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

方婷分享

  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它是太极推手最初学习的基本要求。“不顶”就是推手时不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阻挡其前进,或者逆向发劲。“不丢”是不能主动离开与对方的接触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

  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1、

  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是练习太极推手自始至终坚持不变的法宝,是毫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或者称“禁令”,舍此便难以进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的大门。所以,推手中认真坚持不顶不丢的法则,是抓住了太极推手的要核,是保证太极推手沿正确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不顶”“不丢”呢?

  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一是弄清太极推手的性质和目的。推手是行拳走架到散打防身之间的过渡阶段,是练基本功,不是比输赢。目的是训练皮肤的感觉能力。一句话,推手不是比武。有些人对此缺乏认识,所以走进公园练功场就会发现,不少人在“顶牛”,较力,互不相让,酷似摔跤,比的是力气大小,目的是把对方推出去。丢掉了太极推手不顶不丢的根本原则,咋还能练出轻灵圆活、化发自如的太极功夫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推手的性质和目的。

  二是要确立“舍己从人”的思想。不顶不丢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二人搭手一接劲就顶,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属于正常,是后天生活中形成的自我保护能力,练外家拳就是要强化这种能力。但是练太极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把这种自然本能逐步减掉,后天返先天,养成顺应外力的能力。这需要进行付出艰苦努力的修炼。要神凝体静,不想动,不主动,不妄动,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要有舍己从人的精神、随人而动的形体。没有舍己从人的思想,以我为核心,我行我素地妄动,永远练不出太极功夫。当然,并不是一随到底的,在随的过程中要稍微引领对方,转移对方力的方向,由从人开始,到制人告终,由被动转主动,后发先制。

  三是要克服争胜心,不怕丢面子。推化不了时,就要随对方的力而跳出去,这是练出不顶功夫的需要,实际也是一种化劲的方法。不能硬顶着,怕丢面子,争得面红耳赤,那不是练太极的做法。

  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2、

  其次,要在行拳和推手的实践中逐步提高技术,练好几种本领,这样才能落实不顶不丢的法则,从而提高不顶不丢的功夫。

  一是修炼从心意到身意的本领。“不顶”“不丢”实际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在推手中的运用。要做到不顶不丢,就要是用意念控制自己,接劲不仅不能顶,还要顺其而动。这样先由心意控制身体,慢慢地习惯成了自然,身体会自动不顶不丢,就好像身体有了意念,用我老师的话说,是由“心意”到了“身意”,或者叫由“心知”到了“身知”。此时不用想就会自自然然地不顶不丟了。

  二是修炼灵敏过人的听劲。听劲是在推手实践中用心练出来的。推手时要平心静气,把注意力放在对方力的变化上,这样慢慢就有了靠皮肤接触就清楚对方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是从哪里来的能力。有了灵敏的听劲,才能做到逢进必退,逢退必跟,沾粘连随,“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在不顶不丢中运化,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

  三是修炼松柔轻灵的形体。这主要在平时练基本功和行拳中注意修炼。要练得周身柔若无骨,轻沉兼备,推哪里都不僵硬,摸哪里哪里空,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松沉把对方的来力吸到脚下而入地。

  四是修炼周身一家的整劲。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推哪儿都是整体的伸缩或旋转,所以不顶也不丢,来多少要多少,胸腹如无底洞,走时又可紧密相随,吸吐自如。

  五是修炼轮轴旋转的灵活。处处有轴做支点,绕轴有轮转动活。轮与轴之间,像装了滚珠加了油,能不顶不丢地走化各方向的来力。

  六是修炼阴阳互变的技巧。“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才能不顶不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功夫深了,即便是在一个点上,也能巧妙地随时变化阴阳,达到不顶不丢,阴阳互济,化发合一。

  七是掌握接劲的火候。接劲不顶必须把握火候。从时间上讲不要拖延,时间一长,往往双方容易顶上,功夫不高时,顶上后不容易撤回,所以要接劲就走。从力度上讲不要等对方的劲都加过来再走,对方劲刚出,接其“四两”就走。从空间上讲,不论对方劲从何方来,都应顺其劲而走。

  若能在实践中逐步做到以上几点,推手就能逐步落实不顶不丢的法则,反而言之,也只有切实坚持不顶不丢的根本法则,才能修炼出以上诸种功夫,二者相辅相成。不顶不丢既是法则,又是功夫,只有严格坚持法则,才能练出上乘功夫。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有急于求成的思想。

    52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