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影响太极拳水平提升的情况和心理

方婷分享

  虽然说武术门派不分好坏,主要在于习练的人的领会和修炼的程度。但是总有一些情况会影响修炼的提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一、影响太极拳水平提升的几个情况。

  (一)广学多闻。

  广学多闻,本应该是好事情,所谓“兼听则明”。但学习太极拳,不小心就会走到岔路去了,片面的追求见闻广博,追求太极拳的奇闻异事以及各种太极拳理论的了解。如果本身再有个显异惑众的虚荣心理、显摆的心态,就更容易成为理论上的高手,现实世界的低手。要知道,先辈的经验总结,是基于太极拳的刻苦修炼后的体悟,是身体感悟和思维整理的结果,目的是对自己的阶段性总结和帮助后学体会印证。如果缺少了实践作为基础,而追求从理论到理论的提升,最后不免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所以太极拳的修炼也克服显摆心,脚踏实地的加以训练,才有可能真正的领会前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财富,进而变为自己的实际体会。

  (二)好勇斗狠。

  太极拳追求以柔克刚,要因敌变化示神奇。过于追求劲力、强悍,往往会忽略了舍己从人的太极拳终极要求。会导致练拳到一定水平程度之后而停滞不前,尤其在想赢怕输的好胜心驱使下,更加远离太极拳的理念原理,进而导致身体僵硬、顶牛。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不丢不顶,同时也与国学的中道思想相契合,既符合修身养性的健身、修心要求,又符合交流技击的克敌制胜目标。所以太极拳修炼到较高水平,会很好的提升个人的气质修养。也因此,太极拳的高手最容易被人忽视。好勇斗狠,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主试图控制和进攻对方,既耗费了体力、精力,往往又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即便取胜对手,也难以令对手信服。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提到“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也是让我们放下天生的本力、浊力而不用,锻炼出来后天的更加符合太极要求的身体反应,这样才能够“四两拨千斤”,才能够将拳经、拳论里的观点、思想更好的为我所用,相互印证。

  (三)好为人师。

  一般在太极拳练习了一定年头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水平很好了,除了自己的老师、师兄的意见还偶尔听得进去一些,对于周围人的意见、建议常常是置若罔闻,而且也习惯于见到别人练拳就加以指指点点,即使没有口头表达出来,心里面也是进行了一番品评。殊不知,每个人都会有眼高手低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问题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难。所以偶尔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拍了录像之后,第一反应都会是自己练的拳怎么这么难看!前倾、后仰,姿势不到位,身法、步法都是一堆的问题。除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外,人的身体还很容易偷懒、走捷径,学拳的时候是一板一眼,自己单独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该划拳的改走直线了,该换劲的也省下了,该松沉的也忘记了,时间越久积累的问题越多。但因为看过好的拳架,就以为自己练了一段时间水平也上去了,发现别人的问题很容易,当听到对方对自己的建议意见的时候,往往不削一顾。这就是“师心自居”的心态,也会障碍自己水平的提升。水平高低往往是客观的,不因为对方表扬了自己几句就会有所提高,也不会因为对方给自己挑出了几处毛病而降低。但却会因为自己的虚心学习,发现并改正毛病而逐步得到提升。

  (四)闭门造车。

  相比其他很多内外家拳,太极拳的习练者更应该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因为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更加复杂、深奥,缺少交流往往会造成自我感觉非常好,但走出去交流的时候,要么是鸡同鸭讲,要么是碰到好手溃不成军。很多时候闭门造车是因为护短心所导致,越是少与外界接触,就越自我感觉良好,但潜意识里似乎也并不那么自信,时常是心虚的。即使偶尔走出去参与交流切磋,也是不敢真刀真枪的比划,刻意的守护着自己的一些虚荣心理。在学习太极拳的这些年里,我个人除了受到师父、师兄们的指导、提点外,周围的很多人都给予了很多帮助。如果一直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想来没办法获得这些益处。当然,交流过程中也要善于捡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久而久之则会大大促进自己水平的提升。

