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小兰分享

  我有我的梦,立志创业,赢在中国,赢在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成就自己的前途与未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1:

  90后创业一夜赚得680万

  懵懂的创业

  罗俊的故事是典型的懵懂创业成功的故事,他从小喜欢看动画。据他自己讲,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他几乎都找了相应的动漫书来看过。

  没有父母的帮忙,没有专门的培训,凭着对动画的热情,小学五年级罗俊就开始活跃于各大动漫爱好者群。通过与群友交流,和自己的感悟,自学制作动画。

  上初中的时候,群里的三个群友开始带着他做网站。他们没有固定工作,平时靠给人做点小广告为生。这个网站,算是他们大学毕业后创业的一次尝试。在2002年的时候,flash动画刚刚崭露头角,拥有一大批粉丝。很多人着迷于在上网时看flash动画打发时间。Flash制作者更是看准了这一时机,各种好作品纷纷问世。这一切,给这个网站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基础。那时的罗俊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和合作伙伴们一同完善网站。

  “当然会影响学习,但是我喜欢,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创业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和喜欢,这让他们对创业充满激情,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爱好是否符合商业的规律。被命运眷顾者成功了,而更多的人则失败了。

  罗俊显然是前者。

  2005年,网站达到巅峰,后来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篇2005年关于这个网站的采访,这个网站在当时是是国内唯一一家最全和归类最详细的网站,自 2002 年 8 月至2005年7月,总共被下载了 8 千万次,网站 30 分钟同时在线平均 5000 人 , 每天 page view 平均 200 万人次,独立来访IP每日平均 20 万人次,全球排名位居同类网站第一。

  在网站颇具规模的同时,罗俊开始与三个群友开发一款手机java游戏。这款锻炼人的反应能力的游戏后来成为经典。该游戏中,可以通过“挖矿”获得积分并不断升级。这款游戏风靡一时,玩家年龄从10到30岁,包括学生、上班族和白领等。他们不会想到,这款游戏的最初制作者,是一名只有17岁的高中生。

  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卖掉了网站

  这个网站几乎存在于他的整个少年时期,给予他无尽的快乐与梦想。但是高三汶川地震期间,他们卖掉了它。

  问及为什么要卖,罗俊表现出他一贯的随和“他们谈好了,说卖,就卖了。”

  网站卖掉的总额他已经记不清了。他只知道他们四人均分了那笔钱。而作为域名注册者的他占大股。分得680多万元。那笔钱并没有带给他快乐。他做网站一直就不是为了钱。

  反之,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的低谷。直到现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他还透露着深深的无奈。

  汶川回来,他就把那笔钱中的大部分,共计600万元,都捐了出去。

  送给郭美美的600万

  当他说出600万捐给了红十字会时,他看见记者笑了。“觉得捐给郭美美了哈?”他开玩笑。

  而问及为什么要把钱捐掉,罗俊的答案让人大跌眼镜。

  他这样说:“如果我不把钱捐掉的话,我就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句话让记者竖起了耳朵。

  在记者的期待下,他继续说“我要怎么跟我的父母解释,我突然有了这么多钱。”

  ……

  原来在高三毕业,赚得680万之后,这个男生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赚了这么多钱。

  而他的父母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看似平庸的儿子,其实曾经在少年时期一夜暴富。

  他说他怕父母担心,怕他们觉得他做了坏事。记者忍不住问他“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吗?”

  他笑了,说:“我很听话。”

  也许创业成功,只是这个少年在拥抱爱好的同时,捡到的东西。这个幸运儿。

  重庆大学生卖手抓饼,年收入250万!

  7月24日,禹化普制作的金黄的台湾手抓饼

  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2年来连锁加盟店已开遍大学城

  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每天下午4点,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放面团、煎鸡蛋、配作料……三分钟后,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这个饼千层百叠,面丝千连,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内层柔软白嫩。

  每天能卖400个饼

  这么多人包围着店,为什么还有顾客加入呢?“这五六个客人是活招牌。顾客也许不知道我们,但看着这人气,就会吸引他们来尝鲜。”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们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禹化普说,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时这个快捷的方式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庆,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加盟店4个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虽然租金掏了1.3万元,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1.5万个饼,凭借这样的人气,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说,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加盟费收1万元,门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电煤及人工费用,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

  一开始,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开始打磨品牌。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必须吸引加盟商。

  “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他们赚8毛,我们只赚五毛,薄利多销。”禹化普说,按10个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

  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2:

  来讲述一个90后草根创业达人的励志故事。他叫禹化普,在他的身上,人们给他贴上了“创业达人”、“手抓饼大王”、“90后”、“草根”这样的标签。2013年,他因为一份手抓饼的事业上过央视《晚间新闻》并获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同样在这一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加盟店已达160家,直营店40余家,年收入估计在2500万以上。一起来看这位90后年轻人的创业励志故事。

  90后草根创业达人的励志故事

  禹化普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童年:永远是班里最后一个交学费的孩子

  在进入大学前,禹化普还从没有出过自己家的小乡村。在禹化普的记忆里,小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和哥哥光着膀子在地里干活的情景。那时的家里到底有多贫困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次禹化普的学费都是班里最后一个交的,而且全是几块、几毛的零钱拼拼凑凑。

  “每学期开学之前,我都会跟母亲哭上好几回,希望可以早一点拿到学费。但是真的没办法,每回等到母亲凑够了,已经又是班里最后一个。”禹化普回忆道。

  但贫穷也给了禹化普成长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那时母亲总是想尽办法供我们兄弟俩上学,她看到别人做什么能赚钱就也跟着去学,卖过豆腐,也做过很多其他小生意。”母亲的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给了禹化普最深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份耳濡目染下的执着,禹化普走进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

  大学: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 文具批发开始创业路

  创业,对于禹化普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生活所迫。交完第一学期的学费,禹化普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了几百元钱了。而除了要利用这几百元在接下来的四五个月生存下去,积攒下下学期的学费也迫在眉睫。

  那时,刚入学的他听哥哥说新生刚入学时会购买很多生活用品,灵机一动,向哥哥借了500元做起了文具批发生意。“我因为刚到城市里,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有很强的自卑感。”每次上门推销,禹化普都会先在别人宿舍门口徘徊很久,把接下来要说的话在脑里过上好几遍,但是推开门,他便又会紧张得脸红。

  每天早上5点,禹化普便已经起来进货,忙到晚上10点多才关门回家,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一学期下来,禹化普瘦了10多斤。不过,伴随创业的辛苦而来的是,禹化普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以及迈出第一步后越来越自信的自己。不久后,他又在学校租下了一个铺面,销售鼠标、散热器等电脑配件,同时还出租游戏碟,由于是独家生意,每个月都能收入一万多。

  转型:第一次做餐饮惨遭失败沉寂一年寻找方向

  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但6个月后,他的手抓饼店就因人气不足关门谢客了,当时亏了4万多元。“资金不足、选的位置不好,但更重要的是,有点太急于求成了。”禹化普总结道,“有时候还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一夜暴富,这心态明显是有问题的。”

  之后的一年,禹化普没有再做生意,而是尝试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帮工厂招工、为小卖部供货、卖文化衫,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打着交道。

  “那是我最迷茫也是最痛苦的时候,一个项目做了发现不合适,马上就开始寻找另一个项目,但总是重复着失败。”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一无所成,无形的压力让禹化普的自卑感又回来了,失眠也成为常事。

  “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学会让自己沉下心来做事情,在不断的失败后,也更明白如何寻找到商机。”这一次,禹化普选择重新回到手抓饼的事业里,他成功了。

  颠覆:“我做的不仅仅是手抓饼我希望做自己的社区”

  做手抓饼,禹化普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秘诀,“饥饿营销”、“慢工出细活”、“看重选址”,但现在的禹化普,更看重的是自己独家的服务。

  “没有让顾客感动惊讶和感动的为零服务,天热了我们会给排队的顾客提供饮用水,还会有人举着电风扇帮忙降温。”禹化普希望达到的是,依凭自己良好的服务,可以获得粉丝效应,以此发展出自己的“社区”。

  什么是“社区化”?禹化普解释道,“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卖的是理念。就像我现在虽然在卖手抓饼,但明天如果我卖的是别的任何东西,同样会获得粉丝群体的认同,就和雷军卖小米,罗永浩卖手机一样。”这是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伙对自己专业的回归,同时,也是一次颠覆。

  “手抓饼是传统行业,现在我的推广方式——直营、加盟也非常传统。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颠覆传统。”禹化普预计,等到自己的社区构建成熟,预计会达到四五十万粉丝,卖什么,将不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

  “我是一个总比别人快一步的人”,禹化普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大学别人还忙着打游戏、恋爱的时候开始创业,在有一定成果后开始筹划转型……现在的他,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也不断寻找着创新的可能。

  【90后创业感悟】

  禹化普分享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绳子,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高,用半年的时间,它就能长到50-60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我想,这也是禹化普在那一年最失落的时候,想告诉自己的东西,厚积而薄发,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创业对于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少年来说,会面对太多的困难,他的解决方式是,创造条件而非制造障碍,想尽办法用一万块钱做出十万块能做的事。这个曾经会脸红的少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创业精英,作为80后一代的我们,遇到同样的境遇和环境,我们会怎么做呢?

