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太极拳学习误区
闫芳太极拳是近代太极拳的优秀代表作,闫芳太极拳的招式招法多样化,练习更有乐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闫芳太极拳学习误区。欢迎阅读!
简述闫芳太极拳学习误区
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男女皆宜的体育活动、武术项目。此项体育活动正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成为健身与修习武功的好项目。
由于大部分习练太极拳者都缺乏正规教练的正确指导,常常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
把这项男女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误认为是只适合于老头老太太打的拳种,只有慢,没有快,只有柔没有刚,只有守没有攻。
其实太极拳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可兼施并用,既能健身强体又能技击的内家拳。
误区之二
认为太极拳好是好,就是难练。甚至,有的初学者违背太极拳的根本原理,而狠下功夫去练,不但没获得益处,却给身体造成了伤害,进而产生太极拳难练的想法。
太极拳之所以三百余年来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符合科学的运动规律,是既可以掌握,又必须在正确的指导下,不断练习,讲清楚太极拳应做到的身法、手法及呼吸规律,内外兼修。
使学员不断掌握与运用这一规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差之毫厘拗以千里。简言之,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闫芳太极拳与经络穴位养生
1、根据“来氏太极图”
太极图寓意的是大圆和小圆相互运转,合二唯一的螺旋线运动。
太极拳中手臂的大幅度挥动类似于“公转”,而手臂出拳、推掌时,手臂的转动,就是“自转”;类似于子弹在枪膛里的螺旋线加速运动。一旦触及对手的身体,依靠转动运气而发力,其力大无穷。
所谓的“要就不打,要打必伤;要就不伤,要伤必死”,就是说有功力者以旋转中螺旋加速的拳、掌发功而误伤对手。所以,有功力者练拳对打,拳与掌触及对手身体时,要求平稳出掌,而不是斜掌急转。
2、丹田穴
太极拳呼吸以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为佳。丹田的位置是关元穴(健身者可守意守肚脐眼)。(上丹田印堂穴主“神”;中丹田壇中穴主“气”;下丹田关元穴主“精”,或者说“元气”)。为此,起势时有“含胸拔背”的要求。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塞胸部,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3、勾通任、督两脉
太极拳的呼吸,有舌顶上颌的要求,其作用是勾通任、督两脉。人体有12条经络,再加上任脉和督脉,号称14经脉。“任、督二脉”分别是身体前、后“两条中线”处的经脉,打通“任、督二脉”就是打通了气功中所说的“周天”营气。
一般来说,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
任脉以“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人中穴”;督脉则由“会阴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人中穴”。人中穴有急救用途,原因就在于它是任督两脉的交汇点。
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是经络的“主脉”。
任、督两脉分别对12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有主导作用,当12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如果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12正经脉,所以说“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就能起到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的作用。所以,运用太极拳健身的时候,如果能够舌顶上颌呼吸,由于具有勾通任督两脉的作用,对健身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4、松腰与转腰的护肾作用
冬季用太极圈养肾,是中华健身界的共识,太极拳的松腰与转腰要求,则是太极拳护肾的关键。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太极拳的虚实变化皆由腰的转动而生,所以曰:“命意源头在腰际”。太极拳的转腰护肾动作主要有:云手时的转腰、揉膝拗步、捋挤式、玉女穿梭等等的转腰。
5、虚灵顶劲与百会穴
可以想象有个神佛在半空中用根绳索悬吊着您的百会穴,让您“虚领顶颈”。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头顶。不可用力,用力则颈项强,气血就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太极拳必须有虚灵顶劲,否则,精神就不能提起。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汇集点,能治百病,因此而名“百会”。又是人体的最高点,所以,是人体采集天地之灵气进入人体的重要通道。或者说是人体与天相通之穴。
6、人体与地相通之穴,则是涌泉穴
中医认为,气从脚底涌泉生,起势的时候,就可以用十个脚趾紧扣大地,想象两只脚掌紧紧扎根大地,大地正源源不断地从涌泉穴向小腿、膝盖、大腿、两臂及全身输送力量。
太极拳学习误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