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2017中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坤杰分享

  2017年行至年末,前三季度GDP维持6.7%的增速,加上当前多项宏观指标有企稳态势,机构多预测2017年全年经济也将维持在6.7%的增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中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中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2017年全年经济或维持在6.7%的增速 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展望

  2017年行至年末,前三季度GDP维持6.7%的增速,加上当前多项宏观指标有企稳态势,机构多预测2017年全年经济也将维持在6.7%的增速。

  至于2017年,机构普遍预计经济增速将有所下行,GDP增速可能在6.5%左右。理由是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如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对投资造成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仍不高等;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追求偏高的经济增速也无益,可能带来更多资产泡沫。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仍将持续。有机构表示,2017年财政收入增速不会太高,财政赤字上升空间有限,应该继续坚持为企业减税降负,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带来的后续风险需尤其关注;基建投资仍将是稳增长重头,财力投入有限,需更多依靠PPP模式。

  经济下行压力仍在

  根据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团队的测算,“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的可行区间大致在6.2%-6.7%。

  蔡昉表示,在不出现通胀,不出现周期性失业情况下,经济增速不应突破6.2%的下限;而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经济增速有望走高,超过6.2%的增速,但也不应过度刺激,如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滋生资产泡沫,助长了杠杆的提升,最终可能酿造系统性风险,由改革红利决定的上限不会超过6.7%。

  2017年我国GDP增速大概率有望维持在6.7%的水平,基本达到上述上限。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主要靠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增长,虽然经济有企稳态势,但2017年下行压力仍大,比如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对投资带来负面影响,民间投资增速仍然乏力等。

  从目前多家机构预测数据来看,机构普遍预计2017年GDP增速会有所下行,可能在6.5%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报告指出,2017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预计GDP为6.5%。随着全球化红利耗竭、工业化红利递减、刘易斯拐点出现等,“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潜力有所下降,个别年份或季度经济增速跌破6.5%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中国经济“出清”已达到一定程度,“三去”加速经济出清过程,中国经济距离底部或仅一步之遥,预测2017年中国GDP 增长6.5%。

  兴业银行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48%是底线,政策将会托底,他们预测2017年GDP增速为6.5%。

  赤字率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无论是短期稳增长,还是“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都要求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降成本”作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目前来看取得一定效果。2017年降成本的主要举措包括,年度预计减税5000亿元的“营改增”、取消一些行政性收费、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等,均属于积极财政政策范畴。

  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2.4%,2017年提高到3%。3%的赤字率,为欧盟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上限标准,从当前国际情况来看,不少发达国家赤字率均已突破3%。

  明年赤字率是否还有上升空间呢?中信证券认为,2017年财政政策仍将积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赤字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将出现压缩非刚性支出、向薄弱环节倾斜,以及通过基建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三足并重局面。

  不过,有学者对持续扩大赤字规模表示担忧。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即便政府发行永久债,可以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无限期延续下去,但债务利息是不能置换的,否则政府债务会陷入到滚雪球般的恶性循环。假设2017年政府发行1万亿债券,利息按4%计算,当年利息支出就要400亿元——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财政付息成本也会不断加大,很难实现“降成本”的初衷。

  兴业证券指出,提高2017年财政赤字率是有约束的。比如,政府负债率和人均 GDP 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新兴经济体政府的负债率大多难以超过 60%;再者,新兴经济体政府负债率的上升,很容易招致国际评级机构的主权债务评级的下调,这会对大踏步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兴业证券认为,2017年财政预算赤字率可能继续维持3%。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有机构建议中央财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按照财政部口径,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大致为40%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由于隐性担保,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超过预期,包括城投企业负债的广义政府负债率超过109%,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在内的更为广义的政府负债,更是高达163.2%。

  为此,人大国发院建议,考虑到地方财政偿债压力上升、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等压力,对大规模企业债务救助能力有限,应考虑由中央财政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财政收入2017年:明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如同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举行。自1994年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议题都是为下一年的工作制定总体框架。