  (五)鲜花掌声。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鲜花和掌声有些时候也是障碍我们进步的原因,让我们更加沉醉于享受别人的赞美,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同时也顺便消磨了我们的斗志。一次、两次的获奖或者表彰,更多的可能是动力,但久而久之则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个说法叫做“优秀是卓越的敌人”,很多人只要努力了,可能就会优秀,但是能够做到卓越的没有几个,否则就不称其为卓越了。在任何领域、行业均是如此,太极拳也不例外。尤其我们能够在正规的学校、培训班里学习的太极拳,其教学是系统而专业的,学架子、正架子,甚至传统推手、竞技推手都有涉猎,这些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体悟太极的奥秘。只要稍加努力,想要在省市的一些比赛里摘金夺银,不是个难事。但在太极拳的圈子里,大部分人还是在公园里比划,跟着业余的师父后面照猫画虎,跟了几个月才学会一套拳,根本没有纠正动作一说。在这些人眼里,我们的太极拳水平是其难望项背的。所以我们想要获得鲜花和掌声,实在不是个难事。但如果我们想要在太极拳上真正取得突破,首先要忘记这些鲜花和掌声,在拳理上深入探讨专研,在拳架上不断摸索改进,并且用推手来加以检验修证。

  虽然说武术门派不分好坏,主要在于习练的人的领会和修炼的程度。但太极拳是内家拳中理论境界最为高深的,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异议,今后恐怕也不大可能产生一个新的拳种能够超越太极拳。杨露禅能够博得“杨无敌”的称号,也因此可以作为佐证。甚至后来还有陈照丕在北京设擂17天未遇敌手;发科公对前来交流的武术家,屡次满足对方的交手要求,而且能够做到点到为止。这些都从实战的角度说明太极拳的高明之处。 太极拳理论的高深,在于其在指导人练拳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在境界上产生突破,而这些都需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体会感悟。“陈式太极拳五层功夫”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就很好的对各个阶段的太极拳水平和境界加以较为详细的诠释,学者可以依此不断的加以印证。 太极拳理论的高深,还在于需要在练拳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在不同的阶段,要反复将理论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印证。如果能有三五好友,或者师兄弟,能够不断地揣摩、切磋,则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进程将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加好,促使大家整体水平快速提高。用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说明就再恰当不过了。 所以太极拳,很讲究在心意上下功夫。所以很多拳友,学习了太极拳之后,进而就会去探求儒释道的修身养性(儒释道关于修行的标的各不相同,这里笼统概括,不单独加以诠释)。 在心意方面的修炼,能够很好的指导太极拳的修炼,促进大家更好的体悟太极的内涵。

  二、用佛家六度指导太极练习

  布施。往往我们会执着于“我”和“我所”,我所细分起来还有“内我所”和“外我所”之别。释迦牟尼佛成佛前的累世修行中,在修行布施的时候财物、王位、妻子、肢体、血液、骨髓、眼目等等无不舍弃殆尽。财物、王位、妻子等属于外我所,也即我所有用的外在的物质;肢体、血液、骨髓、眼目等属于内我所,是我们色身的一部分。 我们学习太极拳,倒不一定要修成如此境界,但也要有一个舍心,拳经里也讲要“舍己从人”。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习惯于对自己的身体、动作等等的控制,愿意自己做主,这就违背了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布施,就要学会舍己,还要善于舍己。这就要求整个身体的“松柔”,松柔了之后才能够轻灵敏捷,别人要哪里、要多少,才容易体会得到,也才能够很好的“满足”对方的要求。知道对方要哪里、要多少,就是太极拳的“听劲”,是用身体去感知、体会,而不是用耳朵。听劲是要在身体松柔的条件下才容易培养起来。

  舍己从人之后,还有个怎么舍、舍多少的问题,这需要自己能够加以控制。否则,一味的舍下去没有个尽头,也不是个办法。这就是另外一个要求——身体的“松活”,松活就是对自己身体灵活的加以控制和指挥。而达到松活,就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关节处都能够松开、灵活。太极拳的行拳缓慢柔和,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松开身体。以及太极拳相关经典里的“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等等秘诀,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松活骨肉的细微处。身体松活了之后,舍多少以及怎么舍,就能够随心所欲的有自己掌控了,就是太极拳的“化劲”有所成就了。

    52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