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中的“随”
太极拳的“随”是我们学练之人最想得到的一种太极知人功夫,它贯穿于太极拳的推手中,从最基本的定步单推手到较高层次的太极散手,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与他人交手中更可以达到神乎其神的境界。可以这样讲,学练太极拳之人,如果悟不透这个“随”,那么他一辈子都无法达到“懂劲”阶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推手中的“随”。
太极推手中的“随”
我们杨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轻灵着手,锻炼人的心意与形的统一。而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是达到心意与形统一的唯一途径。而“随”则是太极拳进入懂劲阶段的唯一阶梯。它也是太极拳中最简单,最易学,但又是训练难度最大,而且是最难精的功夫之一。它不仅具有跟着,顺从的意思,而且还是有许多更深层面的内涵。这里我与大家推讨的仅仅是太极推手中的“随”,而拳架中的“随”则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太极推手中的“随”一、太极推手中的“随”是太极推手的灵魂。
《太极拳论》中讲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它要求我们习拳之人,在练习推手时,不管是定步单推手,或是定步双推手及拗步、顺步、动步的各种步法类型的推手都一定要跟随对方。使自己的手或接触部位不要脱离对方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甚至接触部位的皮肤都不能起皱。不管对方用按,挤,攻击我,还是用 朋, 履,攻击我,我绝不可以自作主张,主动出击。如果你舍去了这个“随”,而处处自作主张,以我为中心,那么你就会在推手中发现自己,处处不舒服,处处受制于对方。
太极推手中的“随”
我在与师傅推手中,经常体会到这种处境。尤其是在双推手中,体会更深。我们师兄弟在训练时,通常规定甲方为主动攻击方(类似于师傅喂招),而乙方为被动的守方。因此当甲方采用“ 朋、 履、挤、按”劲攻击乙方时,乙方在防守的过程中,一定要全神贯注,用心意通过双方接触的手或身体中的其他任何部位,密切体会甲方攻击我的方向,劲的大小,作用点。随着甲方的变化,始终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如果在这一系列的进攻与防守过程中,乙方手或身体上的其他接触部位的皮肤始终不能起皱。两方的接触部位不能脱离。否则如果起皱,也就是讲乙方出现了顶。或抵抗甲方的进攻,说明乙方没有体会到甲方进攻的快、慢或方向,或作用点。而当双方的接触部位发生脱离时,同样也说明,乙方没有体会到甲方的进攻的快慢(大、小)或方向,或作用点,换句话讲就是乙方没有“随”好甲方。只有当乙方在不管甲方用何种方法攻击乙方或快、或慢、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能随意化解时。乙方才算真正掌握太极推手中的“随”。这时用《太极拳论》上的话讲,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天敌”的境界。
太极推手中的“随”二、“随”是太极推手中的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太极推手从最基本的定步单推手包括拗步、顺步、动步,到定步双推手也包括拗步、顺步、动步及太极散手,都离不开这个“随”。我们在开始学习定步单推手时,首先就要学习这种“随”字的功夫。师傅告诉我们怎么样“随”好对方的手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并且要求我们做到,不要把对方手上及身体其他接触的部位的汗毛压弯。同时,又要我们不要脱离与对方的接触,好象这个手及这个接触的部位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对方的,随对方所动而动,随对方所停而停。而到了学习定步双推手时,由于双方的接触部位比较多(至少三个部位),因此在推手时,更加体会到这个“随”的重要性。初学双推手,由于对“随”的体会仅仅属限于单推手中的“随”。因而感觉到接触点一多,就无法顾及到。慢慢地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到如何去感觉与对方接触的几个点。在推手中,师傅常讲与对方接触的部位要做到有意识,要学会阴阳与虚实变化,要知道对方的来意,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
《太极拳论》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在太极推手的较高境界——太极散手,也离不开这个“随”。而且那时候的“随”,不仅有身体上的“随”,而且还有心意领域的“随”。事实上在太极推手中,攻、守双方都离不开“随”。进攻一方为了能够击实守方的实点,要在进攻中不断寻找对方的着力点,因而他需要用最轻快的心意去体会与对方在接触部位上变化。并随着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求,攻方随时调整进攻的方向,而守方为了不让攻方击实我的实点。在“随”着进攻方的前提下,用心意去体会出他进攻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同时根据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始终不让对方击实我之实体。因此,双方在进攻与防守的过程中,双方都是在用心意,去体会对方的心意,目的在于探明对方的意图,最终避实击虚。所以这个“随”是始终贯穿在整个太极推手中,是太极推手的灵魂。
太极推手中的“随”三、“随”是太极推手最易学,但最难精的一种功夫。
太极推手从最基本的定步单推手就开始学习这个“随”。在练习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随”,比较容易学会。但当师傅要求你时刻都做到这个“随”时,你却很难做到,尤其是在用 朋、 履防守时更难做到,时时与进攻方“随”好。这是因为,当你在防守时,你需要时刻去体会,进攻方进攻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否则你就判断不出他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那么你就无法化解进攻方的劲。只有当你体会到它的改变时,你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进攻的劲。我记得师傅曾讲:“太极拳推手中的个‘随’可以练一辈子”。我起初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这是真的,这是千正万确的事。这是因为随着你太极功夫的不断提高,你自身对这个“随”的掌握也在不断提高之中。
我记得初学双推手时,每当我与师傅推手时,总觉得比师傅少几只手,少几条胳膊,被师傅用劲一逼,身体就不知不觉地僵硬了。这时你突然发现你的身体已经完全被对方控制了。你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你化也不是,不化也不是,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之那时的身体已经由不得你自己作主了。有时师傅故意给我一个力点,可当我以为是机势可以发劲时,突然问师傅的力点又不知调节到什么部位了,使我感到有而非有、有而击无。正如《太极拳论》云:“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这种忽隐忽现的感觉,只有身临其中才能体会到其中之三味。《太极拳论》讲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当你“随”的功夫练到一片羽毛落在你的手上的时候,你不仅能感觉到他的重量,而且会随着羽毛的下落,而你的手也会随着慢慢漂落。这时候你的太极功夫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因此,太极推手中“随”是非常之难精就在于此。
总之,太极推手中的“随”不仅是太极推手中最基本的功夫,而且也是最高深的功夫。《太极拳论》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尽由此而厚也。”太极功夫到了这一层次,这已经不仅仅是单一“随”字方面的功夫,而是一种综合功夫的体现。如你没有学好太极推手 “随”,你就不知道对方攻击你的心意。那么在太极推手中你只有挨打的份。如想进入太极之门,那更是幻想。同时,太极推手是学好知人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与太极拳架互铺互成、相互补充的。我祖师爷在《杨式太极拳架详解》一书中讲到,练拳架是练体,是知己功夫。推手练用,是知人功夫。因此,太极推手如果脱离了拳架练习,而仅仅练习推手。则推手功夫不会很高。如果勉强使用,无非也是一些手法上的技法,不是正真的太极拳功夫。要真正学会太极推手,你只能从“随”字上下功夫。只有当你的“随”字功夫练到较高境界时,你才能跨入太极之门,走向神明。
看了“太极推手中的“随””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推手的机理
3.太极拳推手要领
5.太极推手之化劲
10.太极拳之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