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赤水四洞沟景区旅游攻略(3)

若木分享

  这瀑布高26米,宽43米,却被那探头探脑的石嘴一分为二。大家瞧一瞧,那石嘴像不像一个青蛙的头部?都说像,艺术家讲神似形不似,就是一种艺术境界,这石蛙不仅神似,连形也似,你看那嘴巴、眼睛,不就是一只活蛙吗!还要做出个一步跳下来的动感状态,可不知为啥子又跳不下来,人们叫这为飞蛙崖瀑布。

  四洞沟隐士黄三之和我们英雄所见略同,便赋诗一首:

  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

  晴川彩澈云开后,湖底青天漾翠微。

  (蛇蛙牛传奇)

  大家看,这瀑布崖口,是一片蝌蚪状石滩,中间有扭曲作态的石纹,活像一条毒蛇正猛追那只青蛙,就在“青蛙”刚要一步跳下瀑布的那一刹那间,“毒蛇”一口咬住了“青蛙”的后腿,“青蛙”动弹不得,正危机时,这“毒蛇”的尾巴又被正在河中洗澡的“大水牛”一脚踩住,于是,三者都在这石滩上定格。久而久之,都化成了石头。

  大家看,这修坝的地方,原先有半间屋那么大一座石头,活像一头水牛,山民就叫它“水牛石”。““””那年修水电坝,就地取石,一狠心就把“水牛石”给毁了。不过,毁水牛石那天,发现了一个天大奇闻。

  事情是这样的:因这水牛石太大,石头质量又好,民工不想放炮,就像切牛肉似地用楔子一块块分割,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水牛石只剩下中心部位一小块了。当最后一锤锤向楔子、石头分开两半的那一瞬间,大家发现这石头中间有个圆溜溜的石坑,脸盆那么大,坑里盛满了琥珀色的液体,液体奇香扑鼻,一个小青年觉得好奇,就双手捧水想看个究竟,不料捧出个活蹦乱跳的青蛙来!真是“石破天惊”!这青蛙与普通青蛙一般大小,陡见阳光,眼睛好像很不习惯。围观的十几个脑袋立马来个“急转弯”:这亿万年前就形成的水牛石,怎么“肚”里“吃”了个青蛙?亿万年在这小小空间过日子,吃喝拉撒怎么办?而最关键的是:世上有亿万年不死的动物吗?!这到底是神还是鬼呀?众人正争得不可开交时,那青年又大惊失色道:“呀!青蛙儿死了!呀!青蛙儿变色了!呀!青蛙儿变臭了!”

  那青年吓得不敢再玩青蛙,说一声对不起,就丢进水里了。那小青蛙顺水流到那飞蛙石身边时,紧紧贴着,久久徘徊不动,你说怪是不怪?大家好像一下悟出了什么,这飞蛙石是不是与这小青蛙有某种联系?水牛石为什么又要踩蛇救蛙,是不是肚里那个小青蛙的暗示?只有天晓得。

从石头里发现青蛙,国内已有报道。1943年7月,在赤水上部的元厚场,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整治猿猴滩的河工也从石头里打出个青蛙。这件奇事后来还记载在台湾的《黔人》杂志上。前年,四川三峡库区,发现一座东汉古墓。掘墓后得一陶罐。陶罐密封良好,启封一看,陶罐里存放了一只活蛤蟆,体长约12厘米,重25克,背部呈灰白色带黑斑,蹼趾尖而长。罐内湿润、洁净,无食物和粪便。这只蛤蟆已送往四川省生物研究所进行科学鉴定。那么蛤蟆怎样进入罐内?何时进入罐内?在密封的罐内怎样生存?这一连串的谜正待研究。1990年秋,前苏联地质学者在西伯利亚地层里挖出了一块红褐色黏质冻土,冻土融化后露出了一条冻僵了的奇异物。好大一会儿这动物苏醒了,还徐徐爬动,貌似壁虎。专家们研究判断,这是种两栖动物,是已经绝迹了的古生物,叫西北利亚趾鲵。在-1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在7米深的冻土里,它沉睡了将近5000年。大家能解释这些怪异现象吗?

  (珍珠滩·水上盆景)

  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四洞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树在沟里长,水在树中流。一溪的传奇就隐藏在这里面了。你们看,这是一片石头滩,人们给它叫了个很夸张的名字:珍珠滩。在千百年水洗浪淘的石头缝里,适者生存,居然长出一片水上灌木林,这种长不高的树,叫“水狮树”。而且,在珍珠滩两岸四周,还长着数不尽的桫椤树,这个地方就身价倍增了,园艺师们便叫它“水上盆景”。

  〔提示:可引导游客一路观赏鲜红色的水中河砂——这是四洞沟一大奇观;观“天书台”——望天书;还有路边的“撑腰岩”,这是一种古老民俗,未必就是迷信,从这些雕虫小技中看山民们的一种民俗心理〕

  (四洞——白龙潭瀑布)

  四洞沟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个瀑布——白龙潭瀑布到了。

  中国的龙潭、龙洞实在太多大滥,滥得成了一种俗气,但祖先的取名,总是有些说头的。你们看,溪水从那高60米、宽23米的悬崖上跌落下来,正好砸在一座石头上,银白色的瀑水与这座石头连成一线,不就成了一条白龙么?

  如果枯水季节,白龙潭风平水静,还可以看到潭底有一只很大的石鞋。相传古时潭上经常有一只金鸭戏水,有一天,正好被一个白胡子老头看见,他一个老鹰扑鸡,从瀑布崖口闪电般飞身下崖,欲将金鸭捉住,不料金鸭一闪,化成了一道金色彩虹,横在潭上,而白胡子老人却不慎丢了一只鞋,久而久之,就化成石鞋了。

  后来,这个只穿一只鞋的白胡子老人就不时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给人们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但山民们始终不晓得他的住处,也不晓得姓甚名谁。据说黄三之就是冲着这个大隐士而隐居四洞沟的。那天,黄三之三人坐在白龙潭边吹箫弹琴、饮酒作乐,还邀约几个歌妓,一个个被这奇景所感染,于是你一句我一句凑了一道四洞诗:

  悬空四洞廿余高,瀑布飞风草木摇。

  一味清凉幽且雅,潮声若断好吹箫。

14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