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暴雨、暴雪、冻雨、大雾等。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一、针对台风、暴雨多发区。
二、为了防止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1项目上场前,应与当地的气象台联系,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考虑设房条件及现场布设。
2有专人收集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
3在有可能发生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地区施工,应对生活区、办公区、施工现场的住宅设置进行防护,做好排水系统,对房子的顶面要加固,防止被台风袭击,尤其是现场临时住房设施。
4得到要发生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消息时,对施工机械、设备、电源、电器、要进行关闭,物资材料、工料库,生活区、办公区等特别是危爆品及临时设施采取适当防护。
5遇有暴雨、浓雾和六级以上的强风,应停止室外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在不得已进行雨天高处作业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积水应及时清除。台风、暴雨后,应对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漏雨、漏电等异常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有严重危险性,应立即拆除,再重新设置。以确保安全和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自然灾害后的疾病防治工作
1、重建群众性疾病监测系统。
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冲击,抗灾工作的繁重以及人员的流动,平时建立起来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在灾后的初期常常处于瘫痪状态。因而,卫生管理部门及机动防疫队伍所要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应是对其进行整顿,并根据灾民聚居的情况重新建立疫情报告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并予以正确处理。监测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还应包括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主要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居民临时住的及其附近的啮齿动物和媒介生物的数量。
2、重建安全饮水系统。
由于引水系统的破坏对人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首先恢复并保障安全的饮用水供应。
3、大力开展卫生运动。
改善灾后临时住地的卫生条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当居民基本上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就应组织居民不断地改善住地的卫生条件,消除垃圾污物,定期喷洒杀虫剂以降低蚊、蝇密度,必要时进行灭鼠工作。
在灾害过后开始重建时,也应在迁回原来的住地之前首先改善原住地的卫生条件。
4、防止吸血昆虫的侵袭。
在居民被迫露宿的条件下,不可能将吸血昆虫的密度降至安全水平。因此,预防虫媒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防止昆虫叮咬。可使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保护人群少受蚊虫等吸血昆虫的叮咬。如利用具有天然驱虫效果的植物熏杀和驱除蚊虫,并应尽可能地向灾区调入蚊帐和驱蚊剂等物资。
5、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
在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人口居住拥挤,人畜混杂等现象往往难于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因此,发现病人,及时正确的隔离与处理是降低传染病的基本手段。
有一些疾病,人类是唯一的传染源,如肝炎,疟疾等。因此,在灾区居民中应特别注意及时发现这类病人,并将其转送到具有隔离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
另外,还有许多疾病不仅可发生在人类身上,动物也会成为这些疾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应注意对灾区的猪、牛、马、犬等家畜和家养动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及乙型脑炎感染情况,并对成为传染源的动物及时进行处理。
6、对外流的人群进行检诊。
火灾发生后,会有大量的人群以从事劳务活动或探亲访友等形式离开灾区。因此,在灾区周围的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应特别加强对来自灾区的人口进行检诊,以便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征兆。在一些地方性疾病的地区,还应对这些外来人口进行免疫预防,以避免某些地方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看过“自然灾害预防措施”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