  对今年会议的前瞻,需要首先了解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

  从当前经济总体状况来看,2017年下半年经济渐趋企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6%,利润同比增长8.4%,10月,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服务业也有较好的表现。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7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1000万就业目标。投资也出现好转,特别是民间投资,10月份民间投资增长5.9%,比6月的负增长高出约6个百分点。此外,PPI由负转正,CPI温和上升,PMI指数连续3个月在临界点之上,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虽然经济短期企稳,但长期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民间投资的增速和规模一直较低,整体投资回报率也在逐渐下降,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也越来越低。社会总体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投资/GDP来衡量,该比值越高,表明投资回报率越低,近年来,该指标一直缓慢上升,到2015年已超过80%。此外,2015年我国GDP增速6.9%,其中股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6.7%,房地产的强劲功不可没。然而股市的大牛市难以短期复制,火爆的房地产透支了未来需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乏力,预计2017年GDP增速将低于2017年。

  另一方面,我国也面临着较强的外部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的浪潮不断高涨,使外需进一步走弱;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将掣肘国内的货币政策,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将要实行的基建、贸易政策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

  回首2017年,我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在于,政府正逐渐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在执行过程中则逐渐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加强财政政策的力度。

  财政政策向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逐渐失效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特别是G20杭州峰会以后,各国政府逐渐就“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达成一致。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便计划未来5年投资5000亿美元为经济提供新的动力。80年代,里根总统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政策使美国走出了滞胀的泥潭。

  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也在加大。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前10个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4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7万亿,增速8.3%,其中中央项目1.9万亿,地方项目46.5万亿,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达到20.5%。基础设施投资超过8万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5%,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税收政策也是财政发力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前9个月,营改增累计减税3267亿元,所有行业都实现了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减税规模也呈逐步扩大态势,全年减税5000亿的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激活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低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11月,财政部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个税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经济增长和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坚持稳中求进”一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经济任务正在进行之际,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坚持稳中求进”也将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而财政政策的重点内容预计将在于基建、税收、赤字率等方面。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预计明年将继续加强对基建的投入。改善民生、经济补短板的也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建的加强也将对房地产增速的下滑起到对冲作用。正如强调的,“首先是要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许多制度性、体制性改革,政府不花钱就可以调动有效投资。”而所谓“政府不花钱就可以调动有效投资”则是指PPP项目,据统计,PPP项目入库总规模明年可能达到20-25万亿,进入实施阶段的大约在4万亿左右。

  其次,在税收改革方面,2017年的税改将进一步延续。税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企业方面,营改增自今年5月全面推开以来,企业的债务负担得到缓解,预计2017年仍有进一步减税的空间,如小幅降低增值税税率,对五险一金进行再次下调或整合等等。另一方面,预计2017年将进一步推进个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大方向,改革最受关注也是最核心内容之一的专项抵扣有望进一步明朗,再教育支出和首套房贷款利息有望纳入选项。

  11月,原国税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捷出任财政部部长,此前肖捷一直将“结构性减税”、“降低宏观税负”、“营改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肖捷出任财政部部长意味着2017年税改将成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点工作。

  最后,无论是基建还是减税,都会暂时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2017年我国目标赤字率为3%,预计2017年财政赤字率目标可能会有所提高到。2015年我国赤字规模为1.62万亿,赤字率约为2.3%,包括中央赤字规模1.12万亿和地方的5000亿元,预计2017年达到2.18万亿,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地方赤字7800亿。从债务方面来看,根据财政部的统计,中央政府二季度债务余额11.2万亿元环比增长5%,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高达16万亿。此外,政策性银行2017年发行了金融专项债1.6万亿,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抵押补充贷款,经政策性银行向基建项目投放资金。这都将增加政府的债务,从而间接提高政府的赤字率。

  总之,预计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宽松,预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税收改革进一步推进,目标财政赤字率也将有所提高。

  2017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7年上半年,虽然发达经济体总体增长乏力,但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加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们预测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6%左右,处于6.5%-7.0%的增长目标区间。同时,下半年房地产和出口部门的压力可能使得经济增长略微承压。下半年财政政策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完成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任务:第一,继续妥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保障基建投资财政资金来源;第二,继续发挥准财政(国开行等)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三,大力发展PPP等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基建的积极性,缓解财政压力。

  发达经济体总体增长乏力 下半年热钱流出压力或可缓解

  2017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总体上增长乏力,地区局势动荡,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美国在居民消费、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震荡反复,增长缺乏亮点且乏力,美联储可能在2017年不加息或加息一次;第二,英国在2017年6月底公投脱欧,使得全球化进程面临受阻的风险;第三,日本与欧洲继续采取积极宽松的政策或措施,稳定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总体上来讲,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预期重启。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我们的热钱月度监测模型,2017年一季度热钱流出规模加大,二季度有所好转。根据我们的热钱流动三因素模型,我们预计2017年下半年热钱流出中国规模可能降低。

