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诗词大全>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

书荣分享

  李白与杜甫都是诗人中的名人,他们有什么羁绊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李白与杜甫吧。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

  如果友谊可以贩卖,那么一生的友谊该卖多少钱?对于“大李杜”来说,只是一次面,一碗酒钱。杜甫初次相遇李白就认定了他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即使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酒有知己,对于他来说,人生也足矣了!

  杜甫和李白

  李白和杜甫只见过一两次面(次数有争论),就成了一生的知己,绯闻一直流传至今,但历史公认的是,两人是纯洁的男男关系。

  杜甫曾在诗中描写过他们初次相识的情形: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认识的时候,是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正因触怒权贵被驱出朝廷,诏许还乡,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在当时很看重杜甫的真诚情谊,他们一见如故,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他们同床共游,是二人深情厚谊的写照。

  李白大杜甫11岁,当时他已经是诗名远扬的人物了,但他不仅是诗人,还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杜甫当时还默默无闻,应该算是小鲜肉遭遇了大叔,虽然之前他没有见过李白的庐山真面目,但一直在心里对李白这个人非常崇敬,对李白的诗也评价甚高,在《春日忆李白》中,杜甫写道: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李白性格豁达不羁,认识杜甫后也并没有在他面前倨傲,互相切磋诗艺,“曾有观点认为,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中,“浮去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与李白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句式相似,视野比以前更开阔了。于是后人猜想,李杜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李白帮杜甫改诗。虽然这一观点有待确认,但我觉得两个同样喜爱诗歌创作的人在一起谈诗论文,肯定会互相切磋。认识后,两人喝酒论文,李白的诗歌造诣必定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李白当时又是诗坛泰斗,诗歌自成一体,作诗经验也比杜甫丰富,所以他会指导杜甫修改诗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李白与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两个人的友情,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另一个经典,但他们的交往非常短暂,同是沦落人,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两人在洛阳认识,第二年又一同游玩了长安、山东等地,前后只见过一两次面就分手了,分手时李白云: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于痴情的杜甫来说,相处短暂,遗忘却很长,分手后他就也没有见过李白,之后杜甫不管流落何地,都思念着这个故人,并为他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例如:《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可考证的就有20首左右,而且题目都很露骨,有:《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赠李白》、《天末怀李白》、《沙丘城下寄李白》、《昔游》、《不见》………当李白锒铛入狱,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的时候,杜甫站出来为李白辩驳,他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有道: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其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两句是描写李白最为传颂的经典名句。

  天宝十五载,李白因参加争夺皇位的行动而被唐王朝疾视,彼时的他是孤独而落魄的,但是自始至终却有一个人,对李白的崇敬并没有随着舆论而改变。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

  处士祢衡后,

  诸生原宪贫。

  稻梁求未足,

  薏苡谤何频!

  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的情况下,此人却句句为李白开脱,真可谓用心良苦啊。而这位与李白患难见真情的诗人,就是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

  闻一多后来评价李杜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相比,并把他们的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杜甫和李白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97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