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取消三本与二本合并是真的吗
2017高考取消三本与二本合并是真的吗?2017全国已经有部分省份高考取消了三本批次,将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招生。下面,学习啦小编来为你介绍2017高考取消三本的调整方案。
2017高考取消三本与二本合并是不是真的
3月29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对外表示,今年北京高考政策有所调整,将实施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并对志愿设置进行调整。
具体为:将本科普通批录取由三个调整为两个,取消本科三本,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
人们通常所说的“一本、二本、三本”,是指高校在高考招生时的录取批次,一般来说,批次越靠后,录取分数线越低。虽然某一所高校的所在批次可能存在动态变化,如在本省(或地区)与省(或地区)外时所在批次不同,但是在大众的心目中,所在批次与一所学校的等级、层次已经几乎可以画上等号。这种对学校的等级划分,也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并使学历歧视更加泛滥。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明确将合并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这也宣告着“三本”或将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
取消“三本”是消弭学历歧视的第一步,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减轻基础教育的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社会的教育等级意识,不会因为取消“三本”就自然消失。我国高校还有其他身份标签,比如“985”和“211”,公办和民办等等。如果只是取消“三本”,继续保留一本、二本,以及“985”“211”等其他教育等级意识的标签,那么这些标签对高校的身份价值将更大,一些用人单位会更强调学生的这些标签,仍然会存在“院校歧视”和学历歧视问题。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鲜有由政府为大学分级的现象。大学名气、毕业生质量,完全由市场认定。高校只要在正常的教育市场中自然发展、自然竞争,就会以学校自身的水平和特色吸引学生,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以在毕业生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形成与自己相符的社会评价,积累学校的美誉度。
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不仅有名气与资金投入的分级,还有行政级别的高下。笔者以为,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改革大方向。下一步,更需要以取消“三本”为契机,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大改革力度,减少行政干预,让高校真正在平等的环境下公开竞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社会的学历歧视,一些对高校的“天然偏见”才会随之消解。
2017高考取消“三本”是好是坏
勿庸置疑,取消“三本”,可以打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有利于民办高校吸纳高素质生源,有利于高校间的平等竞争……然而,如果后续工作和配套措施跟不上,取消“三本”就只能“看上去很美”。
长期以来,“三本”院校作为“末流院校”的代名词,在考生、家长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如果社会和家长对原“三本”院校的偏见不消除,在他们的心中永远会有“二本”“三本”之分;加上不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将“民办院校”毕业生挡在提干、招工人员之外,无形中继续将公办、民办院校分个三六九等,取消“三本”,岂不变成了有名无实?
实际上,“三本”院校与公立“二本”院校的区别之一在于,“三本”院校大多收费昂贵,即使是“二本”“三本”合并招生,但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学费问题对高收费“三本”院校敬而远之,指望取消“三本”后,实现公平争取生源,无疑是一句空话。
还有更重要的,取消“三本”,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而言,确实是春天来了,而对于实力弱的民办高校而言,则是寒冬将至。2015年,我国民办高校已达734所,其中不乏实力低下者,如何帮助实力弱的民办高校,或提高竞争实力,或改为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都要认真规划、分步实施。
总之,取消“三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强化宣传,改变人们对民办院校的认识,取消无形的歧视民办高校的政策,引导高校回归办学实力的竞争……这些工作,一样也不能少。
2017高考取消三本的必要性
合并录取批次是大势所趋,今后不光本科第二批、第三批要进行合并,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也该进行合并,“把大学人为分等级本身就有问题。把学校划分等级,实际上,就是把人划分等级”。
高考录取批次人为地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既制造高校间的不平等竞争,也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和升学焦虑。中学关注本校的一本率、二本率,学生和家长也在乎能否上一本学校。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在笔者看来,各地应加大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的步伐,尽快取消所有高考录取批次。
目前,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三本,而已经融合二本、三本的地方也没有确定何时进一步取消二本。从已经取消三本甚至二本的改革实践看,一步到位合并所有本科录取批次,不存在技术问题,也不会导致录取秩序受影响。我国大多数省(市、区)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融合批次只需调整平行志愿院校个数。
上海今年取消了二本,只有一个本科批次,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次性填报10所平行志愿院校(以前是一本4所平行志愿院校,二本6所平行志愿院校)。这一融合,让原来的二本院校得以向考生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录取结果显示,有部分原来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远远超过以前的一本院校。考生不必纠结于上一所差一点的一本学校,还是上一个二本好专业的问题。
就在上海取消二本时,笔者注意到,有的地方还把部分办学“优质”的二本院校、专业“升格”到一本招生。这貌似提高了当地的一本率,也鼓励二本院校办出水平和特色以“升格”到一本。
取消所有录取批次,赋予了所有高校平等竞争环境,促进高校用办学质量和特色吸引学生,而不是想着如何升格。这也引导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时,淡化学校身份,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这样的改革,何乐而不为?因此,全面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需要尽快拿出一个时间节点。
今后若想完全取消录取批次,主要的困难还在观念上,受到来自学校利益的牵绊,但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应该完全取消录取批次,让学校和学生有更大的双向选择空间。
2017高考取消三本的调整方案最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延东副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高考试卷将统一。
一些专家表示,“全国一张卷”将为后续很多改革奠定基础,如异地高考问题,打破分省录取、打破录取批次、实现一档多投等。
外语可考两次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外语考试不再在统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考试,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可一年多考,将最好成绩计入统考总分。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认为,“一年两考的目的是增加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比如有的学生要参加理科竞赛,上半年要考试,可以下半年再考,还有就是万一考的不好,还可以再考一次,就是增加了一次机会。这样第一次考试压力不会很大,缓解了考试压力。”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高考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综合评价录取旨在探索高校招生录取和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在这种模式下,各地方案明确,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告知。在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时,坚持“谁用谁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
在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方面,不少省份明确,要探索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宁夏则规定,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标准,择优录取。
3/4高考加分项目被取消
根据现有政策,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比如体育加分,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
五类依然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是: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4、自主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走班制”教学
由于不再区分文理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或将应运而生。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该模式打破了以往班级管理的教学模式,更加充分地照应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与特长。
不同学科的重要性会出现分化
按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语、数、英是每个学生必须报考的必考科目,而且分值进一步提高,在录取中所占权重进一步加大。那么毫无疑问,语、数、外在未来的中学教学中将成为绝对核心,中学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教学资源都将更进一步向这三个科目倾斜。
与此相对,其他科目则会在客观上受到一定影响,理、化、生、史、地、政这6门课会发生分化,有的科目(如物理)由于未来就业形势更加乐观,在高考招生中专业口径更宽,将其作为选考课的学生会“门庭若市”,这些科目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显著提升;有的科目(如政治)则可能只有少数学生选学。作为校长,对这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应有预判和预案,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就着手考虑对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布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