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育儿>

冬季幼儿育儿知识大全

坤杰分享

  冬季小儿感冒、咳嗽患者增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要吃有营养的东西来补补,其实孩子生病期间饮食最好要清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冬季幼儿育儿知识大全,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冬季幼儿育儿知识:小儿感冒咳嗽的护理

  冬季小儿感冒、咳嗽患者增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要吃有营养的东西来补补,其实孩子生病期间饮食最好要清淡,有以下四个注意事项:

  首先,饮食要清淡,但应富有营养并易消化和吸收为宜。食欲不振,可做些清淡味鲜的菜粥、片汤、面汤之类的易消化食物。

  其次,多喝白开水。要喝足够的水,来满足患儿生理代谢需要。充足的水分可帮助稀释痰液,便于咳出,最好是白开水,绝不能用各种饮料来代替白开水。

  第三,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可补充足够的无机盐及维生素,对感冒咳嗽的恢复很有益处。多食含有胡萝卜素蔬果,如西红柿、胡萝卜等,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恢复呼吸道黏膜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少食咸或甜的食物。吃咸易诱发咳嗽致使咳嗽加重;吃甜助热生痰,所以应尽量少吃比较好。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冷食、冷饮及致敏性的海产品,还有炒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应忌食为好。

  冬季幼儿育儿知识:有趣的室内游戏

  1、击保龄球

  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5米以外击倒三角形摆放的十个塑料瓶。幼儿拿保龄球去击瓶子,击倒一个得一分。幼儿可以自由反复练习,同时为了满足幼儿的竞争好胜的心理,可以通过两组或三组等分组比赛,看一看哪一纽得分最多,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这个游戏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眼手脑协调能力发展,更促进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发展。

  2、抛接沙包

  抛接沙包游戏的玩法很多,孩子可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抛互接。这既训练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3、夹豆子

  筷子夹豆,让幼儿用筷子夹豆子,通过游戏中豆的大小变化,装豆的容器的变化,容器距离的改变,以及豆子大小的改变来设计的系列游戏,使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4、贴五官

  请幼儿站在离动物头像一米以外的地方,手拿一个动物的五官图片,原地转两三圈后,朝动物头像方向走过去,迅速将图片贴到头像的相应位置上。贴完后,看看谁贴的位置准确。游戏可以反复进行。发展平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5、抢椅子

  在室内将椅子向外围成一个圆圈,用的椅子的数量要比参加游戏的人数少一把或者两把。参与游戏者围着椅子转圈,由一人在旁边喊“停”,“停”字一出口,大家就争抢着坐椅子(也可以放音乐来进行游戏)。没有坐到椅子的人被淘汰出局,同时带走一把椅子,这样人与椅子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两个人抢一把椅子。发展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6、揪尾巴

  老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老鼠带一条长长的尾巴。当花猫睡着觉的时候,小老鼠就出外玩耍,当花猫睡醒时就开始抓老鼠的尾巴,小老鼠要不断的向前逃跑,若花猫抓住一只小老鼠的尾巴时,所有小老鼠都要站在原地不许动,被抓的小老鼠要停止游戏一次。发展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虽然冬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少了,希望以上介绍的这些小游戏能够让孩子这个冬天在室内也能玩得开心,快乐!

  冬季幼儿育儿知识:婴儿保暖绝不可过分

  冬天,父母总是惟恐宝宝着凉,外出时穿得多在家里同样穿得不少,尤其是晚上常常盖得严严实实,甚至还用了热水袋。其实小宝宝的冷暖应以小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出汗为宜。如不分适宜地穿得过多、盖得过多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婴儿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排汗和散热功能比较弱,所以很易受外环境的影响。如果被窝里的温度超过34度时,小宝宝就会发热、全身出汗、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严重后果,医学上称为婴儿闷热综合症。据统计,婴儿闷热综合症的死亡率为17%—30%。患这种病的孩子约有12%日后会留下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因此,父母在冬季注意为宝宝保暖的同时,绝不可过分,应根据气温和室内温度随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如果宝宝有行为异常或脸上、额上出汗,体温在37.5度以上,就表明孩子穿得或盖得太多了,应减少衣被。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到36度,就说明孩子穿得或盖得太少了,要增加衣被,提高室温。

  冬季幼儿育儿知识: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二、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

  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三、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四、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六、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221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