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宗师有哪些(4)

方婷分享

  太极宗师之吴鉴泉

  吴鉴泉,又名爱绅,满族,(1870---1942),河北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自幼喜爱武术,随其父习练太极拳。(其父吴全佑,随杨露禅、杨班侯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练不缀,为一代太极名师)。

  吴鉴泉(1870-1942),本名乌佳哈拉·爱绅,满族,河北大兴人。中华民国成立后随汉人习俗改姓“吴”(因为“吴”与“乌”谐音),他的父亲吴全佑是太极拳的高手。

  全佑先跟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后又拜杨露禅第二个儿子杨班侯为师,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里写道:“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全佑善于柔化,自成一格,成为太极拳高手。吴鉴泉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架太极拳。

  吴鉴泉自幼喜练武功,善于骑射。一日,吴鉴泉先生在北京朝阳门外茶馆同友

  吴鉴泉人吃茶。隔壁是马贩子大院,见有一匹马被铁链锁了。问他们为什么锁着,马贩子说:这个马闹手,无法上鞍。吴鉴泉先生说:“你们放开,我来给你训练”马贩子说“马要跑了要你赔;你要是受伤我们不负责”吴鉴泉先生说“那是当然”马贩子将马放开,鉴老一手抓鬃,一手用马鞭打马,此马直立,乱踢乱跳,围城跑了一周,约40余里,满身大汗,马力已疲,始降服人管,由此可见吴鉴泉先生的马术是登峰造极的。

  在父亲教导下,对太极拳苦心钻磨,增益修订,造诣日益精深。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吴式太极拳流派。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轻松自如,连绵不断,松静自然。吴式太极拳虽然架式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又舒展自如。

  吴鉴泉还对太极拳推手作了改进,他的吴式太极推手别具一格,要求立身中正安静,细腻绵柔,宁静而不妄动。他的推手不仅手法严密,而且招数特别多。因此,吴鉴泉的武艺也非常高超。

  1915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个美国大力士,名威廉,要与武术老师较量比武。社长许禹生请吴鉴泉老师和他较量。鉴老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方法连摔大力士数跤,大力士被制伏,并愿学太极拳,后在该社第二班,也毕业了,有照相为证。

  1917年吴鉴泉先生应上海精武体育会、上海市政府、国术馆和上海中华公记俱乐部的聘请,来上海教授太极拳,住在中华公记俱乐部,地址在大世界顶楼。一日鉴老在屋顶花固乘凉,躺在一张藤椅上。有一服务员说:“老头子!此地不好睡觉。”鉴老听不懂上海话,为此没答复他。服务员就上前拉鉴老的手臂,鉴老借力使用太极劲,服务员摔倒在地上。服务员说:“你打人!”立刻约来6人。鉴老见来了这么多人,便站了起来问道:“你们要干什么?”这些人过来就打,鉴老应接来者,一个个都倒在地上。当时有上海名人虞洽卿,正在俱乐部,闻声出来,便问什么事,服务员告知前因,虞说:“他是我们请来的武术老师,不用说你们6人,再加一倍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些服务员只好赔礼道歉后散去,此事传开震动上海。他在上海时,一次,遭到几个壮汉的同时袭击,吴鉴泉虽已古稀之年,竟能轻快地将他们一一击倒。

  吴鉴泉演练的太极拳,除了慢架子外,还有快架子。快架子是一种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太极拳术,演练起来既轻快又柔和。

  吴鉴泉不仅精于太极拳,对各种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对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枪等也非常精熟。

  1927年,吴鉴泉由北京迁居上海,1928年他被上海精武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1933起,他创设鉴泉太极拳社,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此吴式帮极拳广为传播,他的门人遍布海内外。鉴泉太极拳社自创设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分社目前已发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和国。

  吴鉴泉所创的吴式太极拳共84式,特点为:拳架小巧,具有大架功底,刚柔相济、

  吴鉴泉快慢相间;演练起来轻快柔和、连绵不断、开展不失紧凑,紧凑中又透轻松自如。

  吴鉴泉一生之中培养了大批学员,为吴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泉拳设发展至今,分社己遍布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门人遍布海内外,吴式太极拳如今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南吴北王

