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

方婷分享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基本流派之一,目前学习的人有很多,都是被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所吸引,关于孙式太极拳,它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学习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欢迎阅读!

  浅谈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

  1、将形意拳“内外合一”和八卦拳“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中和”状态之中

  孙式太极拳,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盘架要守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第一个特点,是孙式太极拳最典型的特点,也是初学者必须要明白的。

  2、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3、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

  孙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4、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

  习练孙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由此可见,孙式太极拳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上四个学习特点。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孙式太极拳学习误区

  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

  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走出的劲意是阴阳互济的太极劲,其外形要极尽松柔连顺之致。孙式太极拳各式的承接变化中孕育着形意、八卦的内涵而不是其外表,此点尤须习者注意。

  2、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

  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内劲,其二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也就是说孙式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够演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

  常见一些习孙式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做技击招式来练习,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练法。太极拳追求的是习者自身的协调稳态,故能产生以有法而御无法的技击之效。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3、不合于步

  孙式太极拳为活步太极拳,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故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跟步的时机要掌握得准确,确非易事。常见初习孙式太极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较迟,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较急,于是身体有前仰后俯之势。

  要克服此种毛病,关键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即当迈步后身体重心前移,将及而未及前脚之脚跟时,跟步,同时由腰胯牵带身体有向后移动之势,前脚回搓(回蹬),后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于后足上。

  此时身体由腰、胯处分为二节,前后互逆,故能动中有静,重心不失于中,所谓顺中用逆。退步时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虚实分清。故顺中用逆以求中和,为走架中身体与足相合之诀窍。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五大理论

  “三合一拳架”

  什么是孙式太极拳的“三合一”,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因此,我认为,练拳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自然就会运用出来。

  孙式太极拳的所有的动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

  准确地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说,初学者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

  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

  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方法就是要锻炼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一旦调性达到高水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哈肯的《协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生新的力量”,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练习者就应该把握这一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觉、精气神,都要有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感觉不能分散。

  三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立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生一种感觉,向内收敛,而不是向外发散。

  协调、凝聚、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孙式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

  “打空”解

  古拳谱中说“轻比重来重比轻”,又说“打重不如打轻,打轻不如打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谓“空”有两层意思,一是“引进落空”,使对方进入“空”的状态,即对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间全落空;二是把对方打空,比如对方一只手过来,我抓住其手,翻转其手,并托其肘,下压,一个“白鹤亮翅”,对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广义地讲,孙式太极拳的75个招式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可以瞬间把对方打在空中,把对方凌空发放出去。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就达到了“空”的境界。

  “中正”解

  “中正”为阴阳平衡之意,在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身体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体,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虚领顶劲,肩身正直,不能歪斜;头项正直,不能歪斜;整体正直,不能歪斜。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随身转,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线。

  在推手与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证自己处于顺势,而背势往往因为违背中正原则。

  论 “无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其 自然,舍己从人”。

  在清朝时,许多高手都已经认识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无拳,意无意,九意之中见真意”,古人的见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只有当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

  我认为,练到十几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无所谓练也无所谓打,练就是打,打就是练,正所谓“无为方能无不为”。

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相关文章:

1.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和误区

2.孙式太极拳的八大特征

3.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4.孙式太极拳及其风格特点介绍

5.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简述

6.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灵活巧变

    117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