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身法

方婷分享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武氏太极拳是太极拳是在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武氏家乃官绅之家,不以拳术为业,极少授徒,而重自娱自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身法。欢迎阅读!

  武氏太极拳身法

  练习武氏太极拳必须有正确的身法,否则,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可导致生理伤害,遗害终生。

  武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有: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十三条。下面分别述之:

  (1)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此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

  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不然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动自如,弊病百出,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前俯使肺部受到挤压,心脏同时也受到挤压,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供应不足,人体不能吐故纳新;心脏受到挤压,使血液不能畅顺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久之,必然危害身体。所以在练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定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才能灵活地运用。松肩沉肘,两肩自然下垂,则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含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这就做到了含胸,拔背,裹裆,护肫。

  能做到尾阊正中,松肩,沉肘等身法的要求,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意能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也就能立身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同时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入丹田而下达,两脚能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每一动作,虚实应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必致散乱。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而达到得机得势的目的。

  在注重十三身法的同时应注意身体的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为看不见的东西,只有久练,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

  武式太极拳基本功

  武派太极拳前辈教徒,都要初学者先练习基本功,等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学拳架。常用的有:

  1.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无极势。要求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2.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高后低;两脚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法要求同无极桩,周身轻灵,务求自然。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3.前进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予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

  4.后退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右腿向右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5.踩步:先站好无极桩,胯根微收,双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右手握拳,边外旋边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同时,左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前下踩踏,左膝略弯,重心置于左腿;身躯微微左旋,右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右胁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

  6.独立步:初学者站立时,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抬起,注意气沉丹田,足心涌泉贴地。站立平稳,随着腰腿功夫的加强,可逐渐延长站立时间,支撑腿落胯屈膝逐渐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调换练习。熟练后,只用一指扶持桌椅。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稳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钟,悬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转划圈,练习弹踢、膝端上顶等动作。

看了“武氏太极拳身法”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身法问题

2.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

3.太极松身法

4.武式太极拳的行拳与搏击

5.武氏太极拳身法概述

    90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