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健康与抵抗力,那么如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那就造成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预防于未然就显得非常重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运动损伤概括说来有大致三种: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类,可分为肌肉拉伤,骨折等;2、按运动创伤的轻重来分,可分为轻,中,重几种;3、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可分为可锻炼,减少锻炼,不能锻炼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体育锻炼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工作:
1、从思想上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遵守体育锻炼的各种原则;
2、经常检查场地,摆放好器械设备;
3、要穿戴合适的运动服装。特别要注意的是鞋子,一定要穿运动鞋。因为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要奔跑、跳跃,脚落地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而运动鞋的鞋底是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可以有效地缓冲脚落地时产生的震荡,从而保障身体健康,预防或减少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4、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加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从而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5、锻炼后应注意放松活动。它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后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的供应,也可使神经系统消除疲劳,从而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损伤。
在体育锻炼时受伤了我们要怎么办呢?
一、受伤后,不要再使伤处运动,否则会导致进一步恶化。运动损伤通常是由于过度训练而导致的,如果受伤后继续使伤处运动,这种过度训练就变成一种自我虐待,有可能使本来可以自我痊愈的损伤,糟糕到永远无法愈合的程度。
二、用比预想还要多50%的时间来休息,这样做最易治愈损伤。尤其是对老年朋友非常实用。治疗的过程应是持续的,但是所需时间却是因人而异。
三、找到另一种合适的运动来释放体内的能量。
四、听从正确的医学建议。如果您受伤了,请及时向运动损伤方面的医疗专家进行咨询,仔细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一丝不苟的执行。
五、千万不要在你受伤还没有痊愈的状态下参加运动量过大的运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负面的案例,仅仅是一个小的运动损伤,却因为处理不当,最后转变为老伤。而导致此现象频繁发生的原由是:在伤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就急于参加运动。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能会充满了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出现,难免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我们都要尽量注意,运用以上所提供的各种方法,有效地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保护自己,科学锻炼,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提升自己的体能,为了健康的明天加油。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
1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指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
(1)主动用力拉伤:(如跳远时小腿后群肌拉伤;起跑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
(2)被动拉伤:(如跨栏运动时大腿后群肌拉伤;压腿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肌肉拉伤的好发部位:肌腹、肌腹与肌腱交界处、肌腱的起止点。
慢性损伤
如:末端病、肌腱腱围炎、肌腹部劳损等。
(1)症状与体征
有明显的受伤史、疼痛、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压痛、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肌腹完全断裂“双驼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状”畸形。)、功能障碍。
(2)处理
(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
①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②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③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
(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3)预防
1、要作好准备活动。
2、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
3、运动负荷要合理
4、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2关节韧带拉伤
关节韧带拉伤:是指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而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
2.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2.1.1病因与损伤机制
膝关节突然内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
2.1.2临床表现
①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②膝内侧红肿、(2-3天后)瘀血。
③屈伸活动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护性痉挛)
④若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和小腿异常外展。
2.1.3处理
①冷敷、加压包扎。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
②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
③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
④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⑤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预防
①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性练习。
②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③避免犯规与粗野动作。
2.2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2.2.1病因与损伤机制
地面不平、身体失去平衡、着地时踩到别人脚上等,使足突然内翻所致。
2.2.2临床表现
①有受伤史
②疼痛(压痛明显)
③肿胀和皮下瘀血
④出现跛行或功能丧失。
⑤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距增宽,出现超常内翻。
2.2.3处理
①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②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
③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
④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⑤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
2.2.4预防
①准备活动要充分。
②加强足部力量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的练习。
③完善场地设施。
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3.1损伤机制
(1)肌肉牵扯学说
由于长期进行跑、跳类运动使屈拇、屈趾肌、胫骨后肌及腓骨等反复收缩不断地牵扯胫腓骨上的骨膜,导致骨膜与和骨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出现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
(2)应力学说
由于身体的重力线与胫骨中线轴线不重叠,致使身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的反作用力使胫骨的凸面处受拉力最大,从而使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
3.2症状与体征
(1)疼痛:疼痛多隐痛或牵扯痛,严重者出现刺痛或烧灼感,个别有夜间痛。疼痛部位为胫骨内侧中下段及腓骨外侧缘下段。
(2)肿胀:急性期出现凹陷水肿 。
(3)压痛:局部骨面上有压痛,并可触摸到硬块压之锐痛(晚期)。
3.3处理
(1)早期症状较轻者:
①减少下肢的跑跳练习。
②局部热敷和外周按摩。
③弹力绷带包扎患部,并抬高患肢。
(2)症状严重者:
①停止跑跳练习。
②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患肢。
③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3.4预防
(1)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改进训练方法。
(2)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过多进行跑跳练习。
(3)要及时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劳。
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4.1损伤机制
(1)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关节不稳。此时,如果大腿或小腿处于内外翻位,再突然旋转并伸直(屈曲)膝关节,易引起半月板损伤。
(2)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及国绳肌肌腱前后断裂,也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边缘的分离。
4.2临床表现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由于滑膜受牵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损伤没有牵扯滑膜则疼痛不明显。
(3)压痛: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疼痛。
(4)肿胀:早期有积血和积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积液。
(5)响声
(6)绞锁
(7)严重者骨四头肌萎缩
4.3处理:
(1)急性损伤
(2)控制伤部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3)肿胀明显者,可通过穿刺法抽取积血与积液。
(4)采用石膏或夹板于膝关节微曲位固定2-3周。
(5)加强骨四头肌的功能锻炼。
(6)解除固定后,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疗法。
4.4预防: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合理安排局部的负荷量
(3)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5脑震荡
5.1损伤机制:
头部受到暴力作用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震荡而出现一时性的意识和功能障碍,且多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
5.2临床表现:
(1)精神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数秒或30分钟不等)
(2)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扩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
(3)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出现“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5.3处理:
(1)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
(2)昏迷者,刺激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工呼吸。
(3)昏迷超过5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喷射式呕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颅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后遗症
(5)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足站立平衡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
预防:
注意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能力,遵守体育比赛规则。
二、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因素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2、运动中存在急躁或畏难心理。
3、缺乏体育道德。
(二)运动水平不够
1、机体的运动能力不能满足运动的要求。(身体素质差)
2、专项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动作有缺点或错误)
3、心理素质不高
(三)运动负荷安排
1、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大
2、一次运动量过大或连续大运动负荷训练
(四)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2、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当。
4、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过长。
(五)身体功能状态不良
1、睡眠或休息不好。
2、患病或伤病初愈。
3、过度疲劳。
(六)教学、训练或比赛的组织安排不当
1、不遵守体育卫生原则。(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2、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
3、缺少保护和自我保护。
4、比赛方面的缺点: (1)允许带伤比赛。
(2)比赛的时间和地点随意更改。
(3)比赛的日程安排不当。
(七)场地设备和气候不良
锻炼或运动后肌肉酸痛的防治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大多数专家赞同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治?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看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