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上海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2)

家文分享

  上海教师中级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教师应有的知识个性

  摘要:良好的知识个性是顺利开展职业活动的基础,大学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承担起创新知识、发展知识、传承知识的职责,就应有独特而良好的知识个性。

  关键词:大学教师;知识;知识个性

  知识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个人而言,知识总要有事业和职业的目的,个人良好的知识个性是顺利开展职业活动的基础。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职业角色对人的知识个性有不同的要求。大学是一个传承知识、分析和批判现存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的机构。大学教师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职业,他们担负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承担着创新知识、发展知识、传承知识的职责。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大学教师应有独特而良好的知识个性,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结构的广博和精深,还表现为自觉地对知识进行优化,并在求真的过程中将知识升华为生命的智慧。

  一、知识的结构:广博而精深

  广博与精深是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两个维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精深以广博为基础,广博又以精深为目标。大学教师不同于一般的教师,他们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从事科学研究。作为教师,其知识结构应是广博而宽厚的;作为科研工作者,则需要在广博的基础上专而又深。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具有广博的知识既是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顺利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已成为趋势,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学教师若居于一隅、孤立地研究某一专业势必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而学习、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可以给本专业的科研带来方法上的指导,还可能带来理念上的启迪。因此,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借鉴和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新的参照系和方法论。而从事自然科学教学的教师也应掌握一些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得心应手地从事教学工作。另外,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大学教师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敏于学习,要不断摒弃陈旧的东西,敏锐地接受新事物,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持之以恒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汲取新鲜的营养,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素质,以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康人格。

  《荀子・大略》中有语:“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因此,大学教师应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首先,大学教师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对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了解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捕捉科学上的最新成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大学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展示本学科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其次,大学教师不仅要成为学者――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还应成为良师――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大学教师应在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大学教师还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科学,掌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便以灵活的方法将自己渊博的知识应用于教学中,高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知识的优化:继承与发展

  继承和发展是大学教师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学教师担负着培养能够发现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还要有切实有效的知识增长和更新机制,在继承人类丰富的知识遗产的同时立足学术科研,创新和发展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时代和科技发展不断更新。

  大学是人类知识的“仓库”和“集散地”,大学教师是继承、延续人类知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通过对人类知识遗产的保留和继承、扩散和利用,将知识成果和知识产品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如在中世纪,代表不同学术领域、掌握不同文化知识的学者们组成社团(大学),他们在传承知识的同时,也对丰富的古代知识遗产进行整理和继承,使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丰富的资料来了解历史。当然,大学教师对人类丰富知识的继承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学习、整理、阐释的过程。首先,大学教师应潜心研读,不断发掘知识遗产中的精华,对知识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其次,大学教师要对传统的文化知识进行合理阐释。对历史知识阐释的过程,就是与先贤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体验。

  大学还是新思想的“源泉”和生产新知识的“工厂”。大学教师作为高层次的人才,除了继承知识、传播知识,还应创造知识、发展知识。“自高等教育产生以来,处理各门高深知识就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领域。”19世纪初洪堡提出,大学应同时担负科学研究、学术创造的任务。洪堡认为,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职责,教授是科研的主力,他们不仅传播知识,还担负着发现科学新规律、创建新理论,即“生产知识”的责任。科学研究和学术创造是大学教师探究高深学问、生产和创造尖端的高深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教师对高深学问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人类知识的总量,还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展。而知识创新也是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关键性知识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三、知识的追求与升华:求真与化智

  知识个性不仅包括单纯的客观知识的累积和增长,还包括知识的情感成分和对知识的价值判断。求真就是寻找、发现、判断、评价、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化智就是在人与知识的互动过程中感悟知识,获得智慧的提升。

  真知和真理是共生的,求真知的过程就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和真理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人们对知识的批判和解构,知识的性质由现代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发展为后现代的“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真理也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现成地拿过来并加以套用的东西,而应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是活生生的智慧。对真知的追求和对真理的崇尚重要的不是知识和真理本身,而是求真的明智态度。首先大学教师要培养并增强自己的知识鉴赏力和判断力。在知识网络化的今天,面对多如牛毛的知识、信息和强大的宣传力量,大学教师只有培养并增强自己的知识鉴赏力和判断力,才能够识别现代知识传播的权利诉求,从而保持理智、清醒和自主的头脑。其次大学教师还要验证真理。大学教师对真理的验证既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引用数据,注重实验和论证,同时也包括重复实验、对实验或数据进行检验。求真是大学的本质,也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所在。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知识向智慧的转化过程即为“转识成智”。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智慧的启迪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其唯一的途径就是受智慧的熏陶。大学要培养“有智慧的知识人”,首先要有一批学识和品性俱佳的“智者型教师”,这既是大学教师职业的需要也是大学教师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需要。一般而言,进入大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大多是拥有丰富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因此,作为大学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另外,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由知识到达智慧需要许多的中间环节和各种各样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大学教师应有的知识个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广博与精深是大学教师知识个性的静态结构,继承与发展是大学教师知识个性的动态优化,求真与化智则是大学教师良好知识个性的提升。它既包括客观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又包括人与知识互动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更体现在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和自我加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对知识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充盈。

  参考文献:

  [1]曾泽等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2]俞吾金.从熟知到真知[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4).

  
看了“上海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人还看:

1.上海市教师中级职称论文

2.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

3.上海市教师中级职称论文(2)

4.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2)

5.上海教师职称论文

2820664