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奋斗的故事6篇
奋斗是灯塔,照亮你前行的方向;奋斗是清泉,唤醒你心中的力量;奋斗是春风,为成功播撒了种子。越是出名的人他们付出的努力越多,比如一些大众所熟知的明星,他们在背后的奋斗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星奋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明星奋斗的故事1:姚晨
“在我之前,中国可能没有一个演员这么频繁地掺和到公共话题中,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都要靠自己琢磨。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客观,不能愤青、激进。”
时代真的变了,姚晨带着另类的光彩脱颖而出,站在了舞台最中央。在她身上,你看不到传统女明星的经典奋斗轨迹,她的“拼”更像是一个人的战斗——从“排山倒海”呼啸而来的郭芙蓉到征服千万非典型“沙发土豆”的翠萍,她每个角色都扎实、惊艳。而新时代又送给姚晨另一个维度的荣耀——2011年,她是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微博女王”,是“粉丝过千万”的新晋偶像,是关注社会民生被各路媒体盛赞的公民榜样,也是走出一段婚姻,又逐渐在生活中拓展新格局的强大女人。
凭什么是姚晨?凭什么她总能恰好“赶上点儿”?她靠什么独门绝技拼杀于演艺圈这个亮丽、浮华又随时准备迎接新鲜面孔的名利场?姚晨眯着眼睛哈哈一笑:“我幸运呗!毕业之前就能靠演戏生活得不错,然后又来了一个角色就火了,几乎没为钱发过愁……”
然而,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海明威说,冰山只有1/8露在海面,最重要的是藏在水下的7/8。但那是什么呢?“我凡事不强求,好多时候甚至有点散漫。比如你让我踮着脚去够树上的果子我不乐意,可一旦果子掉下来砸到我头上,我一定能认认真真把它吃完。”
尽管快人快语敢说敢做,但对姚晨来说,“拼”显然不是一个体力活,时刻机警备战亦不是她的人生姿态。“拼在当下”,对姚晨来说是顺势而至,是尽力而为。在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姚晨的“拼” 更加优雅、也更加形而上。能踏实、职业地吃好每一个当下“砸到头上的果子”,这是姚晨的“拼”,亦是她“幸运”的冰山一角之下潜藏的根基。
“吃好每一个砸到头上的果子”
——拼的是人生姿态
5年前,《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排山倒海”地拥有了第一批拥趸,他们爱称她为大姚。此前,鲜有女演员这么放开演戏;3年前,《潜伏》里的翠萍用独特的表演征服了那些甚至不看电视剧的人,而银幕外的姚晨更是敢把自己的素颜照贴上网络,同时不忘自嘲。此前,鲜有女明星这么真实做自己;2011年,这个大嘴女生真正走向演艺生涯的巅峰,她是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微博女王”。此前,鲜有女明星被人称为“公民”。
是的,时代变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靠德艺双馨行走江湖的老戏骨,也不同于把人生当成缤纷秀场的“新戏霸”。在“微博时代”,姚晨为女明星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也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姚晨红了,她红得不靠绯闻不靠话题,甚至不完全靠角色,她红得顺应时代又剑走偏锋。姚晨在化妆间对着镜子里的记者说:“我在微博上关注最真实的生活,这是老天派给我的一份工作,他选择了我,我有责任去这样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怎样,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得爱它。”
