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3个

小兰分享

  人要有信念,但光有信念还不够,要付出行动,还要坚持。信念就像没在花盆里的种子,需要行动做水分,坚持做肥料,才能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欢迎阅读!

  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1: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甚至连老师们也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老师还哀求他改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乖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老师无法继续讲课。而给了他35分的历史老师则说:“他没有半点历史感,当然,他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他的脑子有问题,不是白痴就是智障,甚至很少跟他说话。

  走向社会的艾金森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的艾金森四处碰壁,苦恼至极,于是他整天消极地躲在书房里喝闷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艾金森的母亲是个花匠,她将儿子带到她的花园里,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等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到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艾金森从母亲对自已充满信心的目光中站起来了,尽管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找工作时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他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相信不是自己无能,只是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季节还没有到来。

  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后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后来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有一点腼腆,而深受观众喜爱,于是他在英国迅速走红。

  如今,“憨豆先生”傻乎乎地飞往全世界,这个穿戴整齐,但是头脑简单、常常闯了祸就落荒而逃的家伙,以“憨豆先生”大闹好莱坞的姿态进军洛杉矶,进行他擅长的“捣乱工程”。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1亿美元,在美国公开放映时,亦好评如潮。艾金森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

  是的,只要你在等待时不断储蓄能量,终将迎来花香四溢的未来。

  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2: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3: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48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