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中的文明与智慧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历代武术家呕心沥血,苦心钻研的一种集技击、养生、观赏于一体的武术形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的文明与智慧。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中的文明与智慧

  一是胸怀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为松、柔、圆、活。从外形看似行云流水,其实是动是求静,内涵深邃。长期修练,习拳者会变得胸怀宽广,性格豪爽,正气凛然。

  一个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依照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原则行事,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太极拳第一要练胸怀。

  在太极拳各项技法运用中,都可以体现出太极拳广阔的胸怀。

  二是心态

  太极拳外形要求动作沉稳,速度均匀,舒展大方,开合自然,要求练习者要在一种十分平衡、稳定的心态下去动作。

  尤其是在太极推手中,只有凝神静气,心态稳定才能通过皮肤的接触“听”到对方的意图,然后再随曲就伸,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练习太极拳的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动。久而久之,练拳者就会形成稳健老成、善于应变的心理状态。

  太极拳注重慢练,这也是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当今复杂万变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了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处理好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因此练习太极拳要追求心态的锻炼。

  三是智慧

  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都强调要以柔克刚,要用四两破千斤,后发先至等等。总之,无非是要练拳者开动脑筋,善于谋划,而不去硬碰硬。

  太极拳对待矛盾的态度就是要从侧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极推手中的走化和引进落空都是这些动脑原则的具体体现。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的奥妙在于动脑。就技击而言,太极拳的境界是不战而胜,因此需要一个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头脑去思考和谋划。

  四是修养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的拳理深奥,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事实证明,对太极拳的理论认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再通过下苦功夫才能练到什么程度,否则只能是架子。

  所以要想弄通练好太极拳必须提高哲学、文学、医学、力学、美学、音乐等方面的修养。如:太极拳的拳理拳论拳谱大都是前人所传,不懂文言文,难于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必须学习古汉语。

  太极拳的哲理深奥,不学习哲学难以理解阴阳。太极拳的行功、练功、太极推手中的引化拿发等均与人体的骨骼、脉络、穴位、关节有关,不掌握医学力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就不可能把拳打好、打出内劲,就不可能提高推手的水平。

  现代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很受欢迎,人体的协调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又都离不开对美学的音乐的了解。因此研练太极拳会使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水平,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太极拳的共同运动特点

  (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要 做到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形意合一。打拳时呼吸要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

  (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

  (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

  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

  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

  (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于韧性、弹性。即使发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

太极拳中的文明与智慧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八大好处

2.如何阐述中国的太极文化

3.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

4.太极拳的“炼意”

5.中国哲学视角下太极拳养生思想

6.太极拳健心功效对青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4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