姚晨总说自己懒:“我们团队的人很郁闷,他们老说你看人家那谁拍了什么杂志,那谁又参加了什么活动,可我们永远都是在给你推掉各种活动,不合适吧?”姚晨调侃自己说:“比如人家问,大姚说说你成名前辛酸的经历吧。我想了半天真没有什么辛酸经历啊。我不会刻意去够什么东西,但有什么果子砸我头上的话,我还是会认真地把它吃了。”这席话让人想起北影老师对她的评价,“很多人觉得姚晨没心机不聪明,但她扎实,这恰恰就是她的心机和聪明。她不是那种你给什么她听什么的人,她会用脑子想”。说起姚晨形而上的“拼”,编剧宁财神也有话说:“2002年第一次见到姚晨,瘦小,不好看,你看她毫不出奇吧,但她的表演又很有说服力。她走内心的路子,在演技上特别钻。”
姚晨不强求、不拧巴,她懂得顺势。就像冯小刚说的:“姚晨不是急赤白脸、野心十足的那类演员,她顺其自然,相信水到渠成。”
“不当花瓶”
——拼的是人生容量
对姚晨而言,2011年算得上成长蜕变密度最大的一年。她是笃信爱情的动物,2011年年初的婚变,平静的生活掀起轩然大波。现在再说起,尽管内心波澜仍在,但面对外界,姚晨已经强大而平静:“前一段感情,我们更像一起长大的两个玩伴儿,说话比较肆无忌惮。但任何一种关系,都要有分寸,不懂分寸就会互相伤害。”好在她仍然相信爱情,亦在慢慢恢复体察幸福的能力,她说:“变故锻造了我。如果对你来说最糟糕的事情都已经经历了,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
在那段最难熬的“失望之冬”,她疗伤的办法是充实自己,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中去。2010年6月她欣然接受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邀请。受命后姚晨探访了马尼拉城市难民,2011年年初又探访了泰国的梅拉难民营。“没想到的是,这次探访让我收获了很多温暖,自己也放开了很多。”打开了国际平台,很多女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学英语。聊到此处,大姚感慨地长叹一口气:“是啊,学英语太重要了,看望难民时,他们还是希望能跟你更直接地沟通,我原来是一个懒人,但现在是现实推着我往前走。”
姚晨是个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都非常强的人,宁财神说:“姚晨善于积极寻找规则,比如怎么把戏演好,她的团队应该找什么类型的人……她在努力学习所有这些事情。”作为“千万粉丝”的“微博女王”,2011年她学着如何善用微博平台、如何正确行使话语权,学着充实自己、收放自如。她有一帮媒体精英的朋友,现在的阅读口味更是倾向目标读者定位为男士的时政类杂志。“在我之前,中国可能没有一个演员这么频繁地掺和到公共话题中,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都要靠自己琢磨。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客观,不能愤青、激进。”
对话姚晨
问:你曾经引用狄更斯的话,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你来说是什么样的?
答: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无论如何它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必须毫无选择地爱它。我一直把心态调整到“接受状态”——好与不好,幸与不幸,我接受一切。
问:在这个时代有两种普遍的心态并存,一种是逆流而上全力赶上时代步伐,还有一种人选择与这个时代保持距离,尽量避免与之发生碰撞,哪种是你的选择?
答:我会选择后者。“拼”可能从字面上理解有一种为了生活而打拼的意思,但“拼”也有好多种解读,现在每个人都活得特别累,所以你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就特别重要,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拼”。
问:2011年对你是挺不平凡的一年,结束了一段感情,也有一些社会角色的转变。回望这一年,你会如何总结?
