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领与裆合
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领与裆合。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领与裆合
太极拳到底什么时候练发劲才对,是很多人提问的问题。因为入门时练慢,不能发劲,当然也不会发劲,待蓄劲要进入中级程度时就要开始练发劲,发劲练不出来的原因是松沉不得法,没有间架,腰裆还没有。所以蓄不了劲,等到发劲练出了点眉目以后,又要回过头来练不发劲,之後再练绵劲,有粘连之意。这个有一定难度,如此重覆循环练习才能对自己的劲控制自如,练拳或应用时才能随心所欲舍已从人,拳艺也才能日益精进。
小架发劲的前提必先学松,欲松者大多从桩起,于筋骨抖动中渐开骨节,使气可行,后行气以催骨梳筋,再求松柔,此为之松。松后求顺者,拧裹是缠合。即手脚、肩胯、肘膝合而为一者。裆后开前合,丹田自然沉下,然后气顺则骨顺、骨顺则筋通、筋通则力达,方可言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此一松二顺三通,当实心求证,松得其法,可从心意运骨。裆的拧裹缠合间内成一线,是为骨顺。骨既顺则筋与经脉顺,催骨松筋力道渐成。然后定筋骨,虚心志,合裆气。
先剥阴阳,使气贴背,梳骨行走,由内及外,渐入佳境。从气练者入,持盈身,去僵力,使内虚外实,气涨全身,再由气致松,从外到内,渐入佳境。任何的心法口诀都要在拳架中练出来,拳架中练不出来要如何练出功夫呢?这是不是又是很简单的道理,如太极拳八法,在拳架中都有。 太极拳在一趟拳势当中不是要每一招都发劲,在不发劲的式子中,要有暗劲,这是力在骨子里,如此才能绵绵不绝,一趟拳路过程中,虽然柔,但却蕴含力量,如此才是太极拳该有的表现。也是我们所说的棚劲也。
小架拳 要想打好弹抖寸劲,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领腰合裆,松,沉,碾,转,裆劲合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以身体中心为轴,转动二产生离心力。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打拳即是练功力,能短劲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须练到沾触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无圈,实战中才能发挥内家之能。小架太极称寸劲,鹤拳称宗劲,心意称颤劲。无非沾控间一滑颤即拉回,彷佛无动,以极高速之能为之。
太极刚劲分整拙,柔劲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刚至贯通则达柔,真柔者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称刚柔同体。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基。刚柔互济可生奇劲。
衡量一个人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转力,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呼呼而响却没有杀伤力。
陈式太极拳小架特色
丹田内转,缠绕折叠,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凸显爆发力!
(一)师承特点
祖传,族传。
师太陈立清,是后期确定名称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第一人,以前的说法都是只在家族中传说而已。其父,是受陈鑫所托并安葬陈鑫的后人。
大师傅陈荣斌,兼长理论,擅于小架一路,对兵器有独到认识。
二师傅陈春生,其父陈玉琦。熟悉小架一、二路、春秋大刀、双锏、剑套路。
其他。(略)
(二)道承脉络
一般说法将大架改小架,小架放大成大架。其实只有一个理论,一套拳,只是理解融合、阐述传授的东西不同而已。有的人走出去回不来,硬说是自己的架子与别不同!对此,我的看法是:架子是入门的方法而已。小架的要求更高!因为只有对丹田内转与爆发力有深入的理解与实践,才能将其神韵阐发出来。而若不观察所有陈氏老前辈的打拳录像,就根本不会理解得到他们是如何从内在打出缠丝劲的!
(三)理论典籍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豪、顾留謦《陈氏太极拳》
国家体育出版社《太极拳诀》
陈立清《陈氏太极拳小架》
看了“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领与裆合”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