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
太极推手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是民族的瑰宝,进入高校体育课,对于太极推手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介绍: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欢迎阅读!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1、传统推手法和竞技推手法的训练目的
传统推手法和竞技推手法并列出现在我国太极拳运动的领域内,但此二种推手法的训练目的不同: 1、传统推手法:传统推手在太极拳中是作为过渡到太极散手的一个中间过渡训练方式。现在作为相互切磋武艺,增进友谊,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拳艺水平的作用。 2、现代竞技推手:目标明确,争输赢、拿奖牌。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2、传统太极推手的功能
推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架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对练推手的功能如下:1、对所练拳架的检测与校正。2、训练知已知彼、阴阳相济的懂劲功夫。3、进一步深化生理技能。4、提高彼此的心理素质。5、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6、增快练功进度和提高练拳层次。7、提高强身健体的质量。8、刺激经络穴位末梢神经。9、锻炼判断选择能力。10、在运动中寻求合理的不平衡点。11、增加练拳兴趣,增进友谊。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3、传统太极推手的学习目的
是训练学习太极拳者,进入“懂劲”阶段的一种训练法。采用“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主要的练习方式,借由两人对推的练习形式,来体会如何控制自身平衡,并同破坏对手的平衡。也是为了提高练拳的层次和检验拳架练法的正确性,在推手过程中,双方都可以用心去体会拳架中一些拳势动作的虚实转化、劲道体现等等,从而提高对拳架的认识与理解,比如:搂膝拗步、倒撵猴等很多拳式都有往回往后捋的动作,通过推手一是可以知道这些动作要有“引进落空”的实战效果;二是可以校正回捋的动作。再如:太极拳的真松与假松,其实是一个明明白白的简单问题,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功夫真正练到了身上,通过推手对练,才能辨别松功的真伪和层次。
我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三大内家拳之一,推揉打轮中应不宜脱离中国传统武术的攻防格斗内涵。是武术功夫就要在推揉打轮中想到打人家和被人家打的攻防格斗内涵,虽然推手中没有踢、打、摔、拿的技术与动作,但作为散手过渡阶段的推手,也得有技击意识的准备啊!比如有些人在对练推手时头部挨近对方容易得手的位置,是想拥抱亲吻还是秀牛头前拱?我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喂到口上才吃。”喂到人家口上都不知道也没技击意识,那是对练什么武术功课哦!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4、传统太极推手的对练形式
太极推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劲,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传统性、对抗性、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的太极拳运动。对练形式有:定步单推平圆、定步单推立圆、定步双推平圆、定步开合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推手、烂踩花推手。还有:据说是杨少侯先生传下的“开合推手”,二人合练,进者为“搂膝打学”,退者为“倒撵猴”,双臂沾粘缠绕,攻防成备。师承武汇川的张玉创编了合步进五退五双推手。师承武汇川的吴云倬创编了以掤、捋、挤、按四正手开始,四正手结束,中间夹杂十二路散手的双推手。有些拳师创编了梅花步推手、九宫步推手、圆型步推手等。有些地区的传统太极推手,允许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缠绕对方关节,但多数地区禁而不用。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5、怀着以拳悟道证道的平和心态去对练传统太极推手
太极拳爱好者相互交流,都是为研究个道理,并非是为了分出我高你低。故或进或退,或你把他放出,或他又把你打出,都很自然。打的人并未觉着自己就比对方高,被打的人亦未觉着自己如何丢面子。常常打的人某一手走得漂亮,被打的人跟着一起欣赏。更有,打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这一手到底是怎么用的,要求被打的人再挨一次,以找出刚才那个劲的走法。
