

  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狄更斯 莎士比亚 安徒生

  B.契诃夫 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

  C.高尔基 西蒙诺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D.雨果 巴尔扎克 莫泊桑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9.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10.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对其分析鉴赏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首句描写晴日照耀下的湖波,次句描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湖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B.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语,不仅可以想像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以想像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以及其洒脱的性格、开朗的胸怀。

  C.下半首诗,诗人遗貌取神,只用了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这是“以晴天的西湖状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D.这首诗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因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也使湖山因之生色。

  1.略2.C 3.C 4.D 5.D 6.D 7.A 8.B 9.(1)黄鹤楼 (2)岳阳楼 (3)泰山10.C

  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二)

  《芦花荡》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 在 水 里qiú( )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 )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 )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语段选自小说《 芦花荡 》,作者是著名作家 孙犁 。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 泅 ) dèng( 瞪 ) 剥( bāo ) 藏( cáng )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三)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13.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充满自信的性格。]

  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15.请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

  16.概括选文的内容

  [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17.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1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这句话中的“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否换成“干瘦得像老了的枯树”?为什么?

  [不能。原句表明老头子虽瘦却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改句贬义色彩太浓,有损人物形象。]

  4.怎样理解“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一句?

  [通过交代老头子的眼睛特点,赞美白洋淀人民。]

  5.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6. 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老头子”为什么能“像没事人”一样,心情悠闲地“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老头子乐观、自信。“事情”指如何消灭鬼子,保障部队供给等。]

  7.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封锁落了空:“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8.苇塘里传出的歌声表现了苇塘中的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据此,你有什么感受?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180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