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技击

方婷分享

  太极拳技击,是多年太极修炼功成的综合工程,是阴阳变化、虚实、开合、动静、松柔、轻灵,以及临场应用的完整统一的整体反映;是体能训练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轻灵;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阴阳变化: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柔软体能的状态;是松柔,柔软,遇外力攻击,柔软之后方可出现坚刚的太极技击艺术。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技击。供您阅读!

  太极拳技击(一)以心行意,用意不用力

  技击是练家多年修炼的综合功夫,是修炼者从脚到手,从 脚到顶的完整一气、浑圆一体的功夫。体能状态,放松周身从 脚到手,松开九大关节且要做到节节贯串。神、意、气十分平静,安静得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从理论上研究是“胸腹松净气腾然”“意气须换得灵,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牵动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舒”。这是大学生的课程。

  身上具备了“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已经做好了技击的准备。技击最忌三动,即动意、主动、妄动。如果有三动,我们前面说的都等于零,身上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散乱挨打。对方进攻,你只管自己站好,安排好自己,不动丝毫,他的进攻就见效,遇空松之体,只有跌出,无胜路可寻。太极技击是用意,不是用力,用力则败。


太极拳技击

  太极拳技击(二)以静制动,以虚待实,后发先制

  以静制动,不是随便站在那里等人来再伸手接应。笔者在《瞪功篇》中的“无极状态”一节里,将“净”誉为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心神意气的“静”也是相当高的境界。其实,修炼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周身上下松空,肢体能达到净,内外双修的净和静。

  以静制动的“静”,是指精神、心神意气,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气质。这个“静”,也指外形、周身肢体的净,身上手脚松得很净,手上干净。这要由练家根据自己多年修炼的功夫,安排自己,自己去体会。静与净到哪个层次,说哪个层次的话。如果笔者话解静与净的状态,从内修体会,经络活跃,血管畅顺,脊椎有胀热感,每个大关节虚灵,顶上有种虚灵的精神,使人有挺拔感,周身浑圆一体有腾虚之感。周身皮肤似一个向外充气的球,或似撑开的伞。

  静下来之后,周围形成半米至一米直径的“场”,这个场,就是圈内练家常说的“太极圈”,功夫层次高,周身松柔透空者的场直径还要大一些。它对将要进入这个“场”的人影响颇大。对方会感觉胸闷,头不爽,脚下不稳,觉得而前有一道看不见的“透明隔板”、有阻力、迈步困难。如果想向“静”进攻,还未发力,已被拿起,飘浮而被击出去。

  太极拳技击(三)以柔克刚,化中有打

  “以柔克刚”一语,是武术的术语,广为人知。然而在太极拳技击运用中,只有较高层功夫的修炼者能将之运用自如,一般层次的练家不好把握,也许有人不解其意。“以柔克刚”的技法,在太极拳的技击运用中,是无形无象,不是躲闪,体能状态与以静制动相同、没有空松的肢体,难以驾驭和运用以柔克刚。如攻击者向甲胸部扑米,甲的胸部空松,准确地蜕是全身透空反映在胸的局部运用。对方扑空了,一口气丢下,正欲吸气,由阳式变阴式后撤时,甲以意,即神、意、气三合一趁势而去他的后方,不费分毫之劲,彼自跌出。这是太极拳阴阳变化之理,并不神奇,可惜一般练家不知此理,层次高一点的后撤半步再顺势发出,次之,接住对方来势,实实在在给对方当一根拐棍,于是两人顶绞在一起。练家应从第一个战例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

  体能状态达到全身透空者,能以松空化解来力,能运用用意不用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种状态的修炼者已达到较高层次的松空功夫。以传统的说法.他们已经达到“身上明白”的境界。所谓“身上明白”,不是心脑明白,更不是说理明白,而是太极松柔功夫在身上的反映。

  关于“身上明白”,传统称谓为“身知”“体悟”。达到这个境界的拳家并不多见。他们经过多年的苦修、酷炼,在太极阴阳变化中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实践再实践。经过长期而痛苦的修炼,跨越阴阳、虚实、开台、轻灵,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虚实变转、八门五步十三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腾虚阶段,将心神意念修炼得安安静静,将周身肢体大小关节修炼得空松虚净。身体练空了,手练空了,“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正是“身上明白”的状态,与拳论中的“妙手空空”,《授秘歌》中的“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等先贤的明示相合。

  太极拳技击(四)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引动四两拨千斤

  “以小打大,以弱胜强”是人类期盼的神功,特别是弱小的民族,或者足身弱力单的女子,同样希望哪位大师能在她们身上注以神力使之能挺身自卫,这仅仅是一种善良、美好的期望。“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只是说得容易,实际操作有难度,但并不是不能做,还是以操作人的功夫而定。前而我们介绍的三种打法,操作人达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妙手空空”的层次,“以小打大,以弱胜强”是根本毋庸置疑的。

  “四两拨千斤”一语用于太极拳技击和“以柔克剐”有同等意义的功效。但是,四两是拨不动千斤的,前面加“牵动”二字。对方扑来为阳,牵动为阳,有悖太极拳阴阳变化之理,改为“引动”为佳。因为“牵”当拉动讲,牵拉为主动有力,不符合拳理的“舍己从人”“彼不动已不动”。如果对方功高一筹,在你一牵一动之间,人家早已操胜券。“引”动为阴,以“舍已从人”引对方进来,使其落空,对方当然要失败。“拨”为“合”,《打手歌》中有“引进落空合即出”之句。我们的先贤在写拳论时是在几百年前,那时教学落后,通讯方式靠口头传播,印刷在民间几乎为零,群众文化落后。照顾到人们的说话习惯和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内容要短句,有辙有韵朗朗上口,“牵动四两拨千斤”比“引进落空合即出”上口,好记好背传播得快。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是最好的验证。

  “引动四两拨千斤”解决了太极拳的重要战术,为以小打大、以弱胜强提供了理论依据,开拓了战略思想,拓展丁战术打法。

  这里虽然归纳出太极拳技击有四种打法,但并这不是定论,在太极拳的技击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打法,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产生一些平时不用的招式或是平时想不明白的招式使唤出来。所以说太极拳的击技还得靠广大练家总结传播。其实从拳理讲,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有的练家在讲课时为了说得热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讲解云手是破打嘴巴的,撇身捶是将攻方背起摔倒或将对方肩关节摘掉,提手上势是以腕打对方下颌的,等等。这么讲,仅仅是热闹而已,因为人是极为灵活的,一个人将一个人摔倒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谁也不会傻呆呆站着不动等别人将他背起摔倒。

    56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