有些拳师之间、同门师兄弟之间互不服气,为了抬高自己,不惜贬低他人,相互之间面和心不和,影响了团结,限制了拳艺的交流与提高。凡此种种流弊,我辈当戒。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6、指导传统太极推手的经典理论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十三势说略》,李亦畬的《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陈鑫的《太极拳经谱》,尚待考证作者姓名的《八字歌》、《十六关要论》、《功用歌》、《抬顿歌》、《太极拳法歌解》,杨澄甫口述陈微明录的《论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7、传统推手的要领
我恩师林墨根谈到推手的要领时指出:“推手的要领在于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以柔克刚、恃巧不恃力。太极推手要出手无形,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8、传统太极推手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在谈到太极拳推手时有一段精彩论述:“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绵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两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拳也。”从这段话就可大致看出传统太极推手的基本特征了。我看过几次省级和国家级的推手竞赛,看到参赛队员中较多的“抓、楼、抱、摔、顶、抵、抗、斗”,这些动作行为展示在太极拳推手竞赛场地中,容易误导人们对太极拳推手的理解与认识。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9、传统太极推手的感觉
我师爷李雅轩先生说:“过去与杨澄甫老师推手,我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今特记之如下,以供研究。我与杨老师推手时,只是一搭上了手,我便感觉没有办法,身上各部都不得劲了,杨师虽很松软的向我臂上不沾,不知怎的,便觉得各部都被其吸住了,如同对我撒下了天罗地网一样,我无论如何动总是走不开,无论如何动都是对我不利。杨师之手虽是轻轻的往我身上一放,我便感觉到这一手来得非常严重,使我动也不行,不动也不行,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快动不行,慢动也不行,用刚劲不行,用柔劲也不行,无论如何动,总是不行。如同与高手弈棋一样,对方一下子,我就没办法。杨老师虽是很稳静的神气,但我不知怎的,就觉得提心吊胆,惊心动魄,有如遇万丈悬崖,将要失脚之感;又如笨汉下水,有气节填胸之感;自己似草扎人一样,有随时被其打穿打透之感;有自己的性命自己不能保障之感。但杨老师确并未紧张,也并未用力,只是稳稳的一起一落,一虚一实的跟随而已,我就捕风捉影,东倒西歪,如立在水上,自己之动与不动操之于人,自己不能自主。”
据说杨健侯亲传弟子胡星斋先生的功夫纯正,在胡老的身上才能体会出原滋原味的杨氏太极拳功夫,即:来力贴身滚,处处空荡荡。外力内化,内力外放。吞其三合劲,吐之鬼神惊。和胡老爷子推手试劲时,他让你起,你必起,让你下你准下,让你脚跟离地,那你必离地。挺大个人在他手里,像小孩似的,也像喝多酒似的总是站不稳。你想和他较劲,可你就是使不上劲,如你真的使上劲时,瞬间又空了,如掉进万丈深渊,你的心都跟着蹦。
太极推手的实际问题10、各种形态、内涵的太极推手模式
太极拳名师叶式史在《太极拳推手的几种形式》文中说:“我曾经与不计其数的拳友,进行过太极拳推手的切磋和探索,我个人认为有五种形态、内涵的太极拳推手模式:一、轻灵、松柔、虚幻、神奇、不动声色、将对方掌控在自己的意气之中,随心所欲地拨动对方的重心,使之束手无策。此乃太极拳推手中老法师,真正的行家。他一抬双手,就将对方的双手,轻轻地、毫不费力地微微粘敷着,只要意念一动,就可以轻描淡写地拿捏住对方的重心,使对方脚跟离地,玩与股掌之中。二、沉重、刚韧、柔里裹刚、时时攻防、灵犀、多变,太极拳推手中铿锵有力的高手。他一接触到对方双手时,就象钳子般地,沉沉地抵压住对方双手,大有欲将人硬生生地拔起或撼动的巨大威慑力.使人感到对方的双手刚硬和力大无比。其实,对方的双手,不是僵硬和蛮劲,而是,对方双手的腕关节和肘关节松沉、挺拔,他的肩和胸部,刚韧而松沉,命门微微后突,支撑住整个人体,丹田深沉而饱满,整个重心全在胯部以下,铿锵有劲。浑身柔中裹刚,中正而坚韧,势不可挡。三、轻、灵、松、柔,自身、中定相当不错,听劲尤佳,一般对手奈何不了他,被他玩与股掌之中。可惜,他们松、柔有过、刚韧稍欠。尤其,碰到强硬、刚烈之士就心有余力不足,无可奈何,只能溜、滑、不粘、不连,三十六计、走、化为妙。对方的双手,用轻灵、松柔的姿态,缓缓的诱导自己的双手,似乎产生吸铁一般的引诱力,随之而移动。但是,没有真正起到拔根、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四、以力量为主,抱摔,顶抗,蛮打蛮闯的推手形式:他们崇尚力量(实力)为王、力大压力小。对于松沉、不以为然。具有相当的实力,腿部稳定性也相当不错,有一定、多变的手法,腰部力量相当浑厚。五、两个人双手相搭,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如同划船摇撸、推磨一样地,进行推手。虽然,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推手了,但是,对于年迈体弱、老年的太极拳爱好者,是一种不需要场地、器械、任何附加条件的有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