  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下半年加息概率较低。2017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虽然居民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但企业设备投资增速疲软。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内外增长引擎缺位,亮点与突破难寻,预计全年经济表现仍是缓慢前行。相对于低迷的一季度,美国二季度经济有所复苏,但不明显,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键指标逐步好转。目前美国就业市场、消费零售以及房地产市场均出现持续的企稳回暖迹象。库存投资和净出口显著下降、消费者健康服务支出大幅下修,拖累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降至1.1%。我们预计拖累一季度GDP的因素将出现好转,支撑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上升,三、四季度的GDP环比折年率可能分别为2%左右。然而,其余经济体较为动荡,叠加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美联储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不加息或加息一次。

  2017年下半年热钱流出中国压力可能缓解。我们构建了短期资本流动的月度监测体系,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监测。鉴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对于美元),中美利差和经济增长差异是影响热钱流动的关键的三个因素。我们构建了影响中国热钱流动的驱动因素模型。按照三因素模型,综合汇率趋势、中美利差、基本面差异在2017年三季度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2017年三季度热钱流出中国的压力可能得到缓解。货币政策应对热钱流出的降准次数可能减少,央行会做好应对预案,保证基础货币的适度充足。

  英国脱欧公投,全球化进程前景黯淡,各大经济体和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提升。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可能重启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由于英国退欧的过程很可能比预想的要漫长且复杂,因此确切的影响尚难以估算。但就中长期而言,如果任由脱欧这一政治事件对欧盟的经济政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不断发酵,则欧盟国家企业部门的投资将持续受到抑制,其未来经济的复苏也将更加步履维艰。英国退欧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其背后的反移民情绪和贸易保护主义。中长期看,该事件对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的负面冲击可能比英国还大。这里主要是市场对欧盟及欧元区完整性的担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逆转的风险。

  中国经济可完成全年增长目标 下半年略有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总体来说,二季度中国经济基本企稳,局部领域出现改善迹象。我们认为,中国有信心完成全年6.5%-7.0%的增长目标,但下半年房地产和出口部门的压力可能使得经济增长略微承压。我们预测2017年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6.5%,全年GDP同比增速为6.6%左右。核心基准假设为:下半年房地产增速缓慢下降至4%,消费增速稳定在10%左右,出口名义增速为0%,基建投资增速为20%左右。

  201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结构性问题也亟待解决,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此时我们更需要增强信心,坚持供给侧改革,保证我国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下半年可能略微承压。2017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7%,与2017年第一季度一致,同时处于与2017年全年GDP增速目标区间。可以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但是面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仍有压力。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加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们对全年完成6.5%-7.0%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依然充满信心。我们预测2017年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6.5%,全年GDP同比增速6.6%左右。

  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3.5%;民间投资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9%。

  我们编制的房地产投资领先指标显示,2017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持续放缓,但总体能平稳,2017年上半年压力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前期房地产刺激政策效应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收入预期和风险偏好下降,房地产预期价格和销售减弱等因素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保持高速增长。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依然稳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下半年通胀压力不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我们认为下半年CPI通胀压力不大。一方面,南方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可能引起猪价和部分服务类价格上涨,带动CPI温和上涨,但经过测算压力不大;另一方面,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有压力,非食品价格较为温和,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不大。低通胀为政策放松留下空间,预计货币政策整体上仍然宽松,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总体而言,在经济形势平稳的背景下,通胀很难有突出的表现,三、四季度通胀可能和二季度基本持平,风险不大。

  货币供应平稳增长,下半年可能保持适度宽松。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其中,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044亿元。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上半年净回笼现金398亿元。M1增速持续上升,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活期存款新增1.72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为了继续支持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实,应对热钱的可能流出情况,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的政策基调。

  二季度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企业利润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结构继续优化。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外贸疲软,下半年有望改善。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萎缩,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然面临较为低迷的国际环境。一季度,进出口值双双下降,二季度整体上呈现回稳的势头。展望下半年,我国出口形势可能受到主要经济体增长疲软、全球化进程受英国脱欧影响受阻和人民币汇率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出口名义同比增速可能达到0%左右。

  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的问题有所增加。整个形势还比较复杂,困难还很多,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国际环境看,仍然复杂严峻。我们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可能略有下行压力,但有信心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2017中国的财政政策

  中国2017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七年“定调”这一政策组合。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明确把“稳中求进”定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会议并明确,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要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作为宏观政策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附: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

