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文化>

关于四川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朝燕分享

  饮食文化是旅游文化多元组成中的重要一环,是彰显民族文化的窗口!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你一起来领略四川的饮食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川的饮食文化习俗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

  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川菜,主要由重庆、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风味菜肴组成。川菜的烹制方法有近40种,川菜的味型居各大菜系之首,计有24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麻辣类味型,有麻辣味、红油味、煳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荔枝辣香味、鱼香味、陈皮味、怪味等。其中鱼香、陈皮、怪味是川菜独有的味型,集咸、甜、酸、辣、鲜、香于一菜,其菜品有怪味兔丁、鱼香肉丝、陈皮牛肉、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宫保鸡丁、回锅肉、盐煎肉、太白鸡等。第二类为辛香类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芥末味、麻酱味、烟香味、酱香味、五香味、糟香味等。代表性的菜品有樟茶鸭子、烟熏排骨、麻酱凤尾、五香熏鱼、酱爆羊肉、葱油鱼条、姜汁热窝鸡、香糟肉等。第三类为咸鲜酸甜类味型,有咸鲜味、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代表性的菜品如干烧鱼翅、白汁鲍鱼、荷花鱼肚、开水白菜、芙蓉鸡片、锅巴肉片、白油肚条、八宝鸭、盐水鸭脯、蜜汁瓤藕、核桃泥等。

  四川火锅风味独特,它用牛骨汤、固体牛油、豆瓣、辣椒、花椒等多种调料配制汤汁。煮沸后,即可将洗净的毛肚、鱼片、鳝鱼片、鸭血等放入锅中烫食。烫熟的原料夹入香油碟子,边蘸边吃,吃起来有麻、辣、烫、鲜、嫩、脆的特点。早期的火锅以烫毛肚为主,后来发展为烫食各种荤、素菜。火锅品种繁多,有红锅、白锅、鸳鸯锅,有排骨火锅、肥肠火锅、酸菜火锅,有火锅鸡、火锅鸭、火锅兔等。最初多在寒冬腊月吃,现在一年四季都爱吃。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清鲜醇浓,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四川的饮食文化特色

  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夫妻肺片

  相传当年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夫妇二人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四川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传说是清末宫保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特点是鲜香细嫩, 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倍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

  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 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食用时有 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若无鸡汤,白开水也行。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庭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眉山的东坡肘子佐料十分讲究, 由17种原料组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且适合东、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四川的特色小吃

  甜水面

  你可能对担担面不陌生,但我肯定你没有吃过甜水面,甜水面因回味香甜而著名。麻油的清香混合着辣油,芝麻和花生“交相辉映”……好一个狂欢曲!如果你以为他回味香甜而不辣,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是“不太辣”!试想火辣辣的四川人怎么会放弃任何一个吃辣的机会呢!

  蹄花

  你知道“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是什么吗?四川人不但爱吃,也颇具幽默感。这就是特色小吃“海带炖猪手”。猪蹄被炖得软而不烂,软糯爽口,汤总是雪白雪白的,看上去似乎没有味道,味道却早在还没端上桌时已飘入鼻中。最绝的是蘸水,各家自有秘制调料,这便是四川人分辨好吃与否的关键所在!

  豆花

  豆花,是四川一道家常的美肴。试问,哪个四川人没有听过小谭豆花?!白白嫩嫩的豆花原料是黄豆,说到这,便有这么一个由来!说是刘安在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之时,偶然所致,豆汁和石膏恰巧相遇,便有了豆花。都说四川宜居,“长生不老”自是宜居!


看了关于四川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的人还看:

1.日本拉面的做法

2.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

3.中国饮食文化礼仪

4.春秋时期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

5.西餐文化礼仪知识

6.北美洲饮食文化有那些特色

7.西方餐饮礼仪

    262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