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习托福考试听力17分
很多人在托福听力中十分严重,只能拿到17分。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使听力快速提升?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练习托福考试听力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练习托福考试听力的方法
很多同学拿到托福备考材料TPO之后就疯狂的刷题,发现题目刷完了听力分数没涨就开始做听写,一篇文章做两个小时听写,发现过一个月可能还没怎么提升,就想放弃了。如果同学你能坚持按照我下面的方法来做,利用暑假的时间每天练习四小时以上,一个月就会感觉到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会提高,一个半月会有明显的分数提升。
1.做题,对答案,在错题上做上标记
2.听第二遍,听错题的正确答案。查听力文本生词,写下来(发音和中文意思)
3.单句精听(1.句子的每个单词要听出来 2. 句子意思理解要准确)听一句暂停不用写,看理解了没,如果理解了就看文本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如果不理解就再听两遍再看文本,看完文本再回来听直到听懂为止。
4.不看听力文本看题目重新听一遍
思考题目在哪里出的
5.记听力文本生词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这五步,第二步需要把文章再听一遍,把错题的答案听出来,一般听第二遍是可以把错题答案听出来的。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做单句精听之前把单词障碍全都扫清,花一点时间把文本的生词记下来。不用做听写,就按照步骤来听就行了,但是强调两个要求就是句子的每个单词要听出来和句子意思理解要准确。因为一句话里会有省音,连读和缩读的情况,一定要听完再比对原句,看是不是每句话都听出来了。另外要注意意思要理解的完全正确。第四步是看着题目听文章,思考题目在哪里出现的。最后第五步是积累词汇。按照五步法提分的同学有很多,我就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陈同学,高一,三个月,听力从3分到21分;赵同学,艺术生,两个月,听力从5分到17分;李同学,大三,两个月,听力从17分到24分。
托福听力的这六大错误点
RULE NO.1 永远不要把听力做成阅读
1、Reading while you are listening.
学生一旦听不懂文章,往往会看着文本来听,很多方法也建议学生这么做。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该文章能听懂了。但是这个听懂的过程是先看懂,音频声音形象的建立只是印证了你的阅读。
RULE NO.2 口译训练并不适用于托福听力。
2、Translating while you are listening
有一个误区,大家经常踩,那就是口译训练并不适用于托福听力。听力并不需要中英文之间的转换能力,很多口译出身的老师会建议听力中做翻译,但我们听懂的步骤是在听到声音形象后理解意思,不需要翻译。
RULE NO.3 听写只听不写,重过程不重结果。
3、Adapted Dictation.
听力能力由三个能力构成,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和结构层次,分别对应单词,句子和篇章层面。听写本身只解决语音识别,并不能理解句子意思,或是结构层次。听写不要写下来,第一写下来浪费时间,我经常说,每个方法都能effective,关键去考虑它是否能有efficiency, 你在单位时间的付出是否能收获等量的效果。
因此,听写不要写下来。如果你发现不写下来就听不懂,参看A条,不要把听力做成阅读。强迫自己听。听写要做,但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如果只做听写,听力永远无法提高,永远,不要忘了语义识别和结构层次。
RULE NO.4 听力不仅仅是大量时间和次数的听,一定要有方法。
4、Find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很多同学问,一个lecture需要听几遍。如果你没有提高,几遍都一样。听的过程一定要去抓层次结构和出题点。参考一些核心的内容,完整的去完成一个lecture, 关键不在遍数,2遍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RULE NO.5 别过多关注不认识的单词。
5、Understand every single word in TOEFL listening.
ETS从不要求考生听懂每一个单词,单词是一个基础量,但我们需要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如何理解一个lecture,这是需要做到的,整个课程设计和单词量没有关系,无论你现在水平如何,从另一个视角打开全新听力,结构层次的练习让你无论10分还是25分都能够获得想要的提升。
RULE NO.6 结构为王。
6、I love to write everything I hear, and my note-taking…sucks!