  去产能:抓住“僵尸企业”牛鼻子,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会议提出: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解读:下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出现价格上涨势头,一些相关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继续扩大生产。而其他行业如火电、建材等出现投资过热苗头,同时各地新建、扩建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潜藏新的产能过剩风险。

  “去产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曲折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这里既有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影响,也涉及到利益的博弈。有些地方注重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僵尸企业”就往往死灰复燃。

  他认为,去产能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和法制手段推动。政府应该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标准监管,通过提高技术、安全、环境等的门槛,淘汰落后产能。

  去库存:因城因地施策,城市互联互通

  会议提出: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解读:今年以来,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一度加剧,同时,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依然难以消化。经过逐步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出现了回到正常轨道的迹象。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应放眼整个大都市圈进行统筹规划。此外,大城市在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应把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服务同时跟进、合理配置,最终促进人口的空间优化。

  他建议,在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对接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保护小城镇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要素,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振兴实体经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解读:近年来,从马桶盖到化妆品,境外购物一度火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游客每年在境外消费超过万亿元,消费外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专家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税费改革、产品推介,引导消费者把更多的消费需求留在国内;长远来看,则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精神培养,为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厚植土壤。

  房地产市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解读:2016年全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热点城市开启调控,从提高首付比例到重启限购、限价、限贷,再到进一步提高购房资格或贷款门槛,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今年楼市存在一哄而上的资产泡沫风险,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所以,坚持房子“居住”的属性和定位、遏制炒作十分关键。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投资与投机占用了过多的流动性,有可能使流动性固化,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不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表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集中在信贷和税收措施方面,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要立足国情推进相关基础领域改革。比如,要研究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带来的市场分割的问题,推动各类市场要素有序流动。相比售房市场,租赁市场是当前流动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的短板,要通过出台更加有力的系统政策,加快租赁市场发展。此外,还应构建稳定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准确的市场信息体系。

  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会议提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解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按照“1+N”方案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亮点频频。但在国企改革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步伐,不失为一种主要且有效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推动国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企整体竞争力。

  金融风险:将防控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读: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和润滑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以来,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股市、债市、汇市波动以及非法集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

  赵锡军说,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切中了经济工作的关键。一方面要处理好越来越长的金融杠杆链条,另一方面要在银行表外业务、交易所场外市场、新型金融业态领域加大监管创新,才能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转变监管理念。除了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还要加强对各类交易行为的监管,并且深入开展相关社会行为的治理。

  2017中国的财政农业政策

  “现在这田可比以前好种多了。”站在村头坡地上,回家过年的江西省崇仁县白陂乡桃里村村民陈志放看着眼前经过平整改造的大片稻田,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只是稻田。许多春节返乡的人都注意到,乡里原先脏乱堵的河道变清亮了不少,田园化现代农业和生态水景观长廊已见雏形。实际上,这些乡村新面貌,都离不开近两年乡里获得的3000余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这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7年,财政部将完善财政支农投入供给体制机制。

  一方面,优化支出结构,集中力量保障重点任务。比如,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16年中央财政通过调整农业补贴资金结构,调剂安排230亿元重点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中央财政将继续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粮食生态功能区、重要农产品(11.780, 0.02, 0.17%)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信贷担保体系实现实质性运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另一方面,从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加大整合和统筹力度。2017年,中央财政将从预算编制环节探索试行中央财政农口转移支付“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大幅削减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个数,减少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间的交叉重叠,加强专项转移支付内支出方向的统筹使用。

  与此同时,财政部支持地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并全面推开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据统计,2016年,全国961个贫困县开展了整合试点,其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92个,纳入整合范围的各级财政资金规模约3200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多万人。这一做法在今年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通过机制创新和试点引领,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突破。”吴奇修说。

  去年,我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已经全面推开,明确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强耕地地力保护,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在这一导向下,2016年中央财政共拨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442亿元。

  今年,财政部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继续支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水利建设,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以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支持河南等10个省份启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并将试点地区从2015年的10个省份增加到12个省份,支持试点工作向纵深开展。此外,2015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农民培训经费25.4亿元,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财政部表示,2017年将扩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范围,推动建立财政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发展两类项目有机结合,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一体化、集成式扶持建设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像陈志放一样常年在外务工的人,会回到家乡、扎根农村,成为新时期令人羡慕的新农民。

猜你喜欢:

1.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

2.201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3.2017年财政政策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4.2017我国财政政策论文

5.2017年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233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