  吴式太极拳有“南吴北王”之说,“南吴”是吴鉴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吴式太极拳系。“北王”就是王茂斋先生。至今,以北京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习吴式太极拳者,多为王先生的门下。

  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同门录》,第一页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页是吴鉴泉宗师的英照,可见王先生对吴式太极拳的影响。

  王茂斋少时来京,在砖灰铺学徒,后经营此业。他尊师重教,功底扎实,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师之真传。与鉴泉师弟情义极深,在拳理认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极拳艺,敢于突破前人,大胆改进教学,成为北方创业奠基的掌门人。吴鉴泉和杨禹延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发展。王茂斋大师留京发展。在京宗于吴式太极拳者皆为其传人,王茂斋大师为人忠厚老诚,热心助人, 凡南来北往路径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访交流拳艺,互相切磋。有从学者,也毫无保留,如腰中缺少盘缠,尽在大师家中吃住。

  武林轶事

  驯马

  一日,吴鉴泉先生在北京朝阳门外茶馆同友人吃茶。隔壁是马贩子大院,见有一匹马被铁链锁了。问他们为什么锁着,马贩子说:这个马闹手,无法上鞍。吴鉴泉先生说:“你们放开,我来给你训练”马贩子说“马要跑了要你赔;你要是受伤我们不负责。”吴鉴泉先生说“那是当然”马贩子将马放开,鉴老一手抓鬃,一手用马鞭打马,此马直立,乱踢乱跳,围城跑了一周,约40余里,满身大汗,马力已疲,始降服人管,由此可见吴鉴泉先生的马术是登峰造极的。

  与美国大力士较量

  1915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个美国大力士,名威廉,要与武术老师较量比武。社长许禹生请吴鉴泉老师和他较量。鉴老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方法连摔大力士数跤,大力士被制伏,并愿学太极拳,后在该社第二班,也毕业了,有照相为证。

  上海大世界事件

  1917年, 一日鉴老在上海大世界屋顶花固乘凉,躺在一张藤椅上。有一服务员说:“老头子!此地不好睡觉。”鉴老听不懂上海话,为此没答复他。服务员就上前拉鉴老的手臂,鉴老借力使用太极劲,服务员摔倒在地上。服务员说:“你打人!”立刻约来6人。鉴老见来了这么多人,便站了起来问道:“你们要干什么?”这些人过来就打,鉴老应接来者,一个个都倒在地上。当时有上海名人虞洽卿,正在俱乐部,闻声出来,便问什么事,服务员告知前因,虞说:“他是我们请来的武术老师,不用说你们6人,再加一倍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些服务员只好赔礼道歉后散去,此事传开震动上海。他在上海时,一次,遭到几个壮汉的同时袭击,吴鉴泉虽已古稀之年,竟能轻快地将他们一一击倒。

  太极宗师之武禹襄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

  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

  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伯仲三人受家教,均习武。

  相关事件

  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老母

  武禹襄故居在堂辞却。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

  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

  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

  禹襄长兄澄清从河南舞阳县盐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

  太极拳本为民间秘传,传承无可考。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短短不足五百字,是当时仅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

  禹襄比照参悟,结合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

  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颇领悟。”

  所以名震北京的班侯之拳技,除了得之父传外,也曾受教于禹襄。

  武禹襄终生研究太极拳,及至到老,病卧床榻,犹为侍疾者讲论拳术,娓娓不倦。

  其甥李亦畲、李承纶均从其学,尤以李亦畲拳艺最精。

  作品一览

  武禹襄传世论文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

  被后世尊为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历史评价

  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禹襄的武学理论,除了追随王宗岳的太极理论之外,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影响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气"论。

  "气"字用於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是完全发扬光大於武禹襄。

  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个"气"字,在他极短的"四字秘诀"中,也使用了六个"气"字。

  由此可见,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以"气"来贯串。

  武禹襄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瞻仰。

99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