答:这是我成长的一年。成长是有代价的,但是你无法跟它计较得失。2011年也是我哭得最多的一年,好像把后半生的眼泪都流完了。幸好,那时候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代言人,要去探访泰缅边境的难民营,本来还担心自己没有力量去帮助难民,没想到反而是他们给了我很多温暖和力量。慢慢地我知道了,每个人都要向善、向好、豁达,那样生活才会有光。
明星奋斗的故事2:郁钧剑
从艺40年,感受生与死,看淡名和利。
“我是郁钧剑。”坐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大堂,这位曾凭借《什么也不说》、《说句心里话》、《当兵干什么》、《家和万事兴》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的军旅歌手,用最平常的5个字介绍着自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我是比较熟悉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对我就有点陌生了;现在的‘90后’,估计很多都不知道郁钧剑是谁了。”郁钧剑毫不避讳地说。不过,饭店一位“80后”服务员见到客人中有郁钧剑,出于仰慕,还是给了他一个“特殊待遇”——免费为其柠檬茶配搭了一小杯牛奶。郁钧剑得知后,意外地笑了。
歌唱改变命运
到2011年8月,55岁的郁钧剑从艺正好40年。1956年,郁钧剑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机械工程师,母亲是妇女干部。郁钧剑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虽然从小就喜欢唱歌,但他根本没想到这会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1971年,““””已进入第六个年头,郁钧剑正在广西师范大学附中读书。当时,各地文艺院校的停办,让文艺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加上“革命样板戏”普及的需求,各文艺团体开始自行招收学员。此前一两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京剧团都曾到广西师大附中招过生,但郁钧剑因“家庭出身不好、有海外关系(祖父的四个兄弟都在海外从事飞机制造行业)”,每次都被拒之门外。以至于后来他开始认为,只有“上山下乡”才是自己该走的路。临近初中毕业时,桂林市文工团学员队来学校招生。老师将招生工作委托给已是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的郁钧剑负责。此后几天,郁钧剑认认真真地带着一群满怀憧憬的同龄人去考场,等大家考完了,又认认真真带着他们离开。一位监考老师看在眼里,觉得奇怪,终于在最后一天叫住他:“你怎么不考考?唱支歌吧!”“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短短一首歌,郁钧剑唱了不到5分钟,命运却从此改变——他被文工团学员队录取了。
进入学员队后没多久,郁钧剑就正式加入桂林歌舞团,学起了声乐。声乐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条件不一定是一流的,但乐感一流,很难得。而这种难得的乐感,也为郁钧剑带来了人生的另一次机会。
1978年,一家香港唱片公司老板来到歌舞团,为该团的歌舞剧《刘三姐》录制专辑。就在等待剧组主演从外地返回时,这位老板无意中看到了郁钧剑的独唱表演。他当即找到歌舞团团长:“我要录这个人(的专辑)!如果答应,我还可以给你们团加送一台电子琴!”脚踏的电子琴,这种当时全广西都没有的时髦乐器,最终让团长动了心。
一盘磁带,10首歌,录了10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牧羊姑娘》……时隔30多年,郁钧剑仍对录制过程中的点点细节记忆犹新,谈到兴头处,甚至会眯起眼睛哼唱起来。郁钧剑回忆说,当时,那位香港老板一定要他在专辑中录上一首《洪湖水浪打浪》,他一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录,这是女歌,男声没法唱的!”“郁先生呀,你不懂啊,你们没有市场(意识)。什么男歌女歌,香港人、台湾人都不管的,老百姓爱听什么,我们就给他们唱什么。”香港老板一着急,用一口“香港普通话”做起郁钧剑的工作。最终,这盘取名《洪湖水浪打浪》的专辑销量很好。“我后来听说,很多人从香港回来时,甚至会将它藏在行李中想混入关,海关的人刚查出时,还以为是黄色录音带,可仔细一听,里面录制的却是好听的中国民歌。”