听力笔记最重要的是结构层次,每个人的笔记都是高度个性化的,笔记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有效定位,一个是理清结构。很多同学发现记了的没有考,考了的没有记。 首先尝试记少,从抓一句话的核心词(不可替代词汇,能提示你整句的词汇),扩展到10s一次停顿,在扩展到1min,逐渐能够抓到层次.。再参考一些核心内容,,抓住考点。
分析完了原因,该给出解决办法啦!票还是要买,试还是要考,不管是验证码还是错误点,只要做到这个就好:
1)总听全文
既然叫总听,就是不要陷入文章内容的细节。总听只做两件事:一是明确主题,大概知道这个段落讲了什么事。二是寻找逻辑。英文文章的逻辑包括什么呢?只要能简单判断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还是空间顺序;是现象解释还是两种观点的比较等。所以在总听第一遍的时候,关注那些起承转合的词,可以帮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2)细听每句
在细听每句时,很多同学用复读机听。一句话说完,他就按个复读,让机子一遍一遍地读这句话,他不紧不慢地逐字听写下来。这种听写就属于低效甚至无效听写。
具体操作建议
一句话先听一遍,到了一个语意停顿的地方按暂停,通过你的回忆把这句话写下来。有同学可能说,一句话说了十几个词,我才能写出三五个单词,根本没关系,因为我们在这里练的不是把听到的内容完全写下来的能力,而是锻炼记忆和总结能力。这里记住:每句话只听一遍,尽力写出或复述出你听到的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开始能写三五个词,坚持练习,就能写出更多的。
反复琢磨
这一步是核心关键。在这里反复和琢磨都是动词,指既要反复,又要琢磨。反复三五遍是最合适的。如果一句话反复三五遍还没有听出来的话,再听十遍八遍和三五遍的效果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A. 反复一遍后,句子的意思全理解了,这时候就别试图把这句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了。只要用记忆和总结把这句话的核心大意写下来就行了。
B.反复了几遍之后发现大多数内容都听明白了,但里面的个别词没听出来。这些个别词可能对我们来说是生词,也有可能是发音或音变导致我们没听出来。这时需要大家做的工作是,记录声音符号。
C.听了三五遍,发现整个句子还是不知所云。这种情况的就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了。可能里面有生词,有音变,还有可能是句型结构不熟悉不理解。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应该同时做A、B里面提到的工作。并把这句话作为接下来琢磨和总结的重点来对待。
托福听力考场注意事项
一、试听和试音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步骤,只是简单履行程序,这是大错特错。硬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发挥。有这样一个考生,以往考试听力成绩都在24分以上,但最近一次由于在试听的时候没太在意,开始新托福听力考试的时候发现听力设备有问题,一会听得见一会听不见,虽然后来考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结果听力只有19分。这不是故事,是一件真实的事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考试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二、机考过程中的外来干扰托福考场的乱人尽皆知。先到先考,每个考生的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在你想安心做听力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在教室里往返穿梭的身影,听到他们不大不小刚好踩在你心头的脚步声,还有地板轻微的震动,更厉害的是口语战士们高亢、洪亮的的音频,正宗、纯粹、地道的中国英语(或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的不知道哪国的英语)。凡此种种,全都出现在你的耳畔、眼前,乃至心头,挥之不去,严重分散你的注意力。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没有什么特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干扰:把耳机音量调大,压制住外来的声音;把视野缩小到笔尖、屏幕;摄敛心神,让思想单纯起来,只思考听到的东西。这些都需要平时练习中就多加注意。
三、耐力和毅力除英语能力,托福还考察耐力。持续近4个小时的考试对中国考生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单是听力部分就要60-90分钟,并且要注意力集中,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很多人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煎熬,到听力后半段就会烦躁,而且可能会厌烦这种考试,主观上产生排斥,那么后面的内容就更听的云里雾里了。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关于这一点,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考试绝不是要你意气用事。我们坐在那里是要来解决问题的,绝不是让你表达你对这种模式的喜好和厌恶。即使你发觉自己有些烦躁,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能任其继续扩大。不妨将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如果能,相信你也必将克服外来的任何困难。
四、加试和机经加试的题目不算分,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这不是金科玉律。有考生反映自己认出了加试题所以没有认真做,但最终的听力成绩和以往差很多。所以,到底哪个是加试题目,也许不能仅凭网络上的总结来判定。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建议把经典加试题或者机经看做是背景材料,遇到我们熟悉的加试题或者机经,依然要认真听,认真做题,把之前看过的机经用来帮助理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另外顺便说一句,加试的不一定就是阅读和听力中的一个,少数情况下存在双加试的现象,要有心理准备。
五、听与记很多人喜欢把尽可能多的内容记在纸上,结果反而导致很多信息没听到。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人是有记忆力的,我们要尽量把听到的信息记在脑子里,不是纸上。记笔记固然重要,但只是为了提示我们,而不是要我们到笔记里去找信息,否则不是和阅读没什么区别?
所以,新托福听力考试,重在听,不在记。我们记录的可能只是支离破碎的几个字母组合,但我们自己要能根据这些残破的内容整合出原文的框架。至于具体信息,要靠我们脑子中的记录和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整合,用以解答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