  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3: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23岁的90后小伙方正,他从大学毕业后,迷茫求职并辗转多地,最终决定开网店经营女装。从最初的惨淡经营,到后来的稳步增长,如今的他每月收入过万,远远超出了同龄上班族的收入。他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不想安于现状,决心创业

  “我是2011年6月份大专毕业的,大学里学的是物流管理。毕业以后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找什么的工作。” 毕业后他先在驾校报名学车,接着开始找工作。一年时间内,他陆陆续续换了十来份工作,推销员、发传单、工厂配货员……他都干过。“其实最后在工厂上班已经很稳定了,工资拿得挺高的,但是我不想这样一直替别人打工,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看看我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方正兴致勃勃的告诉小编。

  可创业从哪方面做起,做什么?方正没了方向,他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天天在街上闲逛寻找商机。有一次陪同女性朋友逛街,发现她们逛得店铺多,但是掏钱买的少,只是看中哪一款衣服之后,记住样式品牌到网上搜购。其中一个女性朋友告诉他,网上卖的衣服比商场里的很便宜“同样的一件衣服,便宜了近一半。”这句话对方正触动很大,“既然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自己又精通网购,那在网上开一家时尚女装店一定赚钱!”方正告诉小编当他有了想法后就开始实施起来!

  研究女装潮流,慧眼识珠

  2013年3月初,方正注册了网店。一个跟时尚完全不太搭边的男孩,开始把握女装的市场定位和潮流趋势。方正说,网店筹备初期,他会时刻关注一些风向标似的杂志和网站。“看看流行的服装款式,以及畅销的款式,在货源寻找的时候有独特眼光。”

  “虽然会网购,但开店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一开始真的什么都不懂,全都是从头学习。”方正说,那时候的他真的是完全没了自己的私人生活,每天都在为筹备自己的淘宝店铺忙碌。

  被指不务正业,仍然坚持

  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方正的女装淘宝网店开张了。刚开始网店没有起色,烦恼却接踵而至。“网店刚开的前几天,我每天除了睡觉的6个小时,其他的18个小时全盯着电脑,生怕有顾客咨询问题而我不在线。”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五天,除了有人推销刷钻提高级别和推销货源外,没有一个顾客咨询。这期间方正被指不务正业,亲朋好友都不断善意地去劝他放弃开网店。

  “开网店不是闹着玩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面对种种质疑和不理解,方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给周围的人看看。“第五天的晚上,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七八点钟,突然一个顾客跟我交谈起来。”说起第一笔生意,方正突然兴奋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不少。“那名顾客很爽快,简单问了几句尺码大小之类的问题,就提交订单付款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

  开店容易守店难,终有回报

  小店慢慢有了起色,随着信誉的增加,客人也越来越多,可是随之而来的资金和中差评问题又让方正措手不及。“我这种小店有了中差评,那是致命的打击。”为了小店能继续做下去,方正硬着头皮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解释道歉,对方时常是“啪”的一声就挂掉,而他只能继续拨打硬着头皮解释。

  “真的是开店容易守店难。”方正告诉小编他从开店初期到现在,他始终是一个人在忙活,每一次的上新货、充当客服、发货都是一个人忙碌。然而除了线上的问题,线下的问题也很令他头疼。他是在义乌找货源,货源很不稳定。等量大一点后,他便开始去找厂家合作。方正每个月都要跑浙江、广州数趟,和厂家谈合作。如果有厂家不愿意,他就要‘常驻’厂家直到达成合作。

  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方正的网店收益在逐渐增加,最高记录是时候他是月赚近2万元,而且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中。

  口碑是做生意关键,成功关键

  在方正看来,自己经营网店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最大的秘诀就是口碑。除了衣服质量以外,服务也是关键。如今网上的商家良莠不齐,消费者经常会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网购心存芥蒂,而方正则尤其重视产品质量的问题。一旦有买家反映质量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去解释道歉并检查自己的产品,服装产品他是严格把关滴!

  在方正的身上小编看见了‘90后’正能量的一面,而小编也了解到方正整个创业过程没有用到父母一分钱,他的创业本钱全是自己原来打工挣的钱。他有今天的成绩全是他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个过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他吃了多少苦和‘亏’只有他自己知道。

    46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