就这样,郁钧剑成了中国第一位在海外出个人(磁带)专辑的歌手,也是第一位与海外唱片公司签约的歌手。但当年,还没等专辑出版,郁钧剑就已经离开桂林歌舞团前往北京了,他希望找到更大的舞台。
数秒钟的煎熬与考验
1979年3月的一天下午,在北京新街口豁口小七条九号院的二楼,郁钧剑面对总政歌舞团的各位招考官演唱了两首歌:一首是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另一首是当时很流行的歌唱周恩来的《假如我是一只鸿雁》。第二天一早,他便接到时任总政歌舞团合唱队副队长陆德培的电话:“小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昨天的考试通过了。”说来奇怪,郁钧剑考歌舞团每次都是一次过。1975年,他凭一首《乌苏里船歌》考上了总政军乐团,但也是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而未能成行。而1979年,中国已步入改革开放时代,“海外关系”等政治限制少了很多,这帮助郁钧剑最终走入总政的大门。
刚到总政歌舞团时,郁钧剑是在合唱队。那时,总政歌舞团的节目以“宏大”为主,一台2小时的晚会,百余人的大合唱就要占去三四十分钟。留给独唱的时间非常少。而在歌舞团,像李双江、寇家伦这样有独唱实力的人又太多。不过,郁钧剑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在香港出版独唱专辑的“资本”,进入总政没几个月,就有了独唱的机会。“最初是到张家口802军事大演习、云南扣林山等部队慰问演出;到1983年,赶上团里‘培养新人’,我也有机会正式登上了大舞台。”
郁钧剑清楚地记得,在老政委乔佩娟、副团长胡德风以及合唱队老队长王莹波等人的坚持下,他终于独立登台。“当时团里排练场有块黑板,每天都会标注类似‘下午×点,某某合乐’的字样,而我的名字上,总会莫名其妙地被人画上叉。为了能上台唱个独唱,我确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正式演出那天晚上,郁钧剑站在舞台上,当大幕徐徐拉开,看着台下满满的1000多名观众,他的心似乎一下子被填满了,
“什么都忘了,没什么比这更激动的事情了!”《送别》、《少林少林》两曲歌毕,沉沉的大幕徐徐拉上,郁钧剑退到场边,站在台口,等待,心跳得像快要从胸口蹦出来一样。“那时不像现在,一个人站在台上自说自话,就能一首接一首地唱下来。我们必须在大幕落下后退到场边,舞台监督会观察台下观众的反应,如果大幕完全合拢后掌声还能持续数秒,才能重新拉开大幕,歌手再次登台。这数秒钟,对歌手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和考验啊!”还好,郁钧剑等到了大幕重新拉开的那一刻。王队长说:“小郁啊,大幕拉开了,就意味着你胜利了,什么闲言碎语都不要听了。”
巅峰时刻激流勇退
走上独唱道路的郁钧剑,此后可谓顺风顺水。他不断地参加全国全军的各种大型演出,20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还出访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录制了40余种独唱专辑。他将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糅和在一起,演唱风格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就像任何硬币都有两面,郁钧剑虽然“红”了,但也被推进了各种争执的漩涡。“谁排(名)在前谁排(名)在后,谁上了春晚谁没有,谁多唱几句谁少唱几句,这种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争执,在文艺团体中却不时发生。”郁钧剑无奈地说。其实,对于这些所谓的荣誉,郁钧剑并没有看得太重。“我一直牢记父亲在我赴京时的临别赠言,老子《德道经》中的一句话‘一慈二俭三不为天下先’。”1990年,他甚至将这种心情,写成一首题为《无所谓》的新诗:
一次成功是一次呕心沥血的跋涉
走不到头的太阳,永远只能张望
满眼的金光是密密麻麻在飞溅的创伤
获奖的喜悦如同一炉报废的钢
拍纪念照时有一把一只腿短的椅子
偷偷把胸前的红花垫在下面以免摇晃
自己懂拿自己寻欢作乐的时候
便在无所谓里诞生了洒脱
