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松腰法
武式太极拳融儒家文化、道家养生、中医保健、武术强身于一体,具有增寿益智、祛病健体、美容塑身的功效。常练武式太极拳,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祛除生理疾病”,对治疗疲劳综合症和慢性病有显著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松腰法。欢迎阅读!
武氏太极拳松腰法介绍
第一种松腰法 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称面壁蹲墙法)是武氏太极拳松透形体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基本动作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
下蹲时,可先想一下脚底涌泉穴,同时注意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或先想一下蓝天,然后再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
特别说明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身体的姿势和两脚的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便者,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完成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以30个为一组,每天至少要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
第二种松腰法 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
基本姿势
坐在硬板床上(铺一层褥子或盖一层薄被),两眼微闭,两腿伸直,两脚并拢,脚尖内翘(两脚竖起来),身体要直着,躯干和大腿之间的角度应小于90°。
腰要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着向后去,下颔回收,玉枕微上提,这样头就比较正了。这些就是对外在形态上的要求。
特别说明
直腿坐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注意一个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处)即骶椎和尾椎交界处,那里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
在身体弯曲的时候,一吸气,腰要向后放松后凸,一呼气放松之后,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头、髂骨向外张,骶骨往后凸。还要注意胯关节,即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用力,然后放松,体会哪块肌肉在动。
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再配合着会阴一缩一放,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经常这样做,一方面了加强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
第三种松腰法 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会,但是,通过行走松腰,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命活力,实现身心健康。
基本姿势
保持上身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不要前俯后仰,将体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在体重移动的同时,前腿随着渐渐地放松并被动地提起脚跟,使脚尖点地,直到将体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脚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弯状。
随之,体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与地面呈垂直状的姿势,在将体重慢慢前移到前腿。
在体重前移的同时,后腿逐渐地随之放松并拖得脚跟提起,使得脚尖点地。直至将体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脚完全放松,腰部呈竖直状。在行走的过程中,最好能不间断向前走。
特别说明
学好武氏太极拳的三个要素
静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
武氏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爆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为太极劲。
武氏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
练武氏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穿”,不能有断续。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武氏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衔接,所谓“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使拳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指传统的老架太极拳) 大约应控制在25-3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武氏太极拳松腰法相关文章:
2.武氏太极拳的劲法
6.太极松身法
7.武氏太极拳的介绍
8.武式太极拳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