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通体松软论

方婷分享

  无论哪一家太极拳都要盘架子。外形动作之程序连接乃定势也,学而练之就是了,难在于由外而内。这个程序转换颇为不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通体松软论。

  通体松软论

  杨澄甫于《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中指出:“愿后之学者,弗惟外之是骛,而惟内之是求,欲求精醇,期日可待。要之,拳式细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惟恐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以致湮没昔贤之本意。”

  杨氏此言,分明以“内”为重。“惟内之是求”、“必求意合”这两句,则为此言重中之重。不过怎样由外而内、由“形似”而“意合”,他却语焉不详了。

  盘架子、练拳式,求形似,得“着熟”,是形体动作之锻练,还没有“惟内之是求”的门道在。求其门道,是先把盘架子而着熟的全过程,作为通作大松大软的求索之通道,否则,就一定做不到“惟内之是求”,做不到“意合”。

  倒过来说,意之合,首在于练拳架之通体全过程之大松大软,求其慢、匀、轻、松、软、柔,处处贯串,节节贯串。这些原则道理与现实生活为人习惯大相径庭, 有时甚至完全相违背。如以卧、立、坐、行为例而察之,凡人日常用力,心意、精神皆专注于用力点,其力皆大于摆各种姿势、行各种动作所需之最小之力。所谓化 去拙力、硬力,就是在吾人练太极拳时,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通体放松柔软,以意行气,只用最小的力去摆姿势、行动作。这是由外而内的第一步。无此一步,是决 然求不到也得不到太极拳之真髓的。

  举太极拳“起势”为例。双手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此“徐徐”二字,动作慢而匀之谓也。“提起”二字,即指 动作。其要领有四:其一,用最小的力;其二,“一动无有不动”,膝、腿、腰、体、肩、肘、指、掌、呼吸都以“最小的力”开始动作,叫做“周身一家”;其 三,以肩为小轴,以腰为大轴,腰带肩,肩带肘,肘带掌,掌带指,而绝非相反;其四,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心神内敛、默识揣摩,此乃“由外及内”之正当通 道。心神专一,来自心神内敛;只有内敛,才有练内功之一点苗头。

  杨澄甫释太极拳起势曰:“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成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有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谆谆数语,是由外及内、内外兼修之灌顶醍醐、金玉良言。不明是理者,难得不忽而略之、抛而弃之;知之却非必得,其难唯在于行耳。知而行之,才能求太极拳之真;无知或不行,不足以论其真、行其道矣。

  于此,学拳者便有了三条路:其一,全部学会,练完拳架再专求其大松大软,再求其意合,再“惟内之是求”。这是大多数教拳、学拳者惯走的道路。其二,练一 式,即求一式之大松大软,得其精要再学下一式。这是吾师张义敬力倡的办法。其三,学几式或几十式,再求自己通体大松大软,得其基本松软再学后面的几式或几 十式。其四,每学一式,即内外兼顾、兼修,不求其臻于至善,只是“弗惟外之是骛,而惟内之是求”,求其内外皆有三分、有五分、有八分,内外皆求、皆练,互 相不断渗透转化。

  上述的“其四”,为其一、其二两端之尽可能的充分的融合。取其四,难上难,非一蹴可成,亦非旦夕之功也。但倘若要求索太极拳之“真”,恐怕只有这条路好走一点。

  用上述的“其一”,可能拳架尽数在外,难免失之于紧张僵硬,犯了“惟外之是骛”的毛病,改之大不易。

  用“其二”,人皆缺足够耐性,亦有失于节节贯串之意,而且后面几十招或十几招易犯生疏、僵直之病,搞得不好,“虎头蛇尾”之弊恐在所难免。

  “阴相济,方为懂劲”。大松大软,其阴阳相济在哪里?

  愚意大松大软之阴阳相济,至少有:天地之坚实与自身通体大松大软,一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二也。至于“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皆含阴阳相济之道,但松柔则是其基础,是其灵魂。

  求大松大软大柔,唯在意。只有大脑意识指挥微力动作,才能渐渐以松软为主,拳形为次。不用心、不用意,就一定会颠而倒之。内外颠倒,或有外无内,都不能算是真的太极拳。

  各种太极拳之书籍文字,大抵详述动作,而独缺具体指导如何意注松柔,教学者双方都难能“惟内之是求”。无全身大松大软之练意,则万难以柔克刚,更达不到“发劲须沉着松净”之境界与水平。

  《太极拳论》有两句话:“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可见各个拳势见之于散手、实用,既可能很慢,也可以极快,完全随对手的拳或手的速度而定。沾连黏 随、不丢不顶、不即不离地随对方出手之速度,在不丢不顶这种灵敏触觉中或快或慢,才是正道。谬传“以慢胜快”之语,与“舍己从人”完全相背,一误也。

  然而吾人要在实用时能够极灵敏、极快速,则必须有大松大软练拳架之多年基础。正如钢琴、提琴、二胡、琵琶等乐器演奏,必自极放松、极缓慢的日常练习始,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有异日之灵动快速之演奏技巧,才能借技巧而表达音乐之深厚感情也。

  松软轻柔,遍及全身内外,肌肉、骨骼、血管、筋络、心意、精神,莫不如此。肩、肘、腕、膝、足、腰、脊各关节,在掌势开时皆须松开,在拳势合时各关节自 然回收。初练拳架时,松开关节也得用最小之力,否则关节仍然如日常生活习惯紧缩如故。在松开关节之力已臻极小,甚至几近于虚无之时,则关节缩回纯属自然。 用力则拙,而且必致耸肩缩背之弊。双腿、双足承全身之重,在虚步、移步时,以意引气,极轻极柔地伸展下肢各关节,便是此中精要。

    53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