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财政政策的传导

坤杰分享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即媒体是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这就是说,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是由众多的财政工具借助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等中介媒体的传导,最终作用于经济而完成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的传导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工具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构成要素通过某种作用机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作用整体。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类型

  简单说来财政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收入分配这一主要中介指标,影响社会总供求进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根据政府是否采取行动,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两种情况:

  1、“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中,当经济出现不均衡时,政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工具就会自动发挥作用,减缓经济的衰退或者膨胀,稳定经济。在财政政策工具中,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和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大多数总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和就业水平,仅依靠“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工具往往调整力度不够,政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相机决定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这就是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有指政府部门通过自身收入和支出的调节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及活动。财政政策有

  1:累进税率和转移支付,收入增加后,累进税率提高,转移支付减少,从而有可能使消费减少,进而使收入再次下降,从而自动保证了收入总是稳定地处在某一水平上。

  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增加,使得名义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从而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效应

  主要掌握二个问题:1、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2、怎样评价财政政策效尖的优劣

  1、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无效。但要作出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的判断,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还要分析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代价。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讨论政策效应的评价问题。

  2、怎样评价财政政策效尖的优劣

  对某项财政政策效应的优与劣作出客观评价,是政策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可以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然而,对某项财政政策的效应做准确的评价又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尽管政策的制定者总是在寻求最佳的政策效果,努力减轻或消除消极效果的影响,但是客观经济运行过程的复杂性,使政府的预期与实际很难完全相符。

  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构成了该项政策的“成本”,而某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效益”。这样,对政策有效性评价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进行。即当政策效益大于政策成本时,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则低。

  政策效益实际上也是政策目标值的实现。一般来说,政策目标值是根据客观经济运行需要规定的,实现政策目标值,财政政策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政策研究费用与执行费用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计算,困难在于:对某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难以完全用货币计量,实施某项政策而需给受损者的必要补偿费用或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损失难以准确度量。比如,政府为平衡预算,实施一项增加税收政策。当个人所得税增加时,减少了个人收入,可能使一部分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当企业所得税增加时,减少了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可能降低部分企业的投资热情。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种损失究竟有多大是难以准确估算的。因此,政策效应评价的关键是在政策效益既定的前提下,确定政策成本最低者为优。上述分析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逻辑表达式: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政策目标产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补偿费用(或效率损失)]

  这一逻辑表达式说明了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作出判断。当然,政策的“成本与效益”分析较之一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更为复杂。

财政政策的传导相关文章:

1.什么是利率传导机制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3.20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4.201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

5.关于财政政策方面的论文

    22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