即使有如此平和的心态,但矛盾还是无法绕道而行。郁钧剑唱了大量军歌,其中在春晚上演唱过的《小白杨》和《说句心里话》,一直在歌坛上有着“到底谁是首唱”的争议。当记者就此事问他时,郁钧剑先是闭口不谈,再三问,才开始“答非所问”:“首唱这个概念,是在1993年毛宁和张咪因争唱《蓝蓝的夜,蓝蓝的梦》打起版权官司后,才在中国文艺界兴起的。在此之前,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会将自己的作品推荐给不同的歌者,希望大家都唱,而这是当时文艺界的常态。那时候中国没有版权意识,谁唱红了归谁。而在我们总政,常常是一个总谱多人唱,也没有什么谁先谁后之分。大量功成名就的歌唱家,都经历过首唱者和传唱者成功之间的矛盾。”1999年,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针对此事开导他:“任何一件事,两个人同时做,总有一个吃亏,总有一个占便宜,看你是愿意吃亏还是愿意占便宜。在这个问题上你要想开些,毕竟50年后,谁还记得谁啊!”听了这些话,郁钧剑豁然觉悟,并开始了思考。
也是在那年,郁钧剑在杭州的一次演出结束后,被一群孩子围了起来:“郁叔叔,给我签个名吧!”郁钧剑一愣:“这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叫我,此前,大家多是叫我‘郁大哥’,最多叫一声‘郁老师’。”紧接着,有个孩子说:“我爸我妈最喜欢听您的歌了!”敏感的他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个时代就要过去了。他由此萌生了退意。2000年,郁钧剑递交了转业报告。总政一直不批,直到2002年12月,他才从总政歌舞团转业到中国文联。郁钧剑在正当红时果断地离开,让许多人始料不及。老政委乔佩娟至今说起此事,还十分惋惜:“小郁就是这样‘任性’,说打报告就打报告,说走就走了,他的离开是我们军队文艺的一大损失。”
人生三大乐事
其实,郁钧剑也未必舍得那个舞台。2002年9月,他还写了一首词《渔家傲·炉灶破了》,其中用“谈何易”、“时犹豫”、“心无底”,来表达自己离开演出团体前后的复杂心态。
转业到中国文联后,郁钧剑担任文联演艺中心主任,在此后的9年间,他在那里寻找到了更新的舞台。“文联有一个优势,下面11个协会聚集了各界的文艺专家。在这里,我可以负责组织全国的各种大型活动。比如,每年的全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百花迎春’晚会;‘百花芬芳’建军80周年的8场系列演出周、建党__周年的9场‘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系列演出,等等。通过这个平台,我结识了不少朋友,也积累了更多的创作感受和生活体会,具有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忙碌工作之余,郁钧剑也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有“三乐”:读好书、交好友、喝好酒。
读书对郁钧剑来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郁钧剑的祖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做过福州中华职业学校校长,也在上海大学里教过书,对诗词书画非常精通。受家庭的影响,郁钧剑从小就酷爱读书。抗战时期上海沦陷,祖父到桂林担任全国厂商会迁桂联合会主任,“听母亲说,当时家中有3间书房,里面全是装满了书的书柜。新中国成立后,祖父将书都运往上海,只剩下空空四壁。那时,我就常常望着空屋子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把他们装满?”这种情结,后来一直影响着郁钧剑。从十几岁参加工作起,他就开始“玩命地买书、读书、藏书”。如今,最令他满足的是,家中已有近40个书柜,藏书近万册,“满满当当的书,积攒着我半生的最爱,它们都已经沉淀在我的生命中”。
爱书、敬书的郁钧剑也同样喜欢创作。如今,他已经出版过5部诗集、2部散文集和2部书画集。在最近出版的诗文集自序里,他写道:“后来求全在歌坛的名利场上,于快乐与不快乐中拼搏,写诗也就成了一种慰藉。如今到了已经泰然于快乐与不快乐之间的年纪了,写诗便没有浪漫与激动,也就少了许多灵感。”少了“灵感”的郁钧剑又开始进行书画创作,并于1993年6月和今年6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次个人书画展。
不过,颇具文人气质的郁钧剑在交友方面却多了几分“江湖气”。他看重朋友情意,喜欢和朋友喝酒交心,现在与他相处的朋友中,大都与他醉过酒。“我一直对‘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认可,君子之交就应该‘浓似酒’。”对于郁钧剑的“喝好酒”,好友黄宏很是感慨:“酒桌上我觉得郁钧剑的风气是最正的,也是最不正的。所谓最正,是说他能喝也能说;所谓最不正,是谁的酒他都能劝下去,即便这个人不会喝酒。”李双江也感叹:“郁钧剑喝酒很豪情,酒量很大,但他喝酒能喝出点文化来,喝出点文章来,还能喝出点诗情来。”郁钧剑说,自己交友从不在乎其身份和地位,和朋友之间也无拘无束。他曾经打电话到黄宏家,一听接电话的是黄宏的妻子小洁,便捏着鼻子说:“宏宏在家吗?”吓得黄宏“一身冷汗”,以后更以“郁哥哥”回敬他。
郁钧剑有一个幸福的家,妻子是海军总医院的医生,因为不是圈里人,平时非常低调。“我们是通过家里人介绍认识的,当时见面我有一见钟情之感,后来就结了婚,女儿也长大成人了。”
明星奋斗的故事3:萧煌奇
1976年萧煌奇带着先天性的白内障出生,他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的模样,四岁的时候他接受了眼部手术,开始可以看见朦胧的大千世界,如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可上帝似乎很喜欢开玩笑,高一的一个下午,他和同学在专用篮球场玩着篮球,他站在篮球架下接到同学传来的球,投篮未进,他跳起来抢篮板时却发现原本很大的篮球变成了小黑点,世界变得昏暗,他伸出手,却再也接不到任何球。
从天生白内障,到见到光明,再到全盲,人生起落到了让他觉得荒诞的地步,一向乐观的他根本无法泰然地来面对这一切。
他害怕,无助,焦躁。幸好他读的是盲校,老师发现了他的不对劲,并开导他说,只要学会怎样生活,找到属于看不见的信心跟力量,眼睛就会无处不在。
他用一年的时间来让自己沉淀,学习盲人该学习的一切,当明白所有的悲惨都已成定局的时候,他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情绪里,始终陪着他的是吉他和那些饱含情绪的音乐。老师和同学,鼓励他参加歌唱比赛,就在这一年,他获得第八届残障人金鼎奖歌唱比赛第一名,他忽然明白自己抓住了老师所说的,那无处不在的眼睛。
2002年,他把心里所有的心思都写在一首名为《你是我的眼》的歌曲里,该曲荣登金曲榜,一跃成为KTV排行榜的冠军,没有大的宣传,刚出道的萧煌奇入围了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与“最佳作词奖”,音乐成了他的眼睛。
2010年,一首由黄小琥演唱的《没那么简单》在KTV里感动了许多人,也唱哭了许多人,而这首《没那么简单》便是萧煌奇为黄小琥量身创作的。
萧煌奇和黄小琥相交已经很多年。多年前,萧煌奇的爸爸为黄小琥家做装修工程,他把爱唱歌却无处施展才华的儿子介绍给黄小琥。听过萧煌奇的歌后,黄小琥非常欣赏,带着他去很多Pub驻唱,说服那里的老板,让他有工作机会。
在那段时间,小琥会鼓励安慰他,开车载他去自然美丽的风景区,并用她的眼让他的世界绚烂起来。当然她更欣赏他的音乐创作能力,所以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向他邀歌,萧煌奇对黄小琥的感谢自然是不需用言语,于是他想用一首适合黄小琥的歌曲来报答她。
《没那么简单》,真实地写出了黄小琥的心态,也写出了将近三十岁女人的心情,这首歌在黄小琥出于真性情的演绎之下,席卷了华语歌坛,把他们送上了事业的高峰。
萧煌奇从不介意别人叫他盲人创作歌手,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是心里很坚强很清晰,他是用耳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感情。从小到大,从家人到社会,有许多的人都给了他无私的爱,他把这些感激化成歌声回报给所有的人。
从出道开始,萧煌奇凭借他充满真情的音乐年年入选金曲奖,2008年,2010年分别夺得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演唱人”。而他全部创作的《真情歌》这张专辑获得了最佳台语专辑奖,拿奖的那一天,当主持人念出了“萧煌奇”三个字,这时他看见了无数双支持他的眼睛,这一刻世界就在他的眼前。
他获得了成功,找到自信,有了强大的力量,可沉静下来,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有一天眼睛能再看见,跟自己喜欢的朋友、家人一起环游世界,把我自己的音乐带到世界上每个角落,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萧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