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裆劲和丹田

方婷分享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裆劲和丹田。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裆劲和丹田

  小架太极拳最后就是练丹田,丹田的爆炸力就是小架的寸劲。小架是要先有裆劲才有丹田,层层递进,裆劲的前提就是开裆,没有开,哪来合,没有合,就不可能有裆劲。有田,有溪后,才有丹和水。丹田的位置,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以脐中、关元、神阙、石门、气海为丹田的几种说法,这与道家养生术对下丹田位置的说法相同。从修炼太极拳而言,只要把脐下小腹部视为丹田即可,无需拘于分寸之间。因为从守重心的观点看,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小腹内的一个圆形腔体。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应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那个部位。即人体的重心点。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凝神修炼,这个以人体重心点为圆心的腔体——丹田就可以像机械上的万向轴一样,能围绕经过它的中心点的三条运动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的交点(重心点),作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转动;其转动的轨迹可以是绕垂直轴的平圆、绕矢状轴和冠状轴的立圆,以至绕中心点的椭圆或∞形或S形。正是丹田在心意作用下的万向转动功能,才发挥出丹田可以守重心和引动形体运动的关键作用。

  小架的裆是左右两胯合成的上拱形内弧。裆的核心穴位叫会阴。向左右,会阴穴连结着两胯的耻骨下支,掌管着两胯的开合。向下,会阴穴是下肢意气进出丹田的通道。向上,会阴穴经尾闾通达脊柱,是人身督脉的起点;经丹田通达命门,具有辅助腰脊发挥主宰功能的作用;经过体内通达头顶百会穴,贯通上下,维持立身中正。裆走后弧移重心,绝不是裆的局部动作,而是配合全身开合交替、虚实交换的整体运动。

  小架的秘密核心就是裆的走法和运法,拳架现在已经公开,不是什么秘密。不说这个。就是当健身练一练,因为细节太多,难练。所以一定要口传亲授,甚至要动手让徒弟找到感觉。所以要推广很难,而且是一种淘汰制,不能坚持的,就自然淘汰。所以高手就少了,现在来说说这个基本的系统工程。经常听到老师说:松裆走后弧,四六合。后弧只是状态而不是让你走后,只要你能松能合,自然就不是问题。后弧是转关发劲的需要,这个以后再谈。

  裆走先半弧时,太极图的内切线S的一半C,会阴穴向下放松平展,一能带动上体向下松沉;二能迎接脚下升来之气进入丹田;三能松开两侧耻骨下支,使两侧大腿根像鸟展翅似的撑开中微有上腾之意,以助地气上升。裆走后半弧时,也就是S的后半部。会阴穴向上收缩,一是送别向下的两腿意气;二是推动裆劲上升,经体内直通头顶,与向上伸脊一起,推动向上套腰、开背、伸臂、竖颈、顶头;三是牵扯动两侧耻骨下支向内收合,是两胯外侧的股骨顶部位像鸟收翅似的内收下落,以助腰以下气向下行。会阴穴的下松与上收,是移重心时裆走后弧的基本标志。会阴开展,与脊柱的意气走向是一致的,与胯、腿、脚的意气走向是相反的。会阴穴的调整,具有辅助丹田运气和腰脊伸缩的内涵深意。我们所说的背丝扣就是这个道理。

  小架裆的运行就像向里拧螺丝,一种稳慢如抽丝的催合,这是基础,而后弧的开关就是松合。这也是不得不重视复杂而简化的程序。

  以命门穴为代表的腰与称为丹田的整个小腹是阴阳对应关系,是围绕之间的一个“中”反向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裆走后弧时,命门绕阴符,尾骨微泛,命门穴向上撑顶,小腹向下松沉。

  裆走后弧自然就移重心,对全身的牵动是无微不至的。但细微之处太多,必须在长期修炼中轮流侧重,慢慢地找感觉,不可能每个动作或每次练拳全都顾及得到。况且细微处变化丰富,不同动作、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练拳阶段,对同一个部位的体验可能同中有异。这就要求不厌细腻,又不迷失于细微末节之处。应当把诸多的细腻微妙之处统一于一个大的方向、纲领之中,把复杂简单化。小架拳没有风格之分,只有功夫的好坏,拳都是一样,几百年来没变。谁细节做得好。他的架就好,这种很练心性,有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开始一滑而过。不同的风格就来源于这里,小架拳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

看了“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裆劲和丹田”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氏太极小架的出劲

2.陈氏太极拳小架搂膝拗步的练法

3.陈式太极拳抖劲的练法

4.陈氏太极拳弹抖